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板桥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郑板桥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18 3.9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书良

出版社天地

ISBN9787545541076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305034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两百年前的郑板桥,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人物:他是著名的画家,所画兰竹,摇曳多姿,名播中外;又是著名的书法家,自创的“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炉;他的诗词、道情也很出色,“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至今还在人们口头传唱。但郑板桥无疑又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怪人:他是傲癖的穷书生、大才子、佛教信徒,又是一个狗肉饕餮家,爱神的幸运儿;他是一个学历过硬的七品“父母官”、酒徒,又是一个创新的篆刻家、假画制造者;他是不讨上司欢心的“糊涂”人、诗人,又是民间曲艺作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他是百姓的朋友,又是与当局不合作的狂人,一个兰、竹、石的苦恋者……陈书良著的《郑板桥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精)》将郑板桥行踪的考证探讨和对诗、书、画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从他的生平活动中探索其作品的寓意,同时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来钩稽他的踪迹。

作者简介
陈书良,湖南长沙人,1947年出生于湖湘书香世家,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商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院学术带头人;醉心六朝文化,独立特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五颜六色众生相
第二章 故园风雨古板桥
第三章 教馆生涯彻骨寒
第四章 十载扬州作画师
第五章 花枝有恨晓莺痴
第六章 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第七章 红桥酒影友朋欢
第八章 山左官声竹马寒
第九章 狂怪文风世所仇
第十章 画到生时是熟时
第十一章 梦醒扬州一酒瓢
附录  郑板桥年谱

内容摘要
 他个性鲜明,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怪人,一个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有傲癖的穷书生、大才子、
佛教信徒,一个狗肉饕餮家、爱神的幸运儿,一个学历过硬的七品“父母官”、酒徒,一个创新的篆刻家、“假画”制造者,一个不讨上司欢心的“糊涂”人、诗人,一个民间曲艺作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与当局不合作的狂人,一个兰、竹、石的苦恋者。一个多面性天才的人物,一个永远魅力四射的灵魂。
皓首穷经为一人,三百年前旧板桥。《郑板桥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精)》作者陈书良花费三十多年时间对郑板桥进行研究,将郑板桥行踪的考证探讨和对诗、书、画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从他的生平活动中探索其作品的寓意,同时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来钩稽他的踪迹。
本书图文并茂,文采飞扬,学术价值与文学修养兼备,历史考据与个人心得并存,是对中国传统
文化、时代格局与艺术天才人生的一次雅致的探索。

精彩内容
 第一章 五颜六色众生相明朝后期,政治一片黑暗,宦官专权,朋党攻讦,封建政权机构几乎瘫痪。地主阶级,尤其是皇族,兼并土地更加疯狂。残酷的经济榨取和野蛮的政治压迫,造成明末农村十室九空,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以致水灾、蝗灾和瘟疫不断发生。濒临绝境的农民,除揭竿而起外,别无生路。崇祯初年,爆发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登煤山自缢,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终于被起义的农民推翻了。
同年五月一日,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引狼入室,勾结满族贵族,引清军进入北京。十月,清顺治帝下诏正式定都北京。
接踵而至的,是清朝廷对南明残余福王政权、
鲁王政权、唐王政权、桂王政权的攻伐。康熙元年(1662)春,吴三桂追俘桂王于缅甸。至此,南明王朝在大陆的势力终于覆灭。
清军在南下进攻时是极端残暴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特别是清统治者下令剃发,强迫汉族人民从衣冠装束上和精神上承认清政权的绝对统治,这样,就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也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以农民军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二十年之久,最后在清王朝血腥的武装镇压下归于失败。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统治者对汉族地主官僚,在入关前后都执行笼络政策。清军进入北京后,马上为崇祯发丧,并打出为汉族地主官僚“报君父之仇”的幌子,俨然以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自居。在任用官吏上,清廷表面上采取满、汉兼用的方针,对中央各部门满、汉官员的名额都作了规定。
康熙即位后,又从各方面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在康熙、雍正的上谕中,还屡次提到要维护地主富民的利益,把地主当作“国家所爱养保护之人”。这一时期所推行的废止圈地、减免税粮和鼓励垦荒等政策,都是对汉族地主有利的。清朝政府还采取其他许多措施,把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中来。除不断扩充科举录取名额外,康熙十二年(1673)又诏举“山林隐遗”,一些地主士绅不经考试就可直接做官。第二年,清廷更颁布了捐纳制度,使地主子弟可以捐银得官。康熙十七年(1678),又宣布开设“博学鸿儒”科,罗致了全国“名士”一百四十三人,取录了五十名,俱授以翰林院的官职。当时除了有比较浓厚的反清和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人如顾亭林、黄宗羲等外,其他知名学者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闰章等人都来京应选。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积极收罗了李光地、魏裔介、熊赐履、汤斌等一班“理学名臣”,命他们纂修《性理精义》等书,颁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