• 基因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因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4 3.8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68629

出版时间2022-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1508333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读 / 3

 

第一章 遗传学基本原理 / 1

 

孟德尔的两条定律 …………………………………………(3)

 

连锁 ……………………………………………………… (10)

 

交换 ……………………………………………………… (13)

 

很多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会同时交换 …………………… (17)

 

基因的直线排列 ………………………………………… (19)

 

基因论 …………………………………………………… (21)

 

第二章 遗传粒子理论 / 23

 

第三章 遗传机制 / 31

 

孟德尔两条定律的机制 ………………………………… (34)

 

基因连锁群数目和成对染色体数目 …………………… (36)

 

染色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 (37)

 

交换机制 ………………………………………………… (39)

 

第四章 染色体与基因 / 43

 

第五章 突变性状的起源 / 55

 

第六章 突变基因的产生是否源于基因的缺失 / 69

 

隐性性状与基因缺失 …………………………………… (72)

 

复原突变(返祖性)对解释突变过程的重要性 ………… (81)

 

源于多等位基因方面的证据 …………………………… (87)

 

结论 ……………………………………………………… (88)

 

第七章 同属异种中基因的位置 / 91

 

第八章 四倍体 / 99

 

四倍体是物种增加基因数量的方法之一 ……………… (117)

 

 

 

第九章 三倍体 / 119

 

第十章 单倍体 / 127

 

第十一章 多倍体序列 / 139



 
 
 
 

商品简介

摩尔根的《基因论》,为生物学实现新的理论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但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还将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基因论》的出版问世,使得遗传学向生物学的其他学科渗透成为大趋势。

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到第四章,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提出基因连锁群的概念及其交换机制;第五章到第六章,进一步研究突变性状的起源,探究突变性状和基因缺失之间的关系以及多等位基因;第七章到第十三章,主要是对由染色体数目的成倍增加所得来的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多倍体进行探讨,此外,还对因染色体不规则增减而出现的异倍体,以及种间杂交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对性别决定机制、性中型以及性逆转进行论述;第十八章到第十九章,回顾全书,并得出基因具有高度稳定性这一浓缩性结论。



作者简介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1945年),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是“基因学说”的奠基人。因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著作有《孟德尔遗传学机理》《基因论》《蛙卵的发育:实验胚胎学导言》《实验胚胎学》《胚胎学与遗传学》。
译者:胡志刚,男,1960年代末生于湖北汨罗,现居天津,译有法国作家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等图书。

目录
前言 / 1
导读 / 3
第一章 遗传学基本原理 / 1
孟德尔的两条定律 …………………………………………(3)
连锁 ……………………………………………………… (10)
交换 ……………………………………………………… (13)
很多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会同时交换 …………………… (17)
基因的直线排列 ………………………………………… (19)
基因论 …………………………………………………… (21)
第二章 遗传粒子理论 / 23
第三章 遗传机制 / 31
孟德尔两条定律的机制 ………………………………… (34)
基因连锁群数目和成对染色体数目 …………………… (36)
染色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 (37)
交换机制 ………………………………………………… (39)
第四章 染色体与基因 / 43
第五章 突变性状的起源 / 55
第六章 突变基因的产生是否源于基因的缺失 / 69
隐性性状与基因缺失 …………………………………… (72)
复原突变(返祖性)对解释突变过程的重要性 ………… (81)
源于多等位基因方面的证据 …………………………… (87)
结论 ……………………………………………………… (88)
第七章 同属异种中基因的位置 / 91
第八章 四倍体 / 99
四倍体是物种增加基因数量的方法之一 ……………… (117)

第九章 三倍体 / 119
第十章 单倍体 / 127
第十一章 多倍体序列 / 139
多倍体小麦 ………………………………………… (141)
多倍体蔷薇 ………………………………………… (148)
其他多倍体序列 …………………………………… (152)

第十二章 异倍体 / 159
第十三章 种间杂交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 175
第十四章 性别与基因 / 185
昆虫型(XX-XY) ………………………………… (187)
鸟型(WZ-ZZ) …………………………………… (191)
雌雄异株显花植物的性染色体 ……………………… (195)
苔藓类的性别决定机制 ……………………………… (197)
第十五章 其他涉及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法 / 201
X染色体附着在常染色体上 ………………………… (203)
Y染色体 ……………………………………………… (205)
成雄精子的退化 …………………………………… …(209)
通过去除二倍型卵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得到雄性 … (210)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偶然损失的一条染色体引起的性别
决定 …………………………………………………… (212)
二倍体雌性和单倍体雄性 …………………………… (213)
单倍体的性别 ……………………………………… (218)
低等植物的性别及其定义 …………………………… (220)
第十六章 性中型(或中间型) / 229
源于三倍体果蝇的性中型 …………………………… (231)
毒蛾中的性中型 ……………………………………… (233)
性器官不发达的雌犊 ………………………………… (236)
第十七章 性逆转 / 239
环境的改变 ………………………………………… (242)
与年龄相联系的性别变化 …………………………… (244)
蛙的性别以及性逆转 ……………………………… (246)
雄蟾蜍的Bidder器官向卵巢逆转 …………………… (254)
瘿蚊的性逆转 ……………………………………… (256)
鸟类中的性逆转 …………………………………… (257)
切除鸟类卵巢的影响 ……………………………… (258)
连体双生蝾螈的性别 ……………………………… (261)
大麻的性逆转 ……………………………………… (262)
第十八章 基因的稳定性 / 267
第十九章 总结 / 285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基因内部的改变所产生的效应
…………………………………………………………(287)
突变是否源于基因退化 …………………………… (292)
基因是否属于有机分子一级 …………………………(294)

