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译丛:认同伦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25
4.4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国]夸梅?安东尼?阿皮亚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36671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2032219
上书时间2024-05-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认同伦理学》虽然为学术书,但是讨伦的话题比较平易近人,也是普通人所关注的问题:在如此看重“个性”的代,所谓的“个性”到底是什么?由此引出身份认同与文化、社会、世界的关系。书中引用了大量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身边的事例,写得幽默风趣,可读性强。
本书作者夸梅?安东尼?阿皮亚是三国混血儿,在加纳、英、美三国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写作视野宽广,有世界大同的大气包容之态,因此,在书中也体现出不同文化及思想的碰撞。现在不少人也去外国留学、旅行、进修等,这种跨文化经历对个性塑造的话题值得思考。
作者简介
夸梅·安东尼·阿皮亚(KwameAnthonyAppiah),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为纽约大学哲学教授。他还是文化理论家和小说家,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和道德理论、语言与思想的哲学、非洲知识史等。主要著作有《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在我父亲的房子里:文化哲学里的非洲》、《文化政治学,伦理政治学》、《认同伦理学》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个性伦理学
伟大的实验——自由与个性——生活计划——仆人的灵魂——社会选择——创造与本真性——社会写字间——认同中的伦理——个人与国家——共同的追求
第二章 自主性及其批评者
自主性要求什么——不宽容的自主性——自主性的竞争——两种立场——能动性与理论的兴趣
第三章 认同的要求
如何学习咒骂——社会认同的结构——米列特式的文化多元主义——自主论、多元主义和中立性——第一修正案的例子:调和论者的方案——重新考虑中立性——承认的语言——美杜莎综合症——限制与参数
第四章 文化的麻烦
制造差异——文化是一种善吗?——保护主义者的伦理——肯定的否定——多样性的原则
第五章 塑造灵魂
灵魂与国家——自我管理卡——理性的福祉——非理性的认同——灵魂塑造与刻板印象——受过教育的灵魂——有关认同论断的冲突
第六章 有根基的世界主义
一个世界网络——无情的世界——伦理的偏私性——两种义务概念——世界主义的爱国主义——对抗和对话——竞争性的善,竞争性的上帝——旅行的故事——人权的全球化——世界主义的对话
致谢
索引
内容摘要
《认同伦理学》一书从“个性”话题展开去,运用大量人类学的有趣事例,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了我们对个性的寻求、塑造生活的任务以及对身份认同的主张,阐释了什么是与自由息息相关的身份认同,我们如何获得追寻个体生活的能力,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复杂的社会范畴塑造自我。阿皮亚抛开了“认同”叙述的陈词滥调,探讨了与认同紧密相关的文化、价值观、道德义务、人权等因素,试图打破西方的与非西方的、地方的与世界的、自我与他者等界线来全新看待认同问题。
精彩内容
第二章自主性及其批评者自主性要求什么安娜·卡列尼娜那风流的兄长对牡蛎、雪茄和未婚的女家庭教师毫无招架之力,但让最近一代伦理学家最为忧虑的是他完全缺乏一个独立的大脑。人们常常引用托尔斯泰对他的一段描述: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订阅一份自由主义派的报纸,不是极端自由主义派的而是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报纸。虽然他对于科学、艺术和政治并没有特别兴趣,但他对这一切问题却坚持抱着与大多数人和他的报纸一致的意见。只有在大多数人改变了意见的时候,他这才随着改变,或者,更严格地说,他并没有改变,而是意见本身不知不觉地在他心中改变了。
你能看出为什么强调自主性的理论家会批评这种人。在杰拉尔德·德沃金(GeraldDworkin)看来,“因为这些信念是借来的,所以不是他的;而且它们被借来的时候甚至不知出处;这暗示着,他无法对其有效性给予任何证明——他甚至无法给出一个论证证明大多数人正确的可能性,或道德共识的必要性。”对乔尔·芬伯格(JoelFeinberg)来说,斯捷潘是代表非本真性的一幅人物肖像,因为他的“信念除了是他所回应的那些人(如果他知道他们是谁的话)的信念外,他无法为其信念提供理性的证据,没有理由认为他们的信念(就像一些合理挑选过的权威一样)就是正确的。”当然,穆勒表达了相同的关注:我们知道他不喜欢这样的人,“他让世界……为他选择生活计划”,而不是自己为自己选择。但一个问题立刻出现了:自由选择需要什么条件呢?人们通常会提到强制的缺失和选择项的可用性,但穆勒(与当代自主性理论家相似)还担心意志的扭曲:担心传统遗留下来的非反思性的偏好,担心“群体偏好”。因此个人自主性的内容看来比仅仅交给个人去选择更多;它听上去像是一种我们需要去培养的能力,或者像人们在违犯时推崇的诸如勇气、正直这样的德性。一个人要多么自主才能说拥有真正的自主性呢?
