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第安纳速写/肖复兴文集
  • 印第安纳速写/肖复兴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第安纳速写/肖复兴文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 1.4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复兴

出版社武汉大学

ISBN9787307164673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341924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印第安纳速写/肖复兴文集》是著名作家肖复兴文集中的一本,作者多次走访了美国印第安纳州,对于哪里的城乡公共空间的配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作家的独到眼光和手中的笔见在印第安纳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呈现给了读者,抒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叹。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目录
第一辑:谁听到那唱歌的风
  谁听到那唱歌的风
  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听贝尔
  如果大地可以言语
  ———寻找冯内古特
  用剪刀剪出来的音乐
  莲花音乐节和爵士音乐节
  音乐荡漾在城市的天空
  来自布鲁明顿的夏季之声
  一日三节
  手制书
  布鲁明顿艺术节
  折翼之艺
第二辑:印第安纳赶集
  乡间旧谷仓
  集市上的“阿美什” 
  集市的守护神
  泉水磨坊
  印第安纳赶集
  街上看鞋
  街角的海棠
  街角老书店
  社区日
  农场日
  毕业季
  母亲节在纳什维尔小镇
第三辑:胡萝卜花之王
  婚礼现场
  美国蓝领
  女人和蛇
  胡萝卜花之王
  早市上的组合
  捅马蜂窝
  万圣节的南瓜
  中国姥爷
  雨笔直笔直下着
  理发记
  布鲁明顿的月饼
  国庆节的烟花
  留学不是涮羊肉
  绿地之累
第四辑:塔夫特夫人的选择
  芝加哥机场的恐龙
  芝加哥的绿树公社
  图书馆和二手书店
  百年冰激凌老店
  塔夫特夫人的选择
  辛辛那提邂逅
  风格的插图
  麦斯威尔庄园
  城市的想象力
  城市的形态
  ———圣路易斯断想
  从荒原小木屋走来
  ———林肯出生地小记
  新泽西笔记(十四则) 
  老人河静静流淌到今天
  ——— 保罗·罗伯逊故地感怀
附录:肖复兴著作目录

内容摘要
肖复兴编著的《印第安纳速写/肖复兴文集》聚焦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镜鉴,以求触及到这个美国中西部最富有代表性的农业州的深层奥秘和我们自己的心灵深处,吸收彼此有益的营养,引起相互借鉴的反思。书中有作者自己绘画的近百幅彩色速写,是一本图文并茂名副其实的印第安纳速写。

