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府城(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府城(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26 3.8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耿仝|责编:范玉峰//董傲囡

出版社济南

ISBN978754884039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0947271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金城汤池
第二章  四门不对
第三章  三山不显
第四章  众泉汇流
第五章  人文荟萃
第六章  德藩王府
第七章  三个皇帝
第八章  怪力乱神
第九章  守城之战

内容摘要
 济南的明府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济南大规模建城的开始,片区相当于明朝时期济南城市的范围,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有100多处泉水,大多隐藏在居民院内,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景色以曲水亭街附近为甚。本书分为9个章节,以通俗易懂、朴实又兼具故事性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关于明府城的方方面面,故事性极
强,在作者的笔下,重现明府城的前世今生,引领读者深入体会明府城的古城风韵。

精彩内容
 济南府的城墙范围定型于宋代,那时还是夯土筑城。
明初,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
使司驻地,全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当时,全国掀起了构筑砖砌城墙的热潮。据明崇祯《历乘》记载:“明朝洪武四年,始内外瓮以砖石,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阔五丈、
深三丈。”省会济南在宋元时期的土墙外砌筑砖石,变为更为坚固的砖城墙。城高池深,敌楼高耸,可谓金城汤池。
城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墙体和其他辅助军事设施构成。
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
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济南明府城就是在这个建城热潮中建造完成的。
济南府的城墙成型于宋代,最初并非砖墙,而是夯筑的土城。
南宋时,伪齐王刘豫父子开凿了小清河,将鹊山湖及济南诸泉北注之水导向东流入济水故道,形成小清河,自历城、章丘、邹平一直人海。府城北郊鹊山湖水势消落,逐渐成为稻田,城内历水陂(大明湖)的湖面则不断扩大,到金元时几乎占城的三分之一。
金元之际,济南城屡遭兵燹。据《建炎以来朝野杂
记》记载:元破金时,“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诗人元好问在战乱后游览济南,写下《济南行记》。面对残破的济南城池,元好问哀叹道:“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元代,置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济南作为元朝的“腹里”重镇,经济恢复较陕。戴元表《寄赵子昂济南诗》云:“济南官府最风流,闻是山东第一州。”由诗可知,当时的济南城已十分繁华。明代府城就建筑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明代洪武初年,全国各地都流行建造坚固的包砖城墙,济南府也不例外,在原
有土城外瓮以砖石,改造为砖城,“以石为趾,砖为肤,土为骨”。济南明代城墙周十二里四十八丈(约合6160米)、高三丈二尺(约合10.7米)、厚三丈(约合10米)。由于济南地势高低及城周水流速度不同,护城河水及山洪不断冲东、南两面的土基,致使济南府城四面城墙的高度逐渐不同。据清代道光年间实测的高度,东、南两面城高三丈一尺(约合10.3米)至四丈(约合13.3米)不等,西、北两面城高二丈四尺(约合8米)至三丈(约合10米)不等。
明代辟建有四处城门:西门为泺源门、南门为舜田门(后名历山门)、东门称齐川门、北门为会波门(又名汇波门)。除北门外,其余三处城门外各建有“瓮城”(亦称“月城”)突出于外。瓮城者,顾名思义,一旦敌人进入此处,就会遭到四面围攻,犹如瓮中之鳖。为了避免城门不致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下,在城门外侧添筑城墙一道,以形成一区面积不大的防御性附郭,这就是所谓的瓮城。瓮城上又各有一道子门。东瓮城和南瓮城各开两个侧门,名“放军门”。这四座城门中,东门、西门、南门是常年开放的,而北门为水门,每年春天开启城门,冬天则重新封闭。 城门及瓮城子门上均建有高大的楼宇,用于防御、指挥、嘹望。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之上建有四座敌楼,东门、西门、南门瓮城子门上建有三座箭楼,巍峨轩敞,屹然大观。城墙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总计四座。
角楼建于城墙转角处,功能与城楼相仿。城墙东南角处的城楼名九女楼,因为城势逼狭,城墙委折有九峰而得名,俗名三角楼。结构奇巧独特,建筑出自名家之手。
在南门迤西、西门迤北、东门迤南、东门迤北处的城墙上,共建有四座嘹望楼。以南门迤西处的望楼最为壮观
,名为观风楼。
建成之初的明府城,城墙上共有各类城楼十四座。
其南诸楼,远眺群山,独踞一方之胜;其东诸楼,遥观
旭日,俯瞰三齐,故城楼上的匾额一日“永安”,一日“镇海”;其西诸楼,紧邻泺水及五龙潭诸泉,群波环萦,民廛错列,因西南角楼中贮炮,故额匾额日“先声如
雷”,后改为“拱宸”;北楼
居大明湖岸,俯临会波桥,南瞻历山,北望鹊、华二山,故匾额日“河山一览”。一
直到明末,许多城楼都因战争及自然因素毁坏了,除四门外大多都未再重建。至清代,济南府城共有东、南、
西、北4座城楼,东、西、
南3座箭楼,以及东南角1座城楼,各类城楼总计8座。
城墙辟建垛口3350个。
后因垛口较窄,使用火炮不便,随时修并,至清末还有2092个。此外,城墙还筑有铺舍、旗台、敌台等防御设施,以及马道、吊桥等交通设施。
铺舍是古时街坊巡逻军卒驻扎之所,内有卫军直宿,战时也贮藏武器。铺舍建造在旗台上,旗台是向城内凸出的台子,上有旗杆,以便巡城通讯之用。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