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的使用法
  • 书的使用法
  • 书的使用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的使用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9 4.9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悦玮译者;[日]出口治明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1422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31134899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书是什么
1? 修养和教育的区别 003
2? 获得修养的有效工具 012
3? 从哪里开始学习才好 026
4? 文科七艺的必要性 029
5? 书、报纸、互联网的区别 038
6? 不读书的人增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046
第二章? 书的选择
1? 学习未知领域知识的方法 055
2? 为什么感觉阅读古经典籍很难 062
3? 阅读古经典籍的意义 064
4? 选择经典作品的方法 079
5? 选择现代书的方法 084
6   活用图书馆 093
7? 书的推荐方法 095
第三章? 与书交流
1? 读书时的规矩 099
2? 书即是人101
3? 阅读历史书的方法 104
4? 速读不如熟读 108
5? 与商务书籍保持距离 113
第四章? 书的使用
1? 数字·事实·逻辑 121
2? 不要在书中追求即效性 128
3? 重复阅读 132
4? 思考就是语言化 135
5? 按照目的推荐的书 140
第五章? 热爱读书
1? 与书的邂逅 171
2? 小学生时代 173
3? 中学生时代 175
4? 高中生时代 177
5? 大学生时代 179
6? 社会人时代 187
7? 读书的收获 195
后? 记  197
本书内介绍书籍一览  203

内容摘要
好书似毒,细细咀嚼,深入骨髓,方能深知其味。但你知道如何才能挖掘一本好书,如何有效地理解、消化书中的内容吗?
本书作者出口治明是日本最知名的“读书家”,即便是在创业最繁忙的阶段也能够每周阅读3~4本书,迄今为止他已经阅读过万册。在这本书中,他从长年的阅读经验出发,详细讲述了如何从经典著作中汲取知识,提升自身修养的方法;想要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时,应该如何选书,如何阅读,从而做到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如何与书“交流”,如何更高效地“使用书”;等等。书中更有面向不同人群精心整理的书单,激发你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

精彩内容
第一章书是什么—关于修养的思考1修养和教育的区别坂本龙一为什么说自己“没有才能”我一直认为“所有人都相差无几,人类的能力并不高”。
与很久以前相比,人类的想象力并没有太大的进步。甚至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与一万年前相比几乎没有进化。绝大多数的革新和创意,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只不过是对现有的概念进行重新组合而已。
很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段关于音乐家坂本龙一的访谈(似乎是在外国的飞机里的机舱杂志上看到的)。
在访谈中,坂本龙一对于“为什么坂本先生能够接连不断地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音乐呢?您创作的源泉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做出了如下的回答。
“虽然我经常被称为天才作曲家,但实际上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才能。”他的这句话,非常富有启发性。坂本龙一同时身为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制作人、钢琴家、键盘手,在古典音乐和现代的音乐领域中都展现出惊人的才华,而且还是日本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音乐家……却评价自己说“与美国的音乐家朋友相比,我无论是在才能、乐感还是在创意方面全都稍逊一筹”。
或许这只是他为人谦逊。但假如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他既没有才能也没有乐感,还没有创意,为什么他作为音乐家却留下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呢?