内容摘要
摩尔根的《基因论》,为生物学实现新的理论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但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还将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基因论》的出版问世,使得遗传学向生物学的其他学科渗透成为大趋势。
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到第四章,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提出基因连锁群的概念及其交换机制;第五章到第六章,进一步研究突变性状的起源,探究突变性状和基因缺失之间的关系以及多等位基因;第七章到第十三章,主要是对由染色体数目的成倍增加所得来的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多倍体进行探讨,此外,还对因染色体不规则增减而出现的异倍体,以及种间杂交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对性别决定机制、性中型以及性逆转进行论述;第十八章到第十九章,回顾全书,并得出基因具有高度稳定性这一浓缩性结论。

主编推荐
摩尔根基于实证研究的经典遗传学说,不仅为动植物良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遗传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知识背景,他的发现和推断,更为基因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推荐条件。

精彩内容
连锁
1900年,孟德尔的论文重新受到重视。四年之后,贝特森(W.Bateson,1861—1926)和庞尼特(R.C.Punnett)〔2〕的观察报告显示,两组独立的性状在杂交时,实验所得结果与预期数据不相符。例如,当带长花粉粒的紫花香豌豆和带圆花粉粒的红花香豌豆(以下简称紫长和红圆)杂交时,后代中大量出现祖代中的两种豌豆,且其出现的频率高于预期的紫红和圆长自由组合的数据(如图9)。贝特森和庞尼特解释这些实验结果是因为来自祖代的紫长这一组搭配与红圆这一组搭配相互排斥(紫花这一性状与圆花粉粒这一性状同时出现在同一植株中)。如今,我们将这种关系称之为连锁。正是因为有连锁的存在,我们知道,当确切的性状组合在一起且进入下一轮杂交时,这些性状在下一代中也倾向于以组合出现,或者可以用否定的方式来陈述这一观点,即祖代中出现的成对性状不会随机分配。
接下来,就连锁来看,它似乎也对后代的生殖质划分存在着限制。例如,我们知道在果蝇中,黑腹果蝇有着400多种新型变种,它们可分成四个基因连锁群。
在这四个连锁群中,有一个连锁群中的黑腹果蝇是性连锁〔3〕的,其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着很大的关联。在这类果蝇中,大约会出现150种性连锁突变性状。有几种性状与果蝇眼睛的颜色有关,还有一
些性状与果蝇眼睛的形状、大小和小眼分布的规律性有关,有的性状会影响果蝇身体的颜色、翅膀的形状或者是翅脉的分布,另外还有一些性状会影响果蝇全身的刺和毛。
第二个连锁群有大约120种突变性状,这些性状包括果蝇身体各部位的改变,但没有一种突变性状与第一组的相同。第三个连锁群大约有130种有关果蝇身体部分的性状,但所有的这些性状与前两组的都不相同。
第四个连锁群性状比较少,只有三种性状:第一种性状与眼睛大小有关,导致在极端情况下出现没有眼睛的果蝇个体;第二种性状与翅膀的形状有关;第三种性状与果蝇毛的长短有关。
在如下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连锁性状的遗传规则。一只雄性黑腹果蝇有着四种连锁性状——黑体、紫眼、痕迹翅、翅基斑点(属于上述的第二个连锁群),与有着普通性状——灰体、红眼、长翅、无斑的野生型雌性果蝇交配(如图10),它们的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是野生型果蝇的性状。如果它们交配所得到的雄性子一代(这几种性状在雌果蝇中并不完全连锁,所以这里有必要选用雄果蝇)与有着隐性性状(黑体、紫眼、痕迹翅、翅基斑点)的普通雌性黑腹果蝇交配,那么它们的后代(子二代)中只有两种类型:一半果蝇有一
个祖代的四种隐性性状(黑体、紫眼、痕迹翅、翅基斑点),另一半有另一祖代的野生型性状(灰体、红眼、长翅、无斑)。
这里有两组相对的连锁(或等位)基因一同进入交配。当雄性杂合子的生殖细胞趋于成熟时,有一组连锁隐性基因会进入一半数量的精细胞内,而另一半的野生型精细胞内会有另一组与野生型性状相对的等位基因进入。将上述子一代雄性杂合子果蝇与有着四种纯隐性基因的雌性纯合子交配,根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述的两种精细胞是存在的。因为此种纯合子的每个成熟的卵子都会带有这四种隐性基因,此卵子和带有野生型基因的精子结合,会得到野生型果蝇;此卵子和任何一个带有四种隐性基因的精子结合,都会得到黑体、紫眼、痕迹翅和翅基斑点的果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二代果然只有这两种个体。

媒体评论
摩尔根创立的基因理论实现了遗传学上的第一次理论综合。该书在胚胎学和进化论之间架设了遗传学桥梁,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并促使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以及遗传学向生物学其他学科的渗透,为生物学实现新的大综合奠定了基础。
                                     湖北大学  生物学教授王行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