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文学研究(第16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代文学研究(第16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34 4.8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李浩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84901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648222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唐代《月令》组诗的物候感知与地志书写
长安佛寺及其文学记忆
“丝绸之路”与唐诗境界的开拓(摘要)
论唐代私学的兴盛对唐诗的影响(摘要)
唐代五都交通圈及其文学效应(摘要)
吴风日渐与唐诗转型(摘要)
唐诗涉湖州佛寺略考
唐代诗歌与佛教之宝
新出石刻史料与唐代卢氏文学家族考论
——以卢士玫族系为中心(摘要)
唐代“花树韦家宗会法”考论(摘要)
唐代杜氏家族文化与杜氏文学家的诞生
新出阎仲连、萧守规墓志与唐代萧氏及其他文学家族姻亲研究(摘要)
地域、士族与初唐文学格局重构意图中的文学图景
——以贞观时期五部“正史”的传记书写为中心(摘要)
隋唐五代谶文学的生成与传播机制考论
论唐代景观组诗对宋代八景诗定型化的影响(摘要)
五言诗律化进程及唐诗体格律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学术思考
唐诗名篇名句日本江户以来汉诗受容文献缉考
——以“为韵”“赋得”为范围
论唐代赋得体诗的创作特征及其流变(摘要)
《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所载渤海人诗考
唐代诗人出塞北诗述论
——以今内蒙古地区为例
唐代《伊州乐》与诗词
试论唐人的汉代情结在西域的现实对应(摘要)
试论唐代文学中的西域歌舞艺术(摘要)
威严与逍遥:唐代华山诗的双重主题
论唐人“文章即诗歌”的文学观念(摘要)
中唐“六经皆文”观念之重振
胡应麟《诗薮》与乐府批评论
论方东树妙力气审美论
——以唐诗批评为中心(摘要)
斟酌得解,折中而举
——李炳南《诗阶述唐·读诗先读求味》探研
《藏园群书经眼录·诗纪》辨误(摘要)
谫论唐代开国“大手笔”作家
孔颖达“比兴”之释义与唐诗比兴生态世界审美
宋刻张说集残抄本流传考
关于张旭诗歌辨伪的几点思考(摘要)
宋版张九龄《曲江集》流传考(摘要)
论王维的“画意诗”与“诗情画”
清代后期王维接受史述论
——以诗话为中心
李杜文化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李白诗在明代的编刻与流传(摘要)
对《静夜思》中日版本之差异的再讨论
从任华《寄杜拾遗》看被忽略的杜甫清狂性格(摘要)
论唐代杜甫家族的诗歌情结及杜甫的诗风(摘要)
《颜鲁公文集》宋本原貌蠡探
岑参诗歌的艺术精神与诗美风貌
唐大历浙东唱和与江南雅集文学复兴
“右丞余波”:大历诗人接武王维的效果及其影响
李益边塞诗及其对唐代中国北疆的书写(摘要)
记忆年少——中唐寒士社群的励志之路
日本钞本绍定六年临江军刊王伯大《昌黎先生集音释》与
方崧卿佚书《韩诗编年笺校》(摘要)
论韩愈的乐府观念及其《琴操》的创作
柳宗元“用世之文”试绎
《柳文指要》的成就及文化品格
“元白”并称考论
试论白居易《琵琶引》
——其作年与使之成立的四个文学系统
从白居易苏杭诗看文学与地域的互动(摘要)
批判理性主义与《长恨歌》主题争论反思
王渔洋之于白香山
——取舍避就之道
由鲁迅拟作《杨贵妃》事论《长恨歌》形象之重塑
论中晚唐绮艳风尚中杜牧冶游七绝之独创性
——兼论杜牧与东晋风流的关系(摘要)
论宋人对杜牧诗歌的消解
宋代诗词中“三生杜牧”意象解读(摘要)
从杜牧的重塑看元明清戏曲的审美取向
唐文宗以“齐梁体格”试士之探讨
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论李商隐诗、温庭筠词中闺怨作品的意义(摘要)
仙女下凡:唐小说对六朝志怪之互文与延异
——以《郭翰》与《白水素女》《董永》《谢端》为论
《开元天宝遗事》是伪典小说(摘要)
晚唐小品文体之新变(摘要)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李浩主编的《唐代文学研究》是根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代表提交给《唐代文学研究》编辑部的论文编辑而成,全书共收入论文67篇。
《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六辑)研究内容涉及地域、家族与唐代文学关系,其中多篇论文透过地域影响、家族传统乃至历史场域的变迁来考察唐代文学的一系列问题。唐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涌现出一
批成果,围绕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等唐代诗人的接受史,以及唐诗的域内、域外传播,有多篇论文,涉及到传播的地域、方式、途径,接受的背景、原因、时段、效果等方面,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概括,体现出唐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以及对新方法的灵活使用。研究体裁既包括诗、文、小说研究,也包括唐代小品文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