我是这样想的。就算没有才能,但是他却具备音乐方面的“修养”。正因为具备足够的修养,所以他才能够接连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事实上坂本龙一自己也曾经说过:“我只是将过去听过的音符在合适的时候重新组合起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创造性。”由此可见我的判断或许并没有错。他只是借用了前人们的音符,通过重新组合和替换创作出了崭新的音乐。
坂本龙一自幼便非常喜欢音乐,他的父母似乎也很舍得培养他这个爱好,给他买了很多磁带和唱片。或许就在他与音乐不断接触的同时,古典、爵士、民谣等音乐种类的无数音符,变成了一种修养(或者可以称之为信息)输入到他的头脑之中。
在坂本龙一的脑海之中,拥有许多他从小积累下来的音符。正因为他拥有如此丰富的音乐知识,所以才能够灵活地将这些音符重新组合与替换。如果他从小只听过莫扎特,那么他是否还能够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这是值得怀疑的。
只要接受过音乐教育,能看懂五线谱,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掌握作曲所需的最基础知识的人都能够作曲。
但仅凭教育,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乐曲。只有在最低限度的基础上,再加上音乐的修养,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音乐。
教育+修养=更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也就是工作和生活,是否也和音乐一样呢?仅凭教育,恐怕只能过普普通通的人生吧。而一个人要想度过更好的人生,更好地工作,享受更好的生活,修养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输入的修养越多,我们能够输出的思想与创意也就越丰富。
修养与教育不同。教育是“给予人类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武器”。它培养人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传授一些在社会上生活所必需的实际知识。
在动物的世界中,父母会教给孩子捕猎的方法。比如老虎。老虎妈妈在抓到猎物之后会削弱猎物的力量,然后离开。这样小老虎就能够学到如何让一息尚存的猎物彻底断气的方法。
母亲会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捕猎的方法,而孩子在能够自己捕猎,也就是拥有了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武器之后,就会自立。
人类也是动物,基本的概念是相通的。给饥饿的人一条鱼,只能暂时缓解他的饥饿。等鱼吃完之后,这个人将再次陷入饥饿的痛苦之中。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自立。但由于人类建立起了高度文明的社会,只掌握钓鱼的方法,并不足以生存下去。如果不知道如何赚钱,不能进行自主的思考,那么恐怕很难在文明社会中独立生存。
大人为了让孩子能够自立,有义务给他们提供最低限度的武器。义务教育制度可以说就是为了给予孩子们生存武器的体制。
正如17世纪的哲学家帕斯卡在其著作《思想录》中所说的那样:“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人类正因为能够进行思考而伟大,人类的一切尊严,都存在于思考之中。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能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意见”,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这也正是所有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标。
比如,当遇到一位心仪的异性时,你是否会说出“请和我交往”?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你是否会说出“请让我来做”?每天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出选择,这就是人生。
每个人,为了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更好的生活,为了让每天做出的选择都更加正确,必须不断地自主努力(学习)。而我们在每天做出选择时的判断依据,则来自于“修养”。
·教育—给予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武器;·修养—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掌握作为思考材料的信息。
我们储存的知识和信息越多,思考和直觉等大脑活动的准确度就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知识就是力量在LifeNet生命的办公室附近,有一个叫作“空之色”的拉面店。我常去这家店。这家店的店主宫崎千寻,在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吃拉面,于是决定成为一名专业的拉面师傅。
要说这家店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对女性顾客的特别待遇吧。宫崎希望开一家“让女性即便独自一人也能够安心品尝拉面的店”,因此店里从菜单到装潢,全都迎合了女性的喜好。
该店的招牌“蔬菜荞麦面”,是全日本首创的从面条、汤料到配菜全部使用蔬菜的健康拉面。据说在制作汤底时,除了猪肉、鸡肉和鱼肉之外,还加入了盐渍贻贝和胡萝卜蜜汁酱。
宫崎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蔬菜荞麦面”,正是因为他拥有非常丰富的与食材和拉面相关的修养(信息)。
没吃过贻贝的人和不知道蜜汁酱的人,是绝对做不出“蔬菜荞麦面”的。
他也和坂本龙一一样,只是改变了素材的组合而已。因为想出了“猪肉+鸡肉+鱼肉+贻贝+胡萝卜”的组合,所以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拉面。但如果在他的脑海里没有大量的信息,那么就算想破脑袋也无法想出优秀的创意。
知识就是力量。由此可见,只有有修养的人,才能够想出崭新的创意。
精神态度比“读书量”更重要
知道我是一名重度阅读爱好者的人,经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有修养的社会人,应该读多少本书才好?”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提高自身的修养,但并不意味着“量”是最重要的指标。我认为,如果把修养换一个说法,应该就是人类的“精神态度”,是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态度。
因此每当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时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的名言。我非常喜欢香奈儿这个人,凡是翻译过来的关于她的传记我都读过,电影也全看过,我完全被香奈儿的生活态度所折服。当她功成名就,在丽兹酒店享受余生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便是像我这样上了年纪,没受过教育,在孤儿院长大的无知女人,也能够每天记住一种花的名字。”只要多记住一种花的名字,那么对你来说世界上的谜团就又少了一个。这样一来,世界也就相应地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了一些。正如她所说,“人生很美好,活着很快乐”。
我不禁思考,修养不就正是像她那种“想要了解更多”的精神态度吗?
