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本神奇:中医药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本神奇:中医药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07 3.4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甄雪燕,赵歆,王利敏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77204789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1979022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甄雪燕中医医史文献学副教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专任教师近二十年,从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医史部主任,从事中医药文物的保护、研究与科普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科普工作,先后主编《带您走近<金匮要略>》《中国文化?中医》《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吴有性》《大国杏林工匠》等,曾受邀在《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卫生人才》《中医健康养生》等报刊专栏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
赵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讲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望闻问切话中医》,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有丰富的中医、健康、科普教育经验。2009年执笔国内第一本“给孩子看的中医书”——《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2010年创作《中医启蒙三字经》,并在初、高中开设国内第一门中医校本课程。主编《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中医启蒙三字经?注释版》《中医文化小故事》等。
王利敏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副研究员,任职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从事亚健康状态研究十余年。担任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学术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主编《<遵生八笺>中的养生细节》《中医启蒙三字经?注释版》,担任《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示范课主讲。
主审简介:梁永宣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第十二届文化工作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主编等职。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目录
第一章 医药起源与发展/1 
1.“医”从哪里来?/1 
2.“尝”出来的中药/4
3.文明之路/8 
4.早期的医学记忆/13
5.医学制度的建立/16 
6.典籍里的本草踪迹/19

第二章 气、阴阳与五行/24 
1.古人眼中的气/24 
2.阴阳从何而来?/28 
3.五行里的关系/31 
4.中医整体观/35 
5.身体小王国/38 
6.津液与血液/43 

第三章 中国医学史上的先行者/47 
1.最早的民间医生/47 
2.“医圣”张仲景/50
3.“针灸鼻祖”皇甫谧/53 
4.“药王”孙思邈/56 
5.“儿科鼻祖”钱乙/58 
6.“药仙”李时珍/61

第四章 典故里的医道精神/65 
1.岐黄之术/65 
2.悬壶济世/69 
3.杏林春暖/71 
4.大医精诚/74 
5.医乃仁术/76 
6.医道传承/80

第五章 中医是如何治病的?/83 
1.扁鹊看到了什么?/83 
2.“闻”字的两个含义/86 
3.问出来的症状/89 
4.三指定乾坤/92 
5.舌上怎么会长苔?/95 
6.同一种病用两服药/97 

第六章 用药如用兵/100 
1.中药有多少种?/100 
2.中药是什么味道?/104 
3.为什么是“抓药”?/106 
4.药方里的阵法/109 
5.中药是如何加工的?/113
6.药店里的规矩/116

第七章 神奇的外治法/120 
1.“针灸”是什么?/120 
2.经络与腧穴/123 
3.悬吊复位法/125 
4.中医按摩的技巧/128 
5.水牛角的妙用/131 
6.刮痧真的恐怖吗?/133

第八章 日常生活与中医养生/137 
1.生气会导致生病吗?/137 
2.食物也是药物/140 
3.五谷是什么?/143 
4.四季轮换与养生/146 
5.为什么流水不腐?/148 
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51

内容摘要
在中医药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中药到底有几种味道?药店里实木药柜里放的是什么?我们将通过这本书,带领大家走进神奇的中医药世界,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历史,探索中医药的理论与知识,寻找药食同源的秘密与原理,体会中医药的文化与精神,认识中医药的先贤和耕耘者,让大家在领略中医药魅力的同时,学习中医药知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精彩内容
“医”从哪里来?(节选)人类的医学从哪里来?
有人说,医学源于动物的本能。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拥有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在不经过学习和适应的情况下,就能表现出某种固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鸟儿筑巢等,这些先天的能力被称为“本能”。有些动物在受伤后也会主动寻求治疗的方法,例如,一些哺乳动物在受伤后会主动舔舐伤口以缓解疼痛,鸡在吃到难以消化的食物后,会吞食一些石子帮助自己消化,这些都是动物本能的医疗行为。
有人说,医学是远古时期的那些“圣人”开创的。怎样的人才算是“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古时期的圣人一般指伏羲、神农和黄帝等传说中的帝王。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和古籍的记载中,中华文明起源于那些圣人,医药学也是圣人们的杰作。如伏羲创八卦以阐明百病的缘由,神农尝百草来发现疗愈的草药,黄帝作《内经》以建立医学的理论。关于这些伟大的圣人,还有很多富含神话色彩的传说。
有人说,医学是早期的一种巫术行为。“巫”是什么?巫是人类社会早期出现的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和占卜活动的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还处于对世界未知较多的阶段,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地震?为什么会生病?人类无法对此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出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和敬畏,便幻想有能够主宰世界的神灵,而巫便是沟通神灵与人类的媒介,他们能够转达上天或神灵的旨意,让人类避免受到伤害。因此,巫在古代不仅受到尊崇和爱戴,也是天文、医术、算术等知识早期的掌握者和传播者。然而,医学本身属于科学,医学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渐排除迷信与荒诞的过程,是积累实践经验与总结理论规律的过程。后来,医术从早期的巫术中逐渐分离,并走向科学化。
中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医疗体系,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类健康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预防疾病和保养身体的方法;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认识并总结各种植物的知识,从而发现某些植物的性味和治疗作用,形成中药的知识积累;人类在用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烧热的石块或沙土,放在人体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熨法和灸法;人类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人体某些部位受到刺激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砭石疗法,继而发展成外治方法……人类在劳动和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和总结,各种经验被一代又一代的先行者们积累、传承与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医学。
食物也是药物(节选)一日,慈禧太后觉得吃不下饭,整个人闷闷不乐,还有些腹胀恶心,太医们赶紧为慈禧太后会诊。他们认为,慈禧太后因为平时吃得太过油腻,导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可是,慈禧太后觉得恶心反胃,又喝不下汤药。于是,太医李德生便给慈禧太后开出了一个叫作“健脾糕”的处方,其中有茯苓、芡实、莲子、薏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等,研成细粉后加白糖,用水调和,做成糕点。这些配料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不仅味道香甜,还能健脾和胃。慈禧太后吃了几天后,胃口好了很多,恶心腹胀的症状也消失了。太后很高兴,便将“健脾糕”赐名为“八珍糕”。
“八珍糕”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功效呢?因为这八种材料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其中,茯苓能健脾安神、利水渗湿,芡实能补脾止泻、和胃理气,薏苡仁能健脾开胃、补中祛湿。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也有药物的作用,如生姜、大蒜、大葱、大枣、山药、桑葚、冬瓜等,既是常见的食材,也可用于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有些可食用的植物没有好的口感,但是可以治病,便被当作药物使用,比如蒲公英。有些食物口感很好,被用于日常饮食,但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如萝卜、山芋。相对常见的食物来说,药物的偏性更强一些,使用不当,往往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致死。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食疗文化的基础。例如,中国人喝粥的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就开始食用以谷类为主的粥食了。到了宋代,喝粥逐渐成为一种养生方法,不同的粥具有不同的功效。中国传统的食疗方法以中医药学传统理论为指导,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