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文体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9.63
5.5折
¥
72
全新
仅1件
作者彭宣维 著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7792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1201021702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彭宣维,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在《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当代外语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语言与语言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
目录
一、绪论
1评价文体学概说
1.1引言
1.2相关背景
1.3何需评价文体学?关注范围?
1.4评价文体学的理论框架
1.5评价文体学的学科定位与本书概要
二、评价文体学历史沿革
2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之路
2.1引言
2.2亚氏论述中涉及的‘情感’和‘鉴赏’意义
2.3亚氏论述中涉及的‘判断’意义
2.4亚氏论述中涉及的‘介入’和‘级差’意义
2.5评价范畴的多层次性及其价值
2.6总结
3西方修辞学与文艺美学的评价主旨
3.1引言
3.2赫尔摩吉尼斯论风格
3.3西方文艺批评的评价之路
3.3.1情感派
3.3.2判断派
3.3.3鉴赏派
3.3.4综合态度派与兼及介入和级差者
3.4总结
4先前文体学与叙事学的评价主旨
4.1引言
4.2相关理论的整体评价定位
4.3从概念相度看相关研究的评价主旨
4.3.1文体学关注的概念相度
4.3.2叙事学关注的概念相度
4.4从人际与语篇相度看相关研究和评价主旨
4.4.1与互动意义有关的评价性研究
4.4.2从语篇相度看相关研究及其评价主旨
4.5文化语境视角
4.5.1近似评价性的相关研究
4.5.2由权势关系引发评价主旨研究
4.6多角度的相关研究及其评价主旨
4.6.1功能文体学的相关分析
4.6.2认知语言学的应用分析
4.6.3叙事学多角度的研究文献
4.7总结
三、评价文体学的理论范式
5评价文体学的理论范式
5.1引言
5.2‘现在’的观念
5.2.1背景、研究问题和出发点
5.2.2对‘现在’的基本认识
5.2.3‘现在’的基本特征及相关阐述
5.2.4小结
5.3操作平台——系统功能语言学
5.3.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模型
5.3.2社交环境下语言过程的记忆加工
5.4总结
6评价文体学的学科前提
6.1引言
6.2‘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解读机制
6.2.1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
6.2.2文本解读的实质——所指重构及其制约
6.2.3所指重构的记忆加工原理
6.2.4记忆加工的社会文化特点与内容
6.2.5以互动性、主体间性与记忆为基础的解读差异机制
6.2.6小结
6.3评价文体学的操作原则与分析框架
6.4总结
四、评价文体学模型建构
7文学话语中的前景化评价成分
7.1引言
7.2仅有(隐含)作者或/和叙述者出现的情况及其关系
7.3隐含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
7.4隐含作者、叙述者、叙述对象1和叙述对象2
7.5叙述角色——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
7.6隐性评价与隐含作者
7.7总结
8从前台走向背景
8.1引言
8.2前景化视角下评价意义的语词组织
8.3走向背景——评价意义成分的话语组织
8.4常见修辞格的非前景化整体评价主旨
8.5抒情性散文与小说中的整体评价主旨
8.6总结
9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一审美观
9.1引言
9.2对立波动平衡——共时视角
9.3穿梭波动平衡——泛时/现在主义视角
9.4构成平衡关系的主要范畴
9.5总结
五、《廊桥遗梦》文本分析
10整体中心一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
10.1引言
10.2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意愿成分
10.2.1以金凯为情感者的意愿成分
10.2.2以弗朗西丝卡为情感者的‘意愿性’成分
10.3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愉悦成分
10.4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满意和安全成分
10.4.1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满意成分
10.4.2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安全成分
10.5总结
11局部中心一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一)
11.1引言
11.2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能力性成分
11.2.1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积极能力评价
11.2.2弗朗西丝卡对金凯的积极能力评价
11.2.3有关二人的消极能力评价
11.3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可靠性成分
11.3.1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可靠性判断
11.3.2叙述者对男女主人公的可靠性判断
11.3.3弗朗西丝卡及他人对金凯的可靠性判断
11.4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其他成分
11.5以男女主人公和叙述者为判断者的恰当性成分
11.6总结
12局部中心一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二)
12.1引言
12.2以男女主人公为对象的反应性成分
12.2.1金凯及他人对弗朗西丝卡的反应性评价
12.2.2弗朗西丝卡及他人对金凯的反应性评价
12.3边缘性反应成分
12.3.1基于自然环境的反应特征
12.3.2反应类成分隐含的判断和情感特征
12.4其他边缘性成分:构成性与估值性
12.4.1构成性成分的文体价值
12.4.2估值性成分的文体价值
12.5总结
13叙事方式:单声乎?多声乎?
