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8.26 6.1折 1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爱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68063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134597

上书时间2024-10-01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是从三个层次上表达意愿:一、从民俗学的视角发现和展示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普遍性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二、把民俗学视角和民俗研究看作探讨、回应普遍社会文化问题的特殊途径;三、文化批评既指向民俗事项,也指向民俗学自身,把批评当作促进学术进步的方案,以维护民俗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能。

作者简介
施爱东,男,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著主要有《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目录
章 节日保卫战的文化独占性宣示——“保卫端午”的舆情演变及其行动逻辑

导读

一 谁在关心民间文化?

二 新闻是怎样炼成的?

三 谁动了我们的粽子?

四 到底谁在说假话?

五 数谁口号喊得响?

六 我们在愤怒,韩国人在干什么?

七 谁在引领世界新潮流?

八 “江陵端午祭”到底是怎么回事?

九 学者怎么说?

十 谁和谁在合作干什么?

十一 刘魁立为什么被声讨?

十二 喊哑了“端午”,接着我们喊什么?

十三 怎样做一个大国公民?

附录 “愤青”永远操用正面大词

第二章 两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两套文化保护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导读

一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二 著作权角度的“保护”(Protection)

三 文化遗产角度的“保护”(Safeguarding)

四 分道扬镳的两种保护观

五 两种保护观在中国语境中的具体呈现

附录一 一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选择题

附录二 给“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泼点冷水

第三章 随风摇摆的运动式学术——中国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尴尬处境

导读

一 学术与运动的结合搅动了学术的纯粹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打乱了循序渐进的学术进程

三 学者的积极参与消耗了学者的时间和精力

四 学术赶场让民俗学沦为“俗学”

五 民俗学者越界干预民众生活

六 学术研究成为式的学术狂欢

附录 基层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及其症结

……

第四章 竞择生存的历史叙事——以骊轩古罗马军团后裔的传说为例

第五章 犀利的文化批评与功利的地方诉求

第六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与文化迷失——以江西省信丰县城的春节见闻为例

第七章 新乡土社会的“关系网”和“信息圈”——以客家地区一个宗族村落的城乡关系为例

第八章 灵异谣言的语法逻辑与传播特点——以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谣言为例

第九章 “传统相声”的真相与意义——郭德纲相声的文化包装策略

第十章 江湖艺人的娱乐本色——郭德纲演艺策略的调整与适应性变化

第十一章 求仙布道的现代营销模式——“神仙道长”李一事件中的仙师与仙友

第十二章 网络文化中的偶像崇拜与“英雄”生产——以“韩寒神话”的史诗母题为例

第十三章 学术与生活的不可通约性——精英知识分子对民众的文化启蒙如何可能

内容摘要
《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是基于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社会文化批评。

八个悖论式文化议题:学术研究与民俗生活之间的矛盾、学科的自然成长与运动式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术求真与大众传媒眼球效应之间的矛盾、精英文化批评与地方经济诉求之间的矛盾、文化多元性理念与独占性诉求之间的矛盾、民间文化遗产的共享性理念与私有化诉求之间的矛盾、城镇化变革及民俗生活的空间转换所造成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迷失之间的矛盾、求仙问道与世俗利益之间的矛盾。

六个传统文化现代性话题:传统宗族社区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信息流通、灾难叙事中的灵异谣言、谣言传播中的情绪煽动及语言暴力、传统话语资源的商业化运用、江湖艺人的适应性生存、网络文化中的偶像崇拜与英雄生产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