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华南马克思主义传播第一人杨匏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26
5.4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雪峰//田胜利|责编:陈苑雯//李秋云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
ISBN978756236099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866923
上书时间2024-05-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杨匏安(1896年11月-1931年8月),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31年8月,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本书以历史大散文的形式,以文学化的笔法,再现主人公追求革命事业并为之献身的伟大一生。
目录
第一章 武汉:1927年的危机
第二章 少年英才
第三章 东瀛寻梦
第四章 服膺马列
第五章 初露峥嵘
第六章 风云际会
第七章 暗流涌动
第八章 革命旗手
第九章 慷慨悲歌
参考文献
后记 永远的怀念
内容摘要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烈士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武汉:一九二七年的危机;第二章少年英才(童年时代);第三章东瀛寻梦(日本留学);第四章服膺马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五章初露峥嵘(国共合作与改组国民党);第六章风云际会(省港大罢工,广东监委会);第七章暗流涌动(整理党务案,中舰事件);第八章革命旗手(上海的工作情况);第九章慷慨悲歌(狱中斗争与就义)。
精彩内容
一
历史不应该被忘却,然而健忘却是人类的通病,时间则是人类健忘的帮凶。很多并不算太遥远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却往往会被岁月的尘埃掩埋。中共建党初期坚定的革命者、忠诚的共产党员、优秀的理论家杨匏安,就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然而却被无情的岁月风尘所遮掩,且在当前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的重要人物。
杨匏安作为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几乎和李大钊是在同一时期,在报刊发表文章系统地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因此史学界有“北李南杨”之说,“北李”自然是指北京的李大钊,“南杨”则是指广东的杨匏安。
杨匏安在192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组织部代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常委等重要职务,是国民党中央九个常委之一。
当年杨匏安在国共两党都具有很大影响。现在他之所
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也许是因为他在1931年就已经遇害的缘故吧!
然而英雄不应该被忘记,前辈先烈应该永远被铭记和敬仰。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在英雄倒下的地方,我起来歌唱祖国。”今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怀着无限敬仰之情,用手中一支拙笔,尽可能地记下前辈先烈那些令人动容的事迹,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前辈英雄为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革命风采。
讲述杨匏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并为之献身的英雄事迹,也许,以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会议作为开篇更为合适吧。
杨匏安是在1927年3月底离开广州北上武汉的。同行者有谭平山和共产国际代表罗易。罗易是印度孟加拉(今孟加拉国)人,1927年1月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他除了要重点指导中共召开“五大”会议之外,还肩负着全面指导中共中央工作的责任。
此时蒋介石要“清党”反共的决心已定,正在上海紧锣密鼓地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因此杨匏安一行北上武汉,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充满艰险。蒋介石派人横加干涉,极力阻挠。无奈,杨匏安等人只好巧妙伪装,以躲开蒋介石的耳目,悄然离开广州。他们徒步、乘船、坐车,一路费尽波折,终于在1927年4月3日顺利到达武汉。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杨匏安和谭平山等共产党人继续留在已迁至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工作。
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1927年,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武汉)。随着国民党中央政府从广州迁都武汉,中共中央机关也从上海迁到武汉。岁月的脚步悄然迈进1927年的门槛,武汉,继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再次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然而与辛亥革命时期不同的是,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导致的分裂,以及蒋介石的“清党”反共,使得此时的武汉危机四伏。
成立不足六年、尚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因为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