13.1引言
13.2‘收缩’成分
13.2.1命题框架内的‘否认’成分的文体价值
13.2.2‘公告’成分的文体价值
13.3‘扩展’成分
13.3.1接纳成分与级差意义
13.3.2宣称介入——小成分之大视野
13.4总结
14叙事口吻:强耶?弱耶?
14.1引言
14.2数量级差成分的文体特征
14.2.1弗朗西丝卡对自己做出评价时的级差特征
14.2.2金凯对自己做出评价时的级差特征
14.3强度级差成分的文体特点
14.3.1针对两人情感意义的强度特征
14.3.2针对两人判断和鉴赏意义的强度特征
14.4聚焦成分的文体价值:现象举偶
14.4.1针对于男女主人公的一些典型聚焦成分
14.4.2从几个代表性聚焦成分看文体价值
14.5总结
六、尾声
15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评价文体学》以现在主义哲学为基础、语言的过程-维度模式为平台,在确立“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认知解读模型的基础上,以批评-审美为着眼点,尝试建构一种文学文本分析框架,进而以故事事件和情节为依据,阐发作品中的整体评价动机,揭示各类评价意义、作者介入话语过程的方式、叙事口吻的强弱。据此,作者以《廊桥遗梦》为例,按范畴类别刻画人物情感、性格、能力、外貌、品德、才情,对象外观、构成与价值。这些内容超出了先前各类文体学的基本关注对象,兼及叙事学关于文学话语的叙述修辞技巧、以及文艺批评针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后者正是文学虚构性的终极指向;而以此为据的评价诸范畴还能在元话语层次上对分析行为本身做出审美性的批判。行文表明,文学与文学研究是以评价为特点、手段和目的的互动性艺术话语行为;文学性就是评价性。
主编推荐
《评价文体学》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精彩内容
二是落实到具体用语方式上。首先是其锐化作用的手段:在争辩演说中,连接词的省略和同一个词的多次重复可以加以利用:“偷了你们的是他,骗了你们的是他,最终将出卖你们的还是他”,这里需变换语调,从而达到锐化目的。省略连接词一样:“我去了,我碰见他,我恳求他”——“这也需要朗诵的手法,不能以惯同的语气和强调来念这句话,就好像它只讲了同一件事情似的”。亚氏接着指出:“由于连接词把多件事情连成一件,那么去掉连接词显然就能到达相反的效果,即把一件事情分为多件”:“我去了,我同他交谈,我向他央求”,有“夸张的作用”。此外,“只要多次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人们就会觉得讲了许多有关他的事情”。其次,亚氏在讨论安排的开场白或引言如何排除可能的误解方法时有下面的柔化手段:“一个办法也就是可以消除使自己为难的那些怀疑的办法;无论这些怀疑由某人讲了出来还是没有讲出来都是一样……另一种方式是就所争论的任何问题之直接交锋,或者说没有那件事,或者说没有造成伤害或没对那人造成伤害,或者说伤害并没那么严重,或者说自己没有做不公正的事或事情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自己没做可耻的事或事情没有那么可耻”。又如,在《亚历山大》第38节有如下论述:“对城邦的保卫必然通过自身的力量,或借助盟邦的援助,或依靠外国雇佣兵的支持。第一种途径优于第二种,第二种优于第三种。”引文后面部分的评价(估值+12)具有典型的级差值:a>b>c。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