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斯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斯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61 3.8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伊绯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51897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2874609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国斯文》是肖伊绯先生民国系列图书的又一新作,继承和延续了该系列的一贯风格,叙事详实,文字朴实,读来令人深思。本书以胡适、周作人、刘文典等人为考证和叙述对象,深入挖掘历史材料,从不同侧面研究和讲述这些文化人物,娓娓道出他们的生活和学术往事,并透漏一些不为一般读者所熟知的事情,可读性强!虽没有囊括所有,但已足以体现我国的文化人在那个时期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他们不论是为众人所认可、名满天下,还是思想叛逆、孤独地与自己的灵魂为伴,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追求,一种矛盾,这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了那个时代大师们的不同人生。

作者简介
肖伊绯,独立学者、近现代思想史研究者。曾游学法国、印度等地,长期从事人文领域汉文化研究。已出版《民国达人录》《民国表情》《民国温度》《民国笑忘书》《听园》等专著多部,并整理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

目录
王国维与王葆心之死
温州塾师对决梁启超
“代课老师”胡适之
胡适的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
胡适的《四十自述》“华侨版”
胡适的一首打油诗
胡适的“师爷”研究之余
胡适二题泰戈尔像
周作人的苏州之旅
周作人与“中国文学珍本丛书”
周作人的七幅自寿诗手迹
周作人之死与八十自寿诗
傅增湘与《永乐大典》
傅增湘的侧室
章士钊说“铁饭碗”
冒广生的“晚明情结”
程先甲与西北军政
顾颉刚的致歉启事
苏渊雷与爱因斯坦
刘文典的“庄子谈判”
刘文典落选的“中研院”始末
日本学者的“扬州梦”
郑振铎借书不还?
张爱玲记错了
朱谦之的“龙门客栈”
吴毓江与胡适
孙人和的校书薪水
《淮南子》与刘文典之死
《体用论》与熊十力之死

内容摘要
 《民国斯文》是肖伊绯先生继《民国达人录》《民国表情》《民国温度》《民国笑忘书》之后又一部有关民国人、物、事题材的力作。《民国斯文》深入描述了以王国维、周作人、胡适、张爱玲、刘文典等为代表的民国知识分子之殇,并对他们的私密生活进行了深度发掘,深入揭示了他们的人格特性。他们以不同于常人的毅力与当时中国陈腐落后的文化相抗争,并以他们的亲身实践诠释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郑振铎借书不还?”“张爱玲记错了”等一些经典有趣的故事,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流连其中。

