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走的人(作家与家人)/经典写作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出走的人(作家与家人)/经典写作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1 3.4折 5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芸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48554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0750615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家庭环境对一位作家的成长有哪些影响?这一直是研究作家生平的学者所关注的问题。科尔姆·托宾本人是作家,他从作家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阐释。他的关注对象既有爱尔兰本国作家,如叶芝、塞缪尔·贝克特,也有亨利·詹姆斯、简·奥斯丁、托马斯·曼,清晰地梳理出作家与家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简介
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一九五五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
自一九九○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二○○六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布鲁克林》获二○○九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他的最新作品是长篇小说《诺拉·韦伯斯特》(2014)。二○一一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因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而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二○一四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他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得克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创意写作。目前,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目录
简·奥斯丁、亨利·詹姆斯和母亲之死
第一卷:爱尔兰
  威廉·巴特勒·叶芝:弑父新法
  威利和乔治
  弑母新法:辛格与他的家人
  贝克特遇上他苦恼的母亲
  布莱恩·摩尔:我已经从爱尔兰跑出来,大大的仇恨,小小的空间
  塞巴斯蒂安·巴里的父国
  罗迪·道尔和雨果·汉密尔顿:宗族之语
第二卷:爱尔兰以外
  托马斯·曼:宠坏孩子的新方法
  博尔赫斯:一个影子里的父亲
  哈特·克兰:离家出走
  田纳西·威廉斯和罗兹的幽灵
  约翰·契弗:把家庭生活变成苦难的新方式
  鲍德温和“美国的困惑”
  鲍德温和奥巴马:没有父亲的男人
致谢

内容摘要
 简·奥斯丁的小说里出现了多少既亲切又刻薄的阿姨?爱尔兰大诗人叶芝的父亲竟然也写短篇小说?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时时可见他心爱的姐姐的身影;萨缪尔·贝克特属于那种生来让可怜的母亲心碎的年轻人;詹姆斯·鲍德温笔下的儿子形象是父亲眼里的陌生人……科尔姆·托宾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家,更是细心的读者。本书收录的文章多刊登于《伦敦书评》和《纽约书评》,梳理了威廉·巴特勒·叶芝、托马斯·曼
、萨缪尔·贝克特、博尔赫斯、哈特·克兰、田纳西·威廉斯、詹姆斯·鲍德温等作家与家人复杂而幽深的关系。

精彩内容
 威廉·巴特勒·叶芝:弑父新法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和二十世纪最初二十五年里,涌现了大批兄弟或姐妹艺术家,海因里希·曼和托马斯·曼、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凡妮莎·贝尔、威廉·巴特勒·叶芝和杰克·叶芝,对他们而言,父亲的死,父亲在世时的压倒性的存在,或是比喻意义上的一步步、多充满戏剧色彩的弑父之举,使这些孩子得以拥有一种奇特崭新的自由,拥有做自己的权利,并进而在政治主张和艺术风格上互相较量。
在曼氏兄弟和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凡妮莎·贝尔的例子中,父亲在他们年轻、性格尚未定型时就过世了,这使他们得以搬往新的住处——既是身体上也是心理上的——解除了一份负担,仅仅是这种负担的阴影将继续缠扰他们。在詹姆斯兄弟和叶芝兄弟的例子里,这种负担一直活生
生的存在。理查德·埃尔曼在他的《叶芝其人与面具》①里引用伊凡·卡拉马佐夫的话:“谁不企盼自己的父亲死?”埃尔曼写道:从乌拉尔山脉到多尼戈尔,这一主题反复出现在屠格
涅夫、萨缪尔·巴特勒和戈斯的笔下,在爱尔兰尤为显著。乔治·摩尔在他的《一个青年的自白》里,公然宣称父亲死后他所感到的解放和如释重负。辛格把一桩弑父未遂
事件作为他《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的主题。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里叙述与自己生父脱离关系的斯蒂芬·迪达勒斯如何寻找另一个父亲……一八八四年在一本未出版的剧作中触及这一题材后,叶芝在一八九二年的诗歌《库丘林之死》里重拾它,于一九O三年把同样的故事改编成剧本,还翻译了两版《俄狄浦斯王》,第一版在一九一
二年,第二版在一九二七年,并在去世前不久又创作了一
部包含弑父情节的剧作《炼狱》。
一八二八年秋,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父亲,老亨利·詹姆斯,曾短暂就读于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的联合学院,他全身心融入学生生活里,到小酒馆喝酒,穿当地裁
缝制作的昂贵西装。他把一切费用交由父亲威廉买单,他的父亲财力雄厚,连联合学院校区所在的那块地皮也是属于他的。出生在爱尔兰卡文郡贝利伯勒镇的威廉·詹姆斯亦是学院的两名董事会成员之一。
入学没多久,老亨利·詹姆斯就离开联合学院,开始了追寻思想自由和永恒真理的毕生旅程,同时也是找寻有趣的、懂得倾听的伙伴。和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父亲约翰.巴特勒·叶芝一样,詹姆斯非常健谈。这两个男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娶的都是自己同窗好友的姐妹。他们一辈子懒散急躁,既为之所苦,又乐在其中;他们是一家之主,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一事无成,或似乎一事无成;他们不顾家族从商和经营实业的传统,却在艺术和宗教里追求自我的实现。
在他们创建的家庭中,画家和作家往来不断,成为艺术家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都相信自我是变化不定的,反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和思维。因此,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威廉·巴特勒。叶芝都既没有从大学教育中获益,也没有因此而使自己的思维受损。他们的父亲自信可以凭自身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