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可夫(1896-197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朱可夫(1896-1974)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46 3.8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邱剑敏

出版社中国铁道

ISBN9787113260316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0755522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成长中的红军战士 / 1 贫苦鞋匠的儿子 / 2 国内战争的洗礼 / 6 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 12 独有钟情于坦克 / 20  第二章战争的乌云逼近 / 32 哈勒欣河之役 / 33 进入战略层面 / 47 仓促的战争准备 / 56  第三章骤至的狂风暴雨 / 62 抗击第一波恶浪 / 63 会战斯摩棱斯克 / 78  第四章列宁格勒保卫战 / 90 挽狂澜于既倒 / 91 稳固保卫列宁格勒的基础 / 102  第五章俄罗斯无路可退 / 110 莫斯科陷入危境 / 111 决不允许后退一步 / 123 反攻优势之敌 / 133  第六章斯大林格勒的雪野 / 146 聚焦伏尔加河畔 / 147 转折性的反攻 / 166  第七章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 / 182 希特勒的拼死之搏 / 183 莫斯科的祝捷礼炮 / 191  第八章将德军逐出国土 / 198 横扫乌克兰 / 199 第一号胜利勋章 / 213 “巴格拉季昂”之剑 / 219  第九章迅雷之势的挺进 / 240 抢渡维斯瓦河 / 241 进入德国境内 / 250  第十章攻占柏林的荣耀 / 256 厉兵秣马大战前 / 257 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 263  第十一章东方与西方的“蜜月” / 280 主持德国投降的仪式 / 281 与艾森豪威尔的友谊 / 288  第十二章走下战场后的沉浮 / 300 不屈的个性光辉 / 301 陷入政治旋涡的元帅 / 311 不合适的角色 / 318 还历史以本来 / 324

内容摘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几乎每一场战役都有朱可夫的身影。而他一旦出现在战场上,苏军要么会在不利的局势下扭转战局,取得胜利;要么就会一往直前,将胜利进行到底。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柏林战役无不如此。本书即详细介绍了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传奇一生

精彩内容
 贫苦鞋匠的儿子19世纪后期的俄罗斯,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幅员辽阔但并不富裕。
在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有一个普通的穷村落,名叫斯特列尔科夫卡村。1896年12月1日,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就在此呱呱落地。
朱可夫的父母都是第二次结婚。在此之前,他们分别都有过一次婚姻,但结婚后不久就丧偶了,没有留下孩子。他们结婚那年,康斯坦丁已经50岁,乌斯季尼娅也35岁
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名叫玛莎,比朱可夫大两岁。
父亲康斯坦丁’安德列维奇是个穷鞋匠,终年走城串乡,朱可夫很少能见到他。母亲在一家农场干活,劳动强度很大,但工资少得可怜。由于家里太穷,朱可夫的母亲不得不另外找活干。每年春、夏季和早秋的收获季节,她都在地里拼命干活。秋收之后,她就来到县城,替人把食
品及各种杂货运送到乌戈德厂村的商人那里,运一趟能挣1个卢布到1卢布20戈比。
1902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天气格外寒冷。因为收成不好,打下的粮食只能吃到12月中旬,朱可夫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朱可夫的父亲和母亲挣的一点钱,除去买点盐和面包,再加上还债,基本上就所剩无几了。
患难见真情,淳朴善良的俄罗斯人愈是在困难时刻,愈是能够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关爱的高尚品德。邻居们的日子尽管也都不太好过,但是他们看到朱可夫一家的艰难生活,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不时送去稀粥或是白菜汤。其实在农村,类似这样的相互帮助并不少见,这充分体现了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俄罗斯人友好团结的优良传统。
收割的季节到来了。朱可夫的母亲对朱可夫说:“孩子,你该学学收割庄稼了。”父亲也对朱可夫说:“你已经长大了,很快就满7岁了,该干点活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顶一个大人干活了。明天我们去割草,你带上耙子,和你姐姐玛莎一起摊草、晒草、垛草。”朱可夫一直很喜欢割草,大人也常常带他去,但是那时候都是去玩。这一次和以前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可是去参加劳动。朱可夫为此感到很自豪,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
个对家庭有用的人了。在去劳动的路上,朱可夫看到许多同年的小伙伴们,也都拿着耙子坐在大车上。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与自豪之情。
由于从小就参加了各种劳动,经常干农活,朱可夫的身体锻炼得很结实。更重要的是,朱可夫在劳动过程中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受益终生,对他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903年的秋季一天一天临近了。对朱可夫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和他同年的小伙伴们都在为上学做着各项准备,朱可夫借来姐姐的书,每天都在用心学习认字,也为上学积极做准备。
朱可夫要进的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维利奇科沃村,离朱可夫家有1.5公里的路程。附近4个村——雷科沃村、
维利奇科沃村、斯特列尔科夫卡村和奥古比村的孩子们都在那里学习。小朱可夫在这所教会小学里刻苦学习,表现非常优异,还上过荣誉名册。
给朱可夫他们上课的老师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列米佐夫。这是一个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不仅为人很好,而且从不平白无故惩罚学生,也从不大声训斥学生。因此,谢尔盖深受学生们的尊敬,而学生们也很听他的话。
1906年,朱可夫从教会小学毕业了。上学期间,朱可夫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后还得到了一张奖状。全家人对朱可夫的学习成绩很满意,朱可夫也为自己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高兴。
为祝贺朱可夫小学顺利毕业,他母亲送给朱可夫一件新衬衫,他父亲则亲手为朱可夫制作了一双皮靴。
尽管朱可夫的成绩很优秀,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无法再供他继续上学读书。朱可夫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比以前更加旺盛了。也许正是这种尝到知识的甜头又无法享受的欲罢不能的矛盾心理,促使朱可夫像一块大海绵一样,贪婪地汲取各种精神营养,为自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素养。
1907年秋天,已经年满11岁的朱可夫知道,这是自己在家的最后一个秋天,因为冬天一过,自己就要到莫斯科谋生了。大人们整天为生计奔波,母亲经常到城里去替别人拉货,父亲则从早到晚做皮匠活。这时的朱可夫已经很懂事了,主动承担了许多家务劳动。
1908年的夏天到了,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每当想到自己快要离开家、离开亲人和朋友们去莫斯科时,朱可夫就感到说不出的难过。
父亲问儿子想学什么手艺,朱可夫回答说想进印刷厂
。父亲听了之后,沉默了一阵。朱可夫看出父亲很为难,因为父亲没有熟人可以介绍自己进印刷厂。后来,朱可夫的母亲决定去找她的兄弟皮利欣,收朱可夫进皮利欣的毛皮作坊干活。父亲也对此表示同意,因为毛皮匠挣钱多。
朱可夫什么工作都愿意干,只要对家里有好处就行。于是这个11岁的男孩子,就被送到他在莫斯科当皮货商的舅舅皮利欣那里当了学徒。
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