精彩内容
 王国维与王葆心之死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内鱼藻轩前的昆明湖,一代国学大师自杀了。对其死因,历来各种揣测与传说不断,有“遗老殉清说”、“殉文化信念说”、“性格悲剧说”、“罗振玉逼迫说”等等,一时间莫衷一是。还有一种说法,后来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同,而且被普遍认为对王国维死因的剖析较为客观完善,那就是梁启超提出的“枪毙学者刺激说”。
1927年6月14日,梁启超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叶平日为人本不自爱(学问却甚好),也还可说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岁的老先生,在乡里德望甚重,只因通信有‘此间是地狱’一
语,被暴徒拽出,极端箠辱,卒致之死地。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详见:《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这即是所谓“枪毙学者刺激说”的出处。
梁启超所言“枪毙学者”之事,历史上确有。1927年4月11日,在中共湖南省委领导
的湖南人民第一次铲除反革命分子示威大会上,公审了曾被章太炎称为“读书种子”的叶德辉,此事轰动湖湘,震惊海内。当时,特别法庭宣布叶德辉犯有五条大罪,即:(一)前清时即仇视革新派,戊戌政变,残杀革命人物,为内幕主张之人;(二)充筹安会会长,称臣袁
氏,促成袁氏称帝;(三)促成吴佩孚武力统一,并主张赵恒惕受北京任命;(四)万恶军阀迭予要职,利用其封建思想,发表封建之文字,为反动之宣传;(五)为省城著名反动派领袖及著名土豪劣绅。这五条大罪一判,他便非死不可,当天下午,叶德辉就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
在叶德辉被枪毙之后的第52天,即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揣着一张写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纸条在颐和园沉湖自杀。这两位知名学者的非正常死亡,看起来真如梁启超所言,的确有某种时空上的感应与关联。
那么,王葆心之死呢?是否真那么凑巧,是在1927年上半年被枪毙的呢?
据考,近代的确有一位学者叫王葆心,字季芗,号晦堂,又号青坨老人,湖北罗田人。王氏生于1868年,是著名的方志学专家。王氏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博洽之名闻于省内外。光绪三十三年(1907)应诏入京,在学部、礼
部任职,并兼任京师大学堂、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返鄂任革命实录馆总纂,翌年赴长沙任湖南官书报局总纂。1917年再次入京,任编审、京师图书馆总纂兼北京大学教授。1922年返鄂任武昌高等师范教授,时值湖北国学馆成立,又应聘任馆长。梁启超所言“两湖学者”,王氏与叶德辉倒也都符合这一身份。但王氏并没有死于1927年,也不是被枪毙的,而是病逝于1944年,享年77岁。
据考,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王葆心应聘为教授。1934年,任湖北省
通志馆总纂。抗战爆发后,举家返迁罗田故里,直至1944年病逝。王氏一生著述宏富,据统计有一百几十种,涉及经学、史学、文学、方志学、西学等领域。王氏逝世后,其早年知交董必武曾撰挽联云:“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这样一
位德高望重、善始善终的地方学者,与梁启超信中所
言之“王葆心”,似乎并无关联。
无独有偶,王国维的弟子徐中舒在其所撰《王静安先生传》中,提到了一位被枪毙的“武昌王葆生”,似乎坐实了这桩“命案”。他写道:“先是长沙叶德辉,武昌王葆生,均以宿学为暴徒枪杀于湘鄂。及奉军战败于河南,北京震恐,以为革命军旦夕即至。其平昔与党人政见不合者,皆相率引避。先生……又深鉴于叶、王等之被执受辱,遂于民国十六年六月二日愤而自沉云。”(《王静安先生
传》,《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十三号,1927年7月。)文中提到的“王葆生”与“王葆心”仅一字之差,难道另有其人?通过查证20世纪20年代的两湖学界,并没有一位能与“王葆心”同称作“宿学”的“王葆生”存在。更大的可能是杂志印制中误排,将“心”字误作了“生”字。此文中的“王葆生”乃“王葆心”误排而成,实际上仍然是指梁启超信中所提到的那个王葆心。但问题是,时任湖北国学馆馆长的王葆心,怎么就传言被活生生的被枪毙了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国维自杀之后,“枪毙学者刺激说”中所说的叶、王二人,还曾出现在同时代一些与王国维无甚交往,也并不以此说来附会王国维之死的学者笔下。这就让王葆心被枪毙的说法看似更为逼真,让人怀疑同时代湖北学界是否真有同名的第二个“王葆心”了。当时,任教于沈阳文学专校的辽宁
人金毓黻,就在日记中明确记载了叶、王二人被枪毙的事件。在1927年5月1日的日记中,他写道:“长沙共产党处老儒叶德辉以极刑。叶公居乡好干预公事,颇乏令望,故为党人所衔。”5月3日,金毓黻又录入了湖南特别法庭枪决叶德辉罪状布告,并记道:“同日枪决者尚有俞诰庆、
徐国梁二人。叶为前清进士,俞为举人,年皆在六十以外。徐身世未详。”6月8日又记道:“自南中倡公产学说,整军北上,席卷江汉,声势汹涌,而湖南北之学者,多见刃于党人,如长沙叶氏、武昌王氏(忘其名)其尤著者也。”(详见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3册,辽沈书社,1993年。)金氏也在日记中将“忘其名”的武昌王氏与叶德辉相提并论;显然,此人一定是王葆心了。那么,为什么在同时代学人口中、笔下,会以讹传讹,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王葆心“枪毙”了呢?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