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皇帝的课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皇帝的课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82 5.4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焦竑|译者:邱江宁|绘画:(明)丁云鹏

出版社紫禁城

ISBN9787513404396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702877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焦竑编著的《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为《养正图解》的点读、注释本。本书是给预备皇帝——太子读的启蒙书。明代万历时候,当时最有学问的翰林学士焦竑采集颇具教育与劝诫意义的古代名言和贤人懿行,通过图片配文字并加以解说的方式编撰此书。本书是明代万历十七年的状元、翰林学士焦竑写给太子看的教育启蒙书,实际上也是一部教育未来皇帝的政治启蒙书。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焦竑在教诲过程所寄予的深忠与大义,曾题诗多首加以赞赏。嘉庆皇帝为表达对此书的重视和欣赏,曾对书中每则故事进行题诗作赞,在对它进行赞誉的同时,还不时指出该书不够完备的地方,可见他对《养正图解》不仅有细读还有思考。光绪皇帝担心此书“世所罕觏”,会随时间消逝而湮没无存,特地将宫廷所存写本拿出来,着令武英殿刊刻进呈,以便自己随时省览。

目录
出版前言
引言
养正图解赏析
养正图解序一
养正图解序二
养正图解题奏
寝门视膳
膳斥鲍鱼
振贷贫民
丹书受戒
听朝四辅
桐叶封虞
亟用贤人
戒君节饮
善言格天
自结履系
夫妇如宾
托相献规
廷理执法
仁言动众
因乐求贤
得贤弭盗
攲器示戒
金人示戒
贱货尊贤
泣思直臣
询求政术
诛绝佞人
咨访相材
式闾礼士
政术谕下
雨不失期
旌贤去奸
敝祷待功
井窥示警
教子务学
条陈故事
嘉奖勤学
下车问疾
遣使质疑
爱惜郎官
托物喻政
礼聘遗贤
师事名贤
教子读书
伤指自悲
运甓习劳
不卖的卢
观获进规
投签警寐
弓矢喻政
开馆亲贤
习射殿廷
崇师问道
上书减膳
观图自警
煮药燃须
克己任贤
奖劝循良
乐受格言
散遣宫人
遵守旧章
论字知非
常读论语
焚香告天
借事纳忠
御题养正图诗
御制养正图赞
译注后记
书名的故事——致读者的一封信

内容摘要
 《皇帝的课本》丛书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一辑)的点读、注释版本。《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为《皇帝的课本》丛书之一种。(明)焦竑撰、丁云鹏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邱江宁译注。
焦竑编著的《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是给预备皇帝——太子读的启蒙书。明代万历时候,当时最有学问的翰林学士焦竑采集颇具教育与劝诫意义的古代名言和贤人懿行,通过图片配文字并加以解说的方式编撰此书。《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共60则短文,每则短文之后有一段焦竑的解说词,凡君臣之义、治国之道、民生之理、为政之道、修身之法以及廉政文化、古今孝悌、忠信、文学之类,无不涉及,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既是教育皇族子弟的教科书,更是封建时代国家长治久安的制胜法器。万历之后,《养正图解》备受备朝帝王倾重。一
再嘉谕、题鉴。本书以故宫典藏珍本为点校基础,在文字、图像存真复原的前提下,对焦虼的解读进行今文注译,力图飨读者以典雅、醇厚的阅读体验,让传统精髓绵润温和地与当下互动。

