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善炯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沈善炯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16.9 3.8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总主编:樊洪业|口述:沈善炯|整理:熊卫民

出版社湖南教育

ISBN9787535563224

出版时间2009-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606260

上书时间2024-05-1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沈善炯(1917-),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42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11月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剐所长、生物学部常委、学部主席团成员早年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1970年代以来从事生物固氨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被授予陈嘉庚奖生命科学奖(199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等。
本书记述了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沈善炯院士从1917年开始至今的人生,更记载了20世纪中国生物科学发展的轨迹。

作者简介
沈善炯(1917-),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42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11月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剐所长、生物学部常委、学部主席团成员早年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1970年代以来从事生物固氨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被授予陈嘉庚奖生命科学奖(199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等。

目录
沈善炯序
第1章 青少年时代
  贫苦的童年
  吴江中学
第2章 走向科学
  流离于安徽、湖北等地
  到广西大学借读
  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
  到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做研究
第3章 留学美国
  难得的留学机会
  大师云集的加州理工学院
  获得博士学位
第4章 东京蒙难
  巢鸭监狱
  移交国民党“中国代表团”
  释放归国
第5章 愉快的13年
  改行,从事抗生素研究
  访问苏联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
  难忘的岁月
第6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被诬“反党”“叛国”
  下乡
第7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批斗
  “定性”
  “清理阶级队伍”
  回到微生物研究室
第8章 度过了风雨长夜
  继续夹着尾巴做人
  被结合到“革命委员会”
  “五七干校”
  赴英、法考察分子遗传学
第9章 回到第一志趣
  赴美访问
  工作受到重视和支持
第10章 答问录
  在早年政治运动中的经历
  对科学和教育的思考
附录
  忆恩师张景钺
  悼念顾德安
  忆王仲良
  学生眼中的沈善炯 朱家璧访谈录
  沈善炯的科学贡献
  沈善炯年表
  人名索引
整理者附言

内容摘要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主人公沈善炯受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的农家子,从比德尔实验室出来的岗材生,受麦卡锡主义迫害,与赵忠尧等同时被囚于日本,改行研究抗生索的生产问题,取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就,贾植芳托他带东西给胡风,据说内藏一封秘信,“反胡风”、“反右派”等运动的漏网之鱼,“四清”、“文革”时终于在劫难逃,20多年后方才重返分子遗传学领域,迅速在固氮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每一代人都有为后代存史的责任,80岁后,继续生存的价值在于讲真话。

精彩内容
第1章青少年时代贫苦的童年1917年4月13日我生于江苏省吴江县靠近周庄镇的澄墟村。周庄是个古镇,距离上海市不到100公里。这个地方很重视教育,出过不少有名的读书人。国民党元老、曾经做过宣传部长的叶楚伧是其中的一个。我曾到他家里去看过,非常简朴,完全不像做大官的。
澄墟村位于周庄的西端,白蚬河从旁边流过,全村不到100户人家,村民大多姓闵。从我家的家谱上查出,我家原来祖居浙江吴兴县竹墩村,明末才迁到白蚬河边来。北京大学教授沈尹默跟我是一族的。近现代名人沈体兰也是我的本家,我小的时候,他担任族长。当时我们族规很严,我们家有什么重要事情,都要去请示他。他对传统教育很重视,思想很进步,曾任东吴大学校长,是中国民主同盟主要负责人之一。1950年我从国外回来时,他任华东地区部长,曾到我家来看我。
种田、读书,所谓“耕读传家”是我家的祖训。在那偏僻的小村,只有我们沈家有人识字和会写点文章,所以但凡村里的事情,如婚丧喜事、村民打架争吵等都要来我家商量解决。他们的孩子的大名也多是由我祖辈或父辈代取的。过去村上的孩子常以出生的先后次序相称呼,叫阿大、阿二、阿三、阿四……也有根据出生时的生肖而叫的,如阿虎、阿狗、阿兔,但也有叫阿猫的。一般在阿大、
阿二等乳名前常冠以他们各自父亲的名字,例如厚庭阿二、恒高阿三等,以区别其他很多的阿二和阿三。偶尔也有用其貌相而称的,如一个患有眼疾的阿五,我们叫他烂眼
阿五。但我们家的孩子出生时都取名为官,如大官、二官、三官等,无非希望将来“学而优则仕”,做个官。我的乳名就叫泉官。
我父亲名叫沈国范(1896—1975),号时则,是我们村第一个进洋学堂的。他从周庄镇的沈氏义庄小学毕业后,考入吴江乡村师范讲习班(江苏省吴江乡村师范的前身),毕业后回到乡下,一边种田,一边教书。我母亲也姓沈(1897—1976),她是本地的,与我父亲同姓不同宗。
她是个文盲,没有名字,到后来,我父亲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沈贞。过去都是这样的。
我小的时候,我们沈家的人都住在一个院子里。6岁时,家里请了一位叫陆家驹的老师到家里来教我读书。他不是一般的私塾老师,而是从苏州工业学校毕业,懂得一些数理知识,但他教我们时仍以国文为主。记得和我一起念书的有六七个孩子。陆老师吃、住都在我家,其他几个孩子只需再交一点学费给他。我当时很不用功,心思完全不在书上,只巴望快点下课,出去驱赶我家宅里的那只大黄狗,出征村前村后的狗群。陆老师很不喜欢我们,把我们这些孩子称为“造粪机”,而我居其首,被称为“第一号造粪机”。
7岁时,乡间开始闹盗匪,抢劫、绑架勒索很多,家里也就不再延请陆家驹来教书。不久,我父亲也失业了。那个时候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些人实在过不下去了,为了免为饿殍,就铤而走险出去做强盗。我们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