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志(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 人物志(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 人物志(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物志(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35 2.4折 1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柏原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1499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8元

货号30785377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 刘昞 ,字延明,敦煌人,南北朝时期北魏人。 柏原,曾任湖南省委组织部常委副部长、湖南科技出版社社长、湖南省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目录
自序001
九征第一 008
体别第二022
流业第三033
材理第四047
材能第五063
利害第六070
接识第七076
英雄第八082
八观第九087
七缪第十107
效难第十一123
释争第十二129
附录
阮逸序141
文宽夫题142
宋庠后记143
序《人物志》后145
重刻《人物志》跋146

内容摘要
《人物志》是汉魏时期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十二篇,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南北朝时期刘昞曾为之作注。在到处开展人才学研究的今天,《人物志》这部讲述识鉴人才方法的古代思想著作应该值得重视。

主编推荐
《人物志》堪称我国古代的人力资源宝典,书中系统阐述了古代识别人才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良训警语极多,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依旧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八观第九群材异品,志各异归。观其通否,所格者八。
导读作者在这里提出了鉴定人才的方法,就是从八个方面去观察人,名之为“八观”,并且说明了理由。
一、人的性情是复杂的,内在的各种因素常常互相损益。因此,要观察他“夺”(恶情夺正)和“救”(善情救恶)的行为表现,以了解他性情中各种因素间杂的情况。
二、凡人“厚貌深情”,难以了解。必须观察他的言语、神情等外部表现,以判别他内心的实情。
三、人有“九质”。当两种以上的材质充分发展(即“至质”)就互相激发,于是这个人便有了某种名声。因此,观察一个人“至质”的多少,他的性格和才能就得以了解。
四、人们的行为表现,相互之间有似是而非的,也有似非而是的。因此,观察一个人,就要看他的行为的来龙去脉,透过现象,抓住实质。
原文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1,以明间杂2;或慈欲济恤而吝夺某人,或救济广厚而乞醯为惠。二曰,观其感变3,以审常度4;观其愠怍,则常度可审。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5征质相应,睹色知名。四曰,观其所由6,以辨依似;依讦似直,仓卒难明。察其所安,昭然可辨。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7;纯爱则物亲而情通,纯敬则理疏而情塞。六曰,观其情机8,以辨恕惑9;得其所欲则恕,违其所欲则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讦刺虽短,而长于为直。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虽体众材,而材不聪明。事事蔽塞,其何能达。
译文所谓“八观”,就是:第一,观察一个人“夺”(“恶情夺正”)和“救”(“善情救恶”)两个方面的表现,可以了解他性情的本质;第二,观察一个人在变动状态下的反应,可以了解他在稳定状态下的性格;第三,观察一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材质多少,可以知道他各种名声的由来;第四,观察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可以分辨似是而非的表现;第五,观察一个人爱和敬的实际情况,可以知道他与上下关系的亲疏;第六,观察一个人情感变化的关键所在,可以知道他是能推己及人,或是暗于人情事理;第七,观察一个人的短处,可以知道他有与此相连的长处;第八,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可以知道他是个什么层次的人才。
注释1夺救:夺,夺取、排挤,用强力使之丧失。《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救,挽救、阻止。《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季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2间杂:混合夹杂。见本书《九征第一》:“一至一违,谓之间杂。”3感变:在变动状态下的反应。
4常度:平时的态度。《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5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志质,本篇后文作“至质”。还说:“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应以“至质”为是。至,极、最。《庄子?徐无鬼》:“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如:至人,至材,至德。至质,就是得到充分发展的或最好的品质。以知其名,就是可以知道他们有不同名声的由来。
6观其所由: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原话出于《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7通塞:通畅与隔阂。
8情机:情感变化的关键。
9恕惑:恕,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就是能够推己及人。惑,则与“恕”相反,是迷惑,暗于人情事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