只要坚持“想要了解更多”的态度,修养就会不断地提高,因此并不需要计算自己究竟读过“几本书”。香奈儿在巴黎最豪华的宾馆,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却仍然贪婪地想要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想要了解更多。这种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对修养的最好诠释。
2获得修养的有效工具用“三智”来获得修养那么,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让音符(知识、信息、数据)积蓄在脑海之中呢?
在位于日本长野县小诸市的藤村纪念馆中,收藏着一张岛崎藤村关于“三智”的纸笺。上面写着“人世有三智,分别是通过学习获得,通过与人交流获得,通过亲身经历获得”。
三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拜藤村为师的作家、染色家山崎斌创作的评传《古稀纪念出版藤村的步行道》之中。在这本书中,有藤村亲笔所写的内容。
我也认为除了以下三点之外,没有其他获得修养的方法。
·从“他人”处学习·从“书”中学习·从“旅行”中学习正确地理解世界我认为,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让“世界经营计划的系统”顺利运转。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要时刻思考“应该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什么地方,自己在其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就算我们有改变世界的想法,一个人的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在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我们都在努力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比如“原来我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或者“在我的周围都有这样的人”,等等。而且,因为人类具有上进心,所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抱有不满,渴望将其改变。
“渴望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这种心情,就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经营自己周围的环境,我将其称为“环境经营计划”,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当然,一名员工不可能改变整个公司。但是像“员工食堂的菜单太千篇一律了,希望食堂能增加一些菜品。我大概可以这样做……”之类的情况或许是能够做到的。
如果让“世界经营计划的系统”顺利运转是人类生存的意义,那么首先就必须从正确地理解世界开始。但人类是只能看见自己想看的东西的动物,因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的世界,所以很容易产生偏见。我认为,要想正确地理解世界,首先必须用“纵横思考法”来看待事物。
·纵思考/时间轴—根据人类或者公司的历史来思考(向前辈们请教,阅读古经典籍和公司历史等)·横思考/空间轴—根据世界上其他人或者其他公司的状况思考(调查其他国家或其他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尝试,也就是旅行)将通过人、书、旅行得到的修养利用纵横思考法全面地展开,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够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用长远和全面的视角导出的答案,不会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这样的答案往往是最正确的。
书拥有的5个优越性在人、书、旅行这三者之中,最能够有效地获得修养的工具就是书。
与旅行和人相比,书的优越性都有哪些呢?我认为包括以下5点:①流传百年的东西(古经典籍)很少出错;②花费的成本与时间都很少;③不受场所限制,可以随处获得信息;④时间轴与空间轴具有压倒性的广度和深度;⑤能够获得比亲身体验更佳的经历。
①流传百年的东西(古经典籍)很少出错“想见某人的时候,马上去见”“有人邀请我去吃饭或者喝酒,一般我都不会拒绝”“接到邀请一定赴约”,这些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
有时候看上去似乎很难接触的人,经过交流却发现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人,而且拥有令人感到意外的信息。曾经我有一个部下作为凑数的人去参加了一个联谊会,结果找到了女朋友。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意外惊喜”。
但是,因为与人的邂逅充满了偶然性,所以也要做好遇到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每个人的脾气和兴趣都不尽相同,见面后出现期待落空或者大失所望的情况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如果坚持接触不同的人,那么总会找到良师益友。
在这一点上,书,特别是古经典籍,则很少出现错误的情况。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古经典籍属于“历史、哲学、思想、科学、文学等人类创造和追求的知识成果,是被全世界的人不断阅读并流传至今的书籍”。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的洗礼,被人们精挑细选地流传下来的古经典籍,毫无疑问是优秀的。历经多年仍然被许多人阅读的书,里面一定有极其普遍的,涉及事物本质的内容。
鉴于古经典籍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考验仍然经久不衰的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即“古经典籍出错的概率很低”=“准确率很高”。
②花费的成本与时间都很少与人交流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相反,书与人和旅行相比,性价比显然更高。假设你“想和美国总统当面交流”,就算你买机票飞到华盛顿,在那里待上一个月,每天都去白宫参观,见到美国总统的概率大概也会无限接近零。美国总统并非那么容易就能见到的。