精彩内容
还有一幢尖顶房子,沿坡地斜立着,面对草坪,四周百合、萱草和太阳菊,是专门为今天的画家而设立,现在这里会定期请一位画家住在这里绘画,体验当年斯蒂尔的生活。这是向斯蒂尔致敬的一种方式。
再往前走,才是斯蒂尔的故居,是一排平房,褐色的坡顶,红色的墙身,很长,一侧有一个开阔的露台,很熟悉,那是斯蒂尔当年画过的,他画得很漂亮,一看就怎么也忘不了。只是,画中的露台前有一株参天的大树,如今没有了,露台前簇拥着一丛灌木,绿意葱茏,如浴后披散秀发的女人。屋前是宽敞的小院,花木扶疏,斯蒂尔也曾经画过,画面上曾经出现过他的外孙女,还是个孩子。如今,岁月如风长逝,当年的小姑娘即使还在人世,也多年的媳妇成婆婆了。可惜的是,房子里住着人,大概是斯蒂尔的后代,无法进去仔细看。
斯蒂尔出生在印第安纳州欧文镇,那里离这里不远,我曾经去过一次,是一个袖珍小镇,四周是田野和森林,大约离这里二十多公里。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兼做马鞍,家族里没有美术因子的遗传。所以,我相信,绘画是一种天才的本领,后天的学习,只会让他如虎添翼。斯蒂尔7岁学画,却没有什么专业的训练,长大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和芝加哥靠画广告和人像为生,其经历和如今北京聚集在宋庄的一批流浪画家类似。如果不是一个叫赫尔曼的好朋友鼎力相助,也许他就一辈子泥陷宋庄。
当时,赫尔曼看他那么痴迷画画,便找了12人,每人出资100美元,加上他本人,一共凑出1300美元,送他到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要求是学成回来送他们每人他画的画。这一年,斯蒂尔33岁。5年后,他毕业回到印第安纳波利斯,留学镀金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变化,他还是靠画广告和人像为生。不过,他的心里已经展开了新的画卷。他不想总是画广告和人像,最想画的是风景,他的画风因此大变,不再像以前那样色调阴沉晦暗,而是色彩明朗而丰富,光线在画面上跳跃,有了印象派的风格。他甚至攒钱买了一
辆马车,为的就是到乡间和林间旅行,捕捉森林中瞬间的万千变幻,画他最想画的风景。他在那时候来到了这里,相中了这一片美丽幽静的黄树林。
1894年,是他命运转折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他47岁。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学会在芝加哥举办美术展览,选中他多幅风景油画。这一次的展览,让斯蒂尔声名大噪。他的画开始卖出了大价钱。1900年,印第安纳艺术学会买下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廷克大厦,创办了海伦艺术学校,斯蒂尔也搬进廷克大厦居住。
1907年,斯蒂尔有了足够的钱,终于买下了黄树林这片他钟情的林中绿地,买下了眼前我看到的这幢红房子.经过翻修改造,变成了他人生后二十年的栖息地。
他称廷克大厦是他的冬宫,称这里是他的夏宫。
他还非常富有诗意地把这幢红房子叫做“唱歌的风”。
房子露台一侧,沿石砌的台阶蜿蜒走下,是一片轩豁的草地,再往前走,便是密密的森林。林子前,有一座古老的小木屋,看屋前牌子上的介绍,叫“路边博物馆”,是1870年苏格兰人造的房子,原在离这里5英里的地方。1907年,斯蒂尔来这里时便看中了这座小木屋,后来把它买下,移到这里。移到这里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条斯蒂尔修的小路,沿着这条斗曲蛇弯的小路,可以通向密林深处,那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因为是雨后,沉积去年落叶的小路有些泥泞湿滑。左右横剌过来的枝条牵惹衣裳,阳光被枝叶筛下变成暗绿色,时光在那一瞬间回流到以前,想象着斯蒂
尔每天走在小路的情景,仿佛和晚年达尔文与卢梭常常散步的林间小路一样,帮助他们的思考和写作,使得达尔文有他的进化论的著作,卢梭有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思》,斯蒂尔也神助般有了他那样一批美轮美奂的画作。
斯蒂尔将这条小路命名为“沉默之路”。
为什么沉默?想起如今的喧嚣和舌灿如莲的热闹,或许沉默才显得可贵而难再。对于一切富于创造性工作而言,沉默永远是最需要的。沉默源于并依赖于内心。森林就是沉默的。
晚年的斯蒂尔把他住的红房子,和这片静谧的森林,以及这条“沉默之路”,称作是“精神避难所”。他说:“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精神避难所是必要的。对于保持身心健康、继续成长,是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选择了‘避难所’这个词,是经过深思熟
虑,因为这个地方不是为了娱乐休闲,更是为了受到启迪。”或许,这就像我们先辈所说的天人合一,让大自然洗礼我们尘埋网封的心灵和精神。或者,像是巴黎郊区的巴比松,大自然是艺术最好的老师和守护神,养育了一批画家一样,也养育了斯蒂尔等一批画家。
事实上,自斯蒂尔来到这里后,一批画家也先后来到这附近,印第安纳一批画家在这片森林中成长并蔚为成名。
1926年,将要80岁的斯蒂尔因心脏病逝世于这幢红房子里。
站在这幢红房子面前,想起斯蒂尔当年称它是“唱歌的风”。风还在习习地吹,只是不知谁还能如斯蒂尔一样听得见四面林中吹来的歌声。
我听到了吗?2014年6月9曰于布鲁明顿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