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河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是河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76 3.9折 5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徐明

出版社江西人民

ISBN9787210096078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0006318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是河长》以赣江一级支流蜀水为主线,以蜀水市级河长徐明诗歌《我是河长,蜀水河长》及由此引发的河长制热评为亮点,由沿河多位河长撰文介绍这一江西最美丽河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河长制落实情况,沿河重要景观节点以散文化描述推介,本书图文并茂,诗歌、散文、评论多种文体相融,思想性、实践性、可读性兼顾,对宣传和落实河长制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本书书写了蜀水的美丽,表达了沿河各级河长的情怀和治山理水的坚定信念,是吉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形象缩影。

作者简介
徐明,20世纪60年代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江西省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泰和县灌溪中学教师、县教育局干部、县委办秘书、县廉政办副主任、石山乡党委书记、螺溪镇党委书记,吉安行署办公室科长、副主任,吉安市政府副秘书长,青原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吉州区委书记,吉安市政府党组成员。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编)有《井冈情思》《感悟基层》《露珠诗选》《天地正气》《中国和谐社区》等诗集和文集。

目录
第一章  我是河长蜀水河长
  我是河长蜀水河长/徐明
  蜀水江西最美丽的河流/徐明
  蜀水——利民之水/彭金平
第二章  为了蜀水源头的洁净
  蜀水源头在井冈/焦学军
  百元人民币背景五指峰/尹小平
  荆竹山“三大纪律”诞生的地方/肖国祥
  井冈山上挹翠湖/钟恒
第三章  蜀水滋养了大山的多元文化
  千般流连在蜀水/肖凌秋
  蜀水之滨楠木林/叶华青
  计量的世界文明——“龙泉码”/范录军
  情系五斗江难忘蜀水河/刘祖刚  方院新
  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新江/黄淑群
第四章  梦里水乡入画来
  悠悠蜀水在万安/刘军芳
  田北美丽的童话世界/郭志锋
  遇见蜂蝶谷/智峰
第五章  汇入赣江的是—河清水
  让蜀水的美丽世代延续/邓永翔
  蜀水河畔的红色丰碑——马家洲集中营/肖城生  罗仁佳
  蜀水清清梅陂情/黄从周
  蜀口科举名村/刘晓雪
  蜀水千年造化——蜀口茶/肖城生
第六章  蜀水河长诗歌引发的河长制热评
  以“河”为贵江西吉安“河长诗”获点赞/吴亚芬
  生态文明之歌/吴海
  诗行缀满大井冈/井仲平
  河长这“官”可不小/龙玉然
  以河长的名义治山理水/秦宗梁
  以“河”为贵/邱云  刘丽萍
后记:我与蜀水这半年/徐明

精彩内容
 蜀水——利民之水吉安市水利局局长、吉安市河长办主任彭金平蜀水,发源于革命摇篮井冈山市,流经遂川县、
万安县、泰和县,在泰和县蜀口洲注人江西的母亲河——赣江。蜀水为赣江中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主河道152千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30毫米,年径流量11.9亿立方米,常年水质达二类地表水标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蜀水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蜀水两岸的12.5万人。她和其他的河流一样,有时温婉可人,有时桀骜不驯,水旱灾害时有发生。据史料记载,1963年,蜀水流域大旱,受旱面积2700公顷,许多农户颗粒元收;1988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灾,大水冲毁河堤,涌人村庄,毁房无数,2300公顷农田被淹……勤劳善良的蜀水沿岸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蜀水河的“水害”为“水利”。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看到井冈山的群众还在点煤油灯时说:“要为井冈山人民送上小太阳。”于是,人们在蜀水的源头,建起了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旅游、防洪、供水等功能的中型水库——井冈冲水库。这座水库于1985年正式立项,1989年9月动工,1992年8月建成蓄水,水电站装机1.2万千瓦,同年10月发电。井冈山随之达到初级电气化城市。不仅如此,井冈冲水库建成后开发成旅游景区,湖光山色,层峦倒影,碧波潋滟,景色宜人,成为井冈山风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2006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
井冈冲水库在防洪拦削错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02年,流域内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经水库调节泄洪,减轻了下游洪灾损失。为了让沿岸的群众免受洪涝之苦,近年来沿岸的遂川县五斗江乡、新江
乡、衙前镇、双桥乡等乡镇加大了对河流的治理保护力度,采取T程性措施对河道进行了生态护坡护岸,让水利工程与蜀水秀美风景融为一体。在下游的历史文化名村蜀口洲,建起了总长度为8.7公里的防洪堤,守护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淳朴生民。
陂坝,这个对农田灌溉起到重要作用的建筑物,在蜀水河上随处可见。而这些陂坝中,要数泰和县苏溪镇的梅陂渠最为有名。
梅陂渠原名寨头渠,位于泰和县苏溪镇高溪村寨头自然村的蜀水中段,集雨面积1086平方公里。据清同治十三年《万安县志》记载:“宋明道二年(1033),何嗣昌以寺丞知龙泉县事,县之禾蜀旧有梅陂,灌田二百余顷,岁久湮没。景祐初年(1034),何嗣昌修复之。”旧梅陂在今坝址下游60米,用乱石柴草垒成,坝长220米,高约0.8米,1940年以前,灌溉面积千余亩。1944年,经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批准维修,并将坝址上移,灌溉面积扩大为3.5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人民政府多次维修,梅陂渠仍然滋润着4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