但是,你只需要花上700日元,就能见到林肯总统。买一本《林肯演讲集》并读完,就可以实现。你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欢的时候,独自享受与林肯交流的时光。
③不受场所限制,可以随处获得信息要想与人见面,必须提前决定时间和地点。但读书却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直接获得信息。
因为我非常喜欢读书,所以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新干线,或者坐地铁,只要我一坐下,就必须读书。因此,在我的包里总是要至少有一本书。
因为一旦开始读书就必须集中精神,所以我很快就会沉浸在书的世界中,几乎每周我都会在搭乘地铁的时候坐过站1~2次。我搭乘新干线前往大阪的时候,秘书总会叮嘱我“最好搭乘终点站是新大阪站的新干线”。因为一旦在新干线上忘了下车,后果将会很严重。
④时间轴与空间轴具有压倒性的广度和深度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罗在2000多年之前就留下了“不知道自己出生之前发生的事,就会一直像个孩子一样”的名言。
以前,在LifeNet生命的内部学习会上,有一位88岁的出租车司机为我们讲述了东京大空袭的惨状。他的讲述充满了真实性,非常耐人寻味。但是,人类的一生平均只有80年。 也就是说,仅凭与人交流,最多只能了解到80年前的事情。
外出旅行的话,可以见到很多历史建筑。但是,这些建筑未必保持着当初建成的模样。站在胡夫金字塔前面,或许可以和这位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打声招呼,但吉萨的三大金字塔都经历过大规模的翻新和改造,与建成当时相比,已经是变了一副模样。
由此可见,在人、书、旅行三者之中,拥有最高的还原过去能力的,只有书。
通过书,我们能够与古人交流。比如希罗多德就在他所著的《历史》中对金字塔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法老胡夫不顾国民的疾苦大兴土木,只是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现在一些说法也认为胡夫的这一举动是为了拯救那些因为尼罗河泛滥而失去田地的农民。)同时,书还具有最强的穿越空间的能力。
人类虽然还不能在宇宙中随意穿行,但却可以通过读书来了解宇宙的起源。读过卡尔·萨根的《宇宙》,就会知道在地球之外也很可能有生命存在。书就是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时间机器”。
⑤能够获得比亲身体验更佳的经历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每年的2月末到3月初都会举办为期两周的威尼斯狂欢节。在狂欢节期间,人们都戴着面具,身着华服,仿佛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化装舞会的舞台。我曾经去过威尼斯20多次,参加过3次狂欢节。
威尼斯经常作为故事背景出现在电影和小说之中。盐野七生以意大利为舞台创作过许多优秀的历史小说,如他创作的《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是一部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意大利人文气息的优秀作品。
鲁西诺·维斯康蒂导演的电影《魂断威尼斯》,就是描写居住在威尼斯的伯爵夫人与奥地利将军之间的悲剧之恋的历史名作。
我通过亲身体验、书和电影,全方面地了解到威尼斯之美。
在我的脑海中,自己亲眼所见的威尼斯的光景,与我在书中读到的对威尼斯的描写已经浑然一体,我甚至不敢说自己亲眼所见的光景就是我对威尼斯印象最深的记忆。
如果我之前曾经在书中读到过到访的地方的话,那么我经常会对眼前的景象产生出极强的既视感。
或许,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在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中所看见的威尼斯景象。虽然亲身体验确实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但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或者文学作品,却拥有凌驾于亲身体验之上的感染力。
读过优秀的书之后会有一种好像“中毒”一样的强烈印象。并不是仅仅感觉“好有趣啊”,而是有些东西会一直在你的脑海中回响。如果你完全被书的魅力所吸引,沉浸在书的世界中,那么你的脑海中就会一直留有鲜明的印象。
我的学生时代,有一家叫作现代思潮社的出版社(现在名为“现代思潮新社”)。
这家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埴谷雄高、吉本隆明、涩泽龙彦的著作,以及世界知名的思想书和哲学书。在我念大学的20世纪70年代,正值日本学生运动兴起,现代思潮社出版的前卫系和新左翼系的思想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现代思潮社的创始人石井恭二因为在1959年翻译出版了萨德的《于丽埃特》而被判猥亵罪,和译者涩泽龙彦一起为上诉而抗争。但我读过这本书,完全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猥亵的内容。因为石井恭二坚持“左手萨德,右手道元,脑髓马克思”的宗旨,所以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这家出版社的广告宣传非常有特点,直到如今仍然给我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花香,书毒”。
这个广告借用了基督教神学家吕斯布鲁克的名言:“没有偏见的思想就像没有香气的花束。”他所要传达的意思就是,花要有香气才好,书则要有像毒药一样尖锐的思想才好。
有“毒”的书,才能深深地留存于读者的心中,甚至有可能改变读者的人生。
没有“毒”的书读完只能是“啊,真有趣!看完很轻松。好了,全都忘了吧,就这样结束了”。对我来说,读这样的书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没有香气的花,再怎么漂亮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因为拥有独特的香气,花才更显美丽。
书也一样,中毒让人心情舒畅。对我来说,只有看完之后能够产生出“啊,真是恍然大悟!”“太有趣了,真想和人分享一下!”这样想法的书,才是好书。
“毒”性强的书,可以在脑海中留下丝毫不逊色于亲身体验的鲜明记忆和影像。阅读那些对心理描写和情景描写非常精妙的书时,情景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你的眼前(脑海之中)。