我们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劳伦斯·豪沃斯(LawrenceHaworth)以及一些老朽的意大利激进分子提出了我们所称的“自主论”(autonomism),这种观念对自由主义影响极大;它处于许多规范性政治理论的核心,包括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我将称之为“塑造灵魂”(soulmaking)的学说:它是与约瑟夫·拉兹以及其他人相关的、被称为自由主义的至善论(liberalperfectionism)理念。不幸的是,为了证明自主性的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主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只是一个好东西),至善论的很多支持者经不住诱惑,想证明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好的—在这个浇筑混凝土的基础上,我们通向的是一 座闪闪发光的玉石山。 因此个人自主性从一种价值被提升为一种理想,这种理想指引我们去做斯捷潘没有做的事,即过滤我们的灵魂。照罗伯特·杨(RobertYoung)的观点看来,自主性是一种自我导向,它塑造据以指导人们生活的“思想和行动的原则”:“一个人自我导向的程度表现为他/她将其整个生活轨迹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秩序。这意味着仅仅免于外部限制和有能力追求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人可能不是自主的……因为他不能以统 一的方式将这些原则组织起来。”斯坦利·本宁(StanleyBenn)强调反思个人准则和实践的重要性,他的标准设得很高:“自主的个人将其自给自足的潜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他不会满足于别人给他设定的计划,或者根据环境塞给他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表现。”事实上,规定自主的行为者让自身远离社会的影响和习俗,根据经由其批判反思认可的原则来行动是很常见的。将公民视作一个由彻头彻尾的价值论武装起来的个人伦理委员会,他如何还能为获取和付出这些更谦卑的追求留出时间谁也说不准。
有一个模式可循。(我称之为)强自主性的支持者正在回应那些指出我们的价值、信念和习惯的构成方式不是土生土长的人的观点。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往上定义自主性:把自主性说成更高尚、更必要的东西。 简言之,面对来自地面的抵抗时,他们已经沦为概念的任务蠕变。结果是把自主性这个概念变得非常紧急。其信徒希望它像杂草一样平常,但他们所谈论的又像是一种罕见的兰花,需要特别的土壤和气候。
结果这为自主性概念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对手。例如,大卫·约翰斯顿(DavidJohnston)在《一种自由理论的观念》一书中担心,个人自主性是一种奢侈品。约翰斯顿从区分个人自主性(personalautonomy)与他所说的“行为者的自主性”(agentautonomy)或能动性(agency)开始。拥有能动性就是有能力去构想和追求方案、计划和价值。相对照,拥有个人自主性是积极地去选择你想要追求的价值和方案—去成为自我授权的主体。(如他所料想,如果这看上去是一 个过于迫切的阐述,他建议以“反思性的自我导向”作为一个较温和的替代方案。)缺乏个人自主性的行为者的例子是怎样的呢?约翰斯顿向我们举了迈克的例子,迈克出生在一个乡下的小镇,他进入了公立学校和当地一所大学,毕业后为他父亲的连锁药店工作,并且娶了他的高中女友。由于迈克“从未认真考虑过与他实际追求的生活不同的其他生活模式”,约翰斯顿说,尽管迈克具有能动性,他却“不具有个人自主性”。他总结说,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让它的成员成为行为者,并培养一种正义感(也即,道德自主性),但那种个人自主性与约瑟夫·拉兹所说的相反,它不是本质性的。考虑到约翰斯顿对个人自主性这种过分扩展的阐释,很难不同意他的说法。
但你可能会指出,这并不是拉兹的阐释。拉兹在《自由的道德》中说,“自主的个人是其生活的部分作者”,但他随即给出一系列令人泄气的警告。他说,这个观念“不等同于给予一个人的生活以整体性”,“一个经常改换其口味的人与一个从未丢掉他青春期偏好的人可以是同样自主的”。自主的人必须意识到他的生活在时间里延展。他必须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选择对他的生活会产生巨大而长远的影响。他也许总是倾向于避免长期承诺,但他必须知道它们的有效性。这导致了一些对个人自主性过于纯理性化的概念。我知道理性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就像我知道有些人有意识地赋予其生活整体性也是没有问题的一样。但个人自主性的理想更宽广一些,它与其他生活方式相容,包括那些非常缺乏理智的生活。拉兹接着强调说,意识到一个人的机会和能力“并不意味着预先谋划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它也不必然预设很高程度的自我意识或理性。它要求的仅仅是一个人意识到他的种种选择计划,并知晓其行动路线可以是其他样子的。”迈克轻松地通过了这个测试。对他来说,像他可以以其他哪种方式生活之类的大问题没有出现,约翰斯顿说道。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他知道“他的行动路线可以有所不同”。事实上,如拉兹也提到的,形成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是拥有实践理性的一个必要特征。乔治·谢尔(GeorgeSher)阐释了一种类似的自主性观念,自主性即“对理性的响应”,这种观念又一次聚焦于实践理性形成的先决条件。①但是即使在这个温和的版本中,自主性仍然是一个战斗的词汇。在这一章中,我将捍卫我所采纳的自主性的核心观念,并抨击那些担心自主性太弱或太强的人——担心它太弱的人把它提升到难以达到的理想状态,而担心它太强的人又把它贬低为狭隘的价值。我的目标是保护它不受狂热分子以及诽谤者的伤害。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即使较为温和的自主性版本仍然很容易陷入含糊不清和二律背反中。而真正的辩论不会由于改进定义而消失。最后,我将尝试把关于自主性的辩论以及结构与能动性之间古老的对立联系起来—并建议说,这个对立也是一开始就被错误地界定了。
1所以看来约翰斯顿所说的“行为者的自主性”—及其相关要求,即社会提供使人们能够制定和推行其方案和价值观的条件—就足够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