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溥仪(1906—1967),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字浩然。满族。光绪帝侄,醇亲王载沣子。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被迫退位 。1917年张勋曾拥其复辟,仅12天即失败。1924年11月被废除帝号逐出宫。1925年移居天津。1932年在侵华日军策划下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称“满洲帝国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8月被移交中国政府监禁、改造。1959年获特赦释放。1961年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外祖父荣禄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摄政王监国
五、亲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
二、帝王生活
三、母子之间
四、毓庆宫读书
五、太监
六、我的乳母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
二、丁已复辟
三、北洋元老
四、不绝的希望
五、庄士敦
六、结婚
七、内部冲突
八、遣散太监
九、整顿内务府
十、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在“北府”里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东陵事件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郑孝胥的理想
七、“行在”生活
第五章 到东北去(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会见土肥原
四、白河偷渡
五、在封锁中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七、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1932-1945)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
二、登场
三、“元首”的“尊严”
四、李顿调查团
五、第三次做“皇帝”
六、吉冈安直
七、我的恐惧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十、“后”与“妃”的命运
十一、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惧和幻想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三、我不认罪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第八章 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
二、第一次写自传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四、黑色的皮箱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六、检举与认罪
七、震动
八、原形毕露
第九章 认罪以后(1955-1956)
一、观测“气象”
二、劳动滋味
三、生活检讨会
四、血泪控诉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七、第三次崩溃
第十章 一切都在变(1956)
一、最初的答案
二、会见亲属
三、日本战犯
四、离婚
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二、解放了的人
三、美与丑、善与恶
四、“监狱”
五、“所方”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
第十二章 特赦(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三、告别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内容摘要
\\\"本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笔回忆录,全本未删减版,真实、全面地反映清王朝最后的垂死挣扎和溥仪传奇、复杂的前半生,可窥见中国近代史的一段细节。
本书分十二个章节,由溥仪自述了自己从出生到被改造后特赦的五十余年的人生。内容包括溥仪的家室、童年、退位后在各地的经历,以及认罪改造、获特赦等内容。溥仪对自己的前半生做了深刻的反省,其自身经历也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的证据。该书稿记录的内容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于1987年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多项影视大奖。\\\"
主编推荐
"主角特殊: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阎崇年语)
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目前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喻大华语)
内容丰富:全本无删减,真实、全面地反映溥仪的前半生;补充罕见图片,拉近与那个时代的距离。
装帧精美:双封烫金工艺,裸背线装设计,180度展开阅读。
随书附赠:一张是书籍4倍大小的故宫手绘插页,可涂色(有视频教程)。"
精彩内容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误,是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亲王,死后益法“贤”,所以,后来称作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活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亲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
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活的姨兄弟),兼桃光绪。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
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嬛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活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一起告终。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造成了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嬛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
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
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
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陈世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得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点。
P2-4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