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哲学论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研究哲学论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2.64 5.4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燕楠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92535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861078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燕楠,女(1983—),湖北孝感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教育发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7项,获得省政府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

目录
导论  教育研究:在思维断裂与矛盾中前行
    一  对教育研究的批评:一门被压迫的学科和一项不被信任的研究工作
    二  为什么没能对实践产生影响:教育研究质量与适切性问题
    三  回到原点的理论反思:元教育研究尝试回答的哲学问题
第一章  视域与立场:教育研究的本体论求索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定义
    一  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二  教育研究的概念系统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立场
    一  教育学的学科危机
    二  教育研究应该秉持的学科立场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属性
    一  教育学的学科属性
    二  教育研究的基本属性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维度
    一  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的研究”还是“教育的科学研究”?
    二  教育研究的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
第二章  知识与实践: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探究
  第一节  教育研究对象的考察与界定
    一  教育研究对象观的历史考察
    二  教育研究对象的重新厘定
  第二节  教育实践:教育研究对象的根本指向
    一  教育实践的性质与价值
    二  “教育实践”研究的关注点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知识系谱:教育知识的基础与建构
    一  教育知识的理论基础
    二  “教育知识”性质的划分
  第四节  “知识”和“行动”的关系法则
    一  教育理论作用于教育实践的方式
    二  指向“实践”的认识论法则:“实践理性”的运作
第三章  思维与形式: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辨析
  第一节  “方法论”释义:内涵、逻辑与体系
    一  “方法论”定义的考察
    二  “方法论”认识的进一步澄清
    三  “方法论”内涵的揭示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立:对象、性质与架构
    一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二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层次和功能
  第三节  教育研究范式的重构:概念、逻辑与结构
    一  对于“范式”内涵和“学科范式”系统化的理解
    二  教育研究的范式结构
第四章  符号与意义:教育研究的语言转向
  第一节  语言与教育研究的本质
    一  语言与教育研究的“遭遇”:对语言的“用”和“思”
    二  教育研究的语言:哲学取向与认识维度
  第二节  语言与教育研究的指向:工具论和存在论
    一  知识论取向——教育语言的概念和命题
    二  技术论取向——教育语言的使用和规范
    三  存在论取向——语言存在和自我生成
  第三节  语言与教育研究的本体论转向
    一  语言本体论转向之于教育研究的可能性
    二  存在论取向的语言观对于教育研究的特殊价值
    三  语言认识论关系及教育研究的立场
  第四节  语言与教育研究的表达
    一  人文性表达:诗性语言与教育的精神品质
    二  科学性表达:科学语言与教育的理性品质
    三  科学与人文:教育表达方法论层面的融合
第五章  观念与信仰:教育研究的价值追寻
  第一节  价值研究的理论建构:概念、关系及范畴
    一  价值哲学的“价值”争论
    二  “价值”概念及教育研究的价值生成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价值危机:立场、改造与判断
    一  价值立场——学科交叉与教育学立场
    二  价值引导——西化与本土化改造
    三  价值判断——价值偏好与价值中立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导引与原创诉求
    一  研究转向——从“学科体系”到“问题导向”
    二  价值追求——教育研究“原创性”的源生点
第六章  伦理与法则:教育研究的道德律法规约
  第一节  教育研究伦理的基本范畴:价值维度及其道德的论域
    一  伦理的命题形式——价值原则与其行动规则的建立
    二  规范伦理体系的建立——价值论、义务论及德性论范畴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主体道德共识形成的哲学依据
    一  发现真理——自主权与学术自由
    二  追求真理——讲真话与学术规范
    三  人的禁忌——知情权与尊重隐私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伦理自觉:“人”的立场和个体品德建构
    一  生命实践的伦理——教育研究的特殊价值指向
    二  多元主体的冲突——与对象的适切关系问题
    三  品德图景——不可亵渎的道德信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提出“教育研究哲学”问题,主要是针对长久以来教育研究遭到不少人的诟病进而产生的对教育学科的怀疑与否定。在此基础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亟待建构教育研究自身的实践哲学,即作为教育研究基础存在的“教育研究哲学”,从而对不断涌现出的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并有能力驾驭各种复杂的教育情境。刘燕楠著的这本《教育研究哲学论纲》面向教育学科,立足教育实践,于哲学层面对教育研究自身进行了元反思,主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语言论、价值论及道德论等六个哲学维度深入考察了教育研究相关的哲学问题,并尝试建构了教育研究哲学体系。在真实的以“人”为指向的教育实践中,如
何以“教育学”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关于教育理论或实践的难题,从而帮助教育研究者(教育者)建立一种正确的行动观念:我们正在进行着一种怎样的工作?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究竟该如何采取行动?这正是哲学意义上,教育研究哲学需要反复探讨的价值命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