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共2册新1版)(精)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共2册新1版)(精)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共2册新1版)(精)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共2册新1版)(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共2册新1版)(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1.99 4.6折 15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0552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58元

货号30172818

上书时间2024-05-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专业的文学鉴赏辞典编纂机构,曾策划编纂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与诗歌三百首鉴赏”系列以及“中国文学名家鉴赏”系列等精品图书。本书作者集合了中国百年来近百位古典文学界有名的专家学者,有钱仲联、章培恒、潘啸龙、曹旭、朱则杰、陈伯海、周振甫等。

目录
赵延寿
失题 ……………………………… 3
耶律弘基
题李俨黄菊赋 …………………… 8
萧观音
怀古……………………………… 12……

内容摘要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1994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元明清诗歌研究的丰硕成果与最高水平。全书共收录辽、金、元、明、清、近代430位诗人的诗作1300余篇。本书新一版拟以原版为基础,增删、改正若干舛讹,并对附录作增补,增加了元明清诗研究参考书目。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精彩内容
宝带桥(其一)夏完淳宝带桥边泊,狂歌问酒家。
吴江天入水,震泽晚生霞。
细缆迎风急,轻帆带雨斜。
苍茫不可接,何处拂灵槎?
这大抵是在1646年春天。苏州城南那横跨大运河和澹台湖口的石拱大桥(即宝带桥)下,停泊了一艘扬帆西来的小船。船舱里踏出位年方十六的少年,他“眉目朗秀”,神情却颇为老成。此刻他似乎胸中塞满了块垒之气,只在酒家独酌而饮,时时停杯啸歌,意态是那样怫郁和悲愤。
他就是以十四岁之龄“揭竿报国、束发从军”,参加了悲壮“复明”事业的少年志士夏完淳。半年前,清兵大举南下,扬州、南京、杭州相继陷落。他追随父亲夏允彝发动“松江起兵”,并推动吴淞都督吴志葵率水师进军苏州,造成了江南抗清斗争的极大声势。但接着而来的松江陷落,以及吴志葵、黄蜚水师的覆灭,又使他经历了斗争失败的深切哀恸。父亲沉水殉国了,吴志葵壮烈就义于南京笪仁桥。现在唯剩“长兴伯”吴昜聚师太湖,仍坚持着抗清英烈未竟的事业。夏完淳以孤身一剑、扬帆西来,也正是要出任吴昜幕僚,实现那“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见《即事》其一)的志愿。此刻他泊船“桥边”,独饮酒楼,心境无疑十分苍凉。那一句“狂歌问酒家”的吟叹,正形象地勾勒了他醉中啸歌、意气难平的怫郁哀愤之态。
于是诗人带着几分醉意,站立在楼窗之前。他放目西南,只见绿原、村落铺展向远处,而后淡入清渺无际的天水相接之中———那就是位于太湖之畔的吴江。数月后,它终于在义师旗旌的辉耀中收复;但此刻却还是暮霭沉沉,笼盖着一片哀愁。回眸再向西眺,便是浩淼空阔的震泽(太湖)。它的八百顷烟波,固然不能尽收眼底,但诗人无疑感受到了它的清奇和宏壮:那正是吴昜义师败而复聚的世界,此刻在暮色四合中,还漾映着异常明丽的霞彩。诗人甚至可以想见,在那片霞彩底下,正有义师的艨艟之影驶向烟波深处……这便是“吴江天入水,震泽晚生霞”二句,所展现的楼晚远眺之景。前句以淡墨铺写,后句以丽彩点染,既是对所见景象的工笔描摹,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意味,表现着一种不尽哀愁中忽又涌生的欣慰和寄望。接着展示的,已是翌晨启行景象。那是在劲爽东风中的解缆、升帆:急欲奔赴太湖、参谋戎机的诗人,又怎能容许自己在桥下久泊?“细缆迎风急”句表现这种心境,妙在只从船缆的情态落笔———连系船之缆都似在“急”于“迎风”解行,则诗人之催促行船之情又将如何?而这时又正飘着密集的雨,在通向太湖的水天,织得满空迷濛!一艘小船,就这样载着诗人向远天驶去:那轻灵的帆影,牵着一片雨丝,如鸟儿在风中斜翅而飞。这景象是富于诗意的,诗中又用了如画的笔墨将它描出,显得既空灵、又清莹。
当船儿进入太湖以后,茫茫的雨色便与苍苍的烟波融汇一片。这是一个怎样广阔无垠的天地,一个使抗清志士胸气升腾的世界!诗人来到这里,放眼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沧海般碧波,无疑会异常兴奋。但想到此行之来,是要找到吴昜率领的义师;这苍茫无际的太湖中,又有着多少芦苇丛生的湖湾?诗人又不免怅然起来。“苍茫不可接,何处拂灵槎”的结语,即上承解缆起帆的急切之情,抒写了船入太湖,面对一派苍茫烟波时,陡然而生的焦虑和惆怅———他是多么希望早些在这里,遇见坚持抗清的义师呵!然而四顾茫茫,又何处才有他船儿驻留的地方?
全诗在怅然问叹中结束了,一位“欲访灵威(东方春帝)穴,孤帆入洞庭(此指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见原诗其二)的少年志士,却还在烟波苍茫的船上怅立。诗从暮泊“宝带桥”,写到“带雨”入“震泽”,在时间的转换中展出“酒家”狂歌、倚楼晚望和行船湖上的景象,画面空阔清奇,情感起伏跌荡。即使纯从诗歌艺术的表现看,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其中所浓浓蕴蓄着的,那种忧思深沉的志士之情,则更令人惋叹不尽了。(潘啸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