精彩内容
 养正图解题奏翰林院修撰臣焦竑题为恭进图解,以仰裨谕教事。臣蒙恩拔擢,列于禁近,万历二十二年恭遇皇长子出阁,叨与劝讲之役。供事以来,荏苒四载,学术空疏,靡所补益。顷皇长子天姿日茂,睿龄。加长,多识前言往行,此适其时。而日所讲读,止《尚书》、
《论语》二书,虽聪明饶于天授,而睹记犹为未广,于臣等自效之义,窃有未安。伏睹太祖高皇帝谕教太子、诸王,自经书外,旁及《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诸编,三书并授,著为成规。已,又选秀才张宗睿等陈说古今孝弟、忠信、文学诸故事,及民间疾苦、稼穑艰难之类,为法甚悉。即先臣郑纪、邹守益、霍韬,亦并为《圣功图以献于朝,无非循典制,重元良,为宗社长久计也。近该辅臣题奉讲解《通鉴》,谨候旨行,无容别议。臣愚不自揆,仰遵成宪,窃比前修,择载籍中故事有关法诫者,稍加训释,并绘为图,名日《养正图解》,装潢成编,上尘乙览。夫以辅臣轮侍,观蒯既深,同官敷陈开导备至,岂臣之区区能为有无?独念皇长子罢讲以后,居多暇时,尺璧之阴,未宜虚掷,辄抒一得之愚,稍为缉熙之助。
如蒙皇上不弃菲葑,谓为可采,特敕皇长子于退食余闲时加■绎,庶几虚明之心,先人为主,典训所渐,不言而化。其于升高陟遐,未必无补。臣愚冒昧上言
,不任惶悚,缘系《恭进图解》,以仰裨谕教事,理合谨题。请旨,计进《养正图解》二部。
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初八日题奉圣旨:“览奏,知道了。所进《养正图解》,留览并赐了。前有旨:‘皇长子体质清弱,不奈久劳,讲学书籍,候循序渐进,以副朕眷爱之意。”礼部知道。图注:寝门视膳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日:“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日:“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日:“末有原。”应日:“诺。”然后退。
焦竑解:王季是文王之父。文王为世子时,朝见王季,每日凡三次。鸡初鸣时,即起着衣服,到王季寝门外,问内竖之供御者,日:“今日安否?何如?”内竖对日:“安。”文王喜形于色。及日中时,文王又到问安也,似早间一般。及日晚,文王又到,其问安复似
日中时一般。王季若少不循其起居饮食之常,此为不安节。内竖以告文王,文王即忧形于色,至于行步错乱,不能以正,他忧苦的模样如此,必待王季饮食复初,然后忧解,亦如初。每上饮食,必先察看寒暖之节何如,恐过冷或过热,皆能伤人也。及食毕彻(撤)膳,又问所食几何,与喜食者何、不喜食者何。于是命掌膳的人日:“末(未)有原。”“原”是再言
饮食已用者,勿再进也。膳宰应日:“诺。”然后文王乃退。
夫问安视膳,世以为人子事亲之礼,然文王当时岂以为礼当如此而勉强以行之哉?只是一念爱亲之心,万不容已,既不能放下,他又不肯轻动着他,所以时时只问内竖与看其饮食,不如此则其心都过不去了。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只看孩提离却父母便一时也难过,文王虽圣人,亦不失其孩提之心而已。若无此一段真意,纵依着文王的格式行去,终是勉强,非善学文王者也。
译文:王季是文王的父亲。文王做世子的时候,每天三次觐见父亲。鸡第一次呜叫的时候,文王就起身穿好衣服,来到王季的寝门外面,向在父亲身边侍奉的近侍询问说:“今天父亲安好吗?睡得怎么样?”内侍回答说:“安好。”文王就非常高兴,面带喜色。到中午时分,文王又来到父亲寝门外询问父亲是否安好,和早晨一样。到傍晚,文王又来了,又像中午的情形一样。如果王季的饮食起居稍稍有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这就说明王季身体有不舒服、欠安康的地方,内侍就告诉给文王,文王听后即忧形于色,甚至走路都乱了步伐,不能正常行走了。他忧伤苦恼到这个地步,一定要等到王季的饮食恢复如初,他的忧愁才消解,恢复到正常的问安。每次给父亲上膳食,文王就一定亲自来察看食物的冷热程度,怕过冷或过热,都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等王季吃过饭、撤下膳食,文王又问父亲吃了多少,喜欢吃哪个,不喜欢吃哪个。
于是就命令掌管膳食的小官说:“不要有原来的食物。”“原”是再的意思,指已经吃过的食物,就不要
再上了。膳宰应声说:“好。”然后文王才退下。
问安视膳这种行为,世人认为这是作为人子侍奉双亲的基本礼节,但文王当时难道是因为礼当如此才勉强执行它吗?只不过是出于一念爱亲之心,万万不能容许自己不这么做而已。既不能够放下爱亲之念,又不愿意轻易惊动父亲,所以只好通过时时询问父亲身边的近侍、察看父亲的饮食情况来释缓自己的爱亲之念。如果不这么做,就过不了他自己的关,他的心会受不了。孟子说:“两三岁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爱他们父母的。”只要看看两三岁的幼童离开父母身边一会儿就会难过的情形就知道了。文王虽然是个圣人,却也只不过是不失孩提赤诚之心而已。如果没有这番爱父母的真意,纵然是按照文王的样子去做,终究还是勉强,并不是善于学习文王的人。P13-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