米歇尔·维勒贝克的《地图与疆域》,就是一部在情景描写方面非常优秀、“毒”性极强的作品。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艺术家杰德·马丁。作为艺术家非常成功的他,在晚年开始用摄影机拍摄自己人生中遇到的人的照片。他在自己的家门前拉了一张幕布,将照片固定在上面,然后进行拍摄。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的照片逐渐老化、褪色、破损,几周后就变得破破烂烂,直至最后消失。
就像人类的身体也会不断老化最终化为尘土一样,自己深爱之人的照片也会同样老化腐朽……因为极强的画面感,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那是我从未亲眼所见的光景,尽管只是在书中读到的内容,那种场景却不可思议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如果人、书、旅行的质量全都相同(相同条件),那么影响度最高的应该是旅行。因为在旅行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的感官来进行品味。其次是人,书的影响度是最低的。
但是,我认为比起和无聊的人见面,去无聊的地方旅行,一本优秀的书所带来的影响会更强烈。
人生的五成都可以从书中学到人、书、旅行,可以说各有千秋,无法说哪种方式好或哪种方式不好。大学四年的时间是用来读书,还是周游世界?哪一个更好?这些都无从判断。这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很喜欢旅行但很讨厌读书的人来说,或许旅行是明智的选择。
回顾我的一生,在人、书、旅行之中,从书中学到的东西所占的比例或许是最高的。人、书、旅行大概是“2.5:5:2.5”这样的比例。书之所以能占五成这么高,是因为我是一个重度的阅读爱好者。一般人的话,大概是从他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所占的比例最高吧。
人、书、旅行的比例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是“4:3:3”,也可以是“2:7:1”,还可以是“8:1:1”等。这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如果书的比例是0,那未免有点太浪费了。毕竟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书是最有效率地获得修养的工具。
3从哪里开始学习才好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学习就好通过人、书、旅行,应该学些什么东西呢?
·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认为从这两点出发都不错。喜欢的东西才能够做好,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够坚持下去。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往往比钻研其他的东西更容易一些。
当然,也可以在他人的推荐下大胆地进行尝试。做出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选择,或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候因为偏见而一直不肯尝试某种事物,一旦真的做了,或许会意外地感到其中的乐趣。但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学习的话,会让你毫无压力,一身轻松。
说起修养,或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历史、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文科领域的内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任何事情只要做到极致都可以走遍天下。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将音乐做到极致。只要广泛且深入地钻研音乐,一样可以从中找出了解历史和经济等其他学科的线索。
比如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以“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闻名于世的他,还因为利用数学探寻音乐的协调性而被称为音乐理论之父。读过《毕达哥拉斯的音乐》(吉蒂·弗格森著)就会知道,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如今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宗教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由此可见,以音乐为起点,一样可以广泛地收获各种领域的修养。
工作中必要的知识,要无条件地学习有一件事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并不用我特意强调,那就是无论喜欢与否,都应该无条件地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医生就应该不断地钻研医学知识,棒球选手就应该不断地进行棒球练习,律师则应该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
不过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学习只要控制在最低的程度就足够了。在此基础上,应该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修养努力学习。
4文科七艺的必要性日本还没有学习修养的环境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有几个科目被认为是“让人类获得自由的学问”。它们分别是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与语文相关的三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与数学相关的四科)。
这七个科目被称为“自由七科”或者“文科七艺”。是身为自由人必不可少的修养。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之时,将文科七艺正式定为学问的科目。这一传统在西欧的大学中一直保留至今,现在仍然有很多传授文科七艺的学院。欧美诸国将学问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建立了非常广泛的社会体制。麻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