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四库 乾隆晚期的学者与国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8.45
5.6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盖博坚(R.Kent Guy)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69504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982851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盖博坚,华盛顿大学历史和东亚研究教授,曾任中国研究项目和历史系主任。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士学位、东亚地区研究硕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历史和东亚语言博士学位。代表性著作是《清代督抚及行省》和《皇帝的四库》,他还主编了《中国法治标准》论文集,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史,尤其是清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书评。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京都、北京和台北等地从事研究,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讲学。
郑云艳,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参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主要研究兴趣是历史文献学和中西文化交流史。
目录
章引言
第二章帝国的动机
一、清代之前的政策和特权
二、清代背景
三、乾隆统治时期的皇家出版及审查
四、1771年诏谕
第三章学者的回应
一、18世纪的考证学
二、朱筠的圈子及其重要意义
三、朱筠的奏折
第四章乾隆朝的学者和官僚:《四库全书》的编纂
一、乾隆朝廷的决策:《四库全书》馆的建立
二、校勘人员及其投入
三、图书采集和审查
四、原谅和恩宠:讹误清单和清朝行政管理
五、成果
第五章对审稿人的考察:学术派别与《四库全书总目》
一、《四库全书》与汉学:邵晋涵的提要稿
二、《四库全书》与宋学:姚鼐的提要稿
三、宋学渊源及其意义:一个假说
第六章吹毛求疵:错误审查
一、活动的起源(1772年2月—1774年9月)
二、文字审查的发展(1776—1782)
三、个案研究:江西祝氏家族的诉讼案
四、审查活动的系统化(1780—1782)
五、18世纪的史书审查和史学
第七章结论
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语
参考文献
词汇表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清朝统治下的满汉矛盾十分尖锐,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目的在于发起“文字狱”。本书作者在不否认“文字狱”与《四库全书》编纂存在密切关系的同时,更加强调皇帝、官员与士人之间的政治与学术博弈。汉族知识分子积极发挥学术优势,主动参与《四库全书》遗书搜集、校勘和编辑等活动;满族官员主要担任管理之职。满汉官员形成了某种分工,并促成了《四库全书》的顺利开展。此外,本书通过对比 “汉学家”和“宋学家”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之“提要”,充分肯定了两家各自之优长,尤其肯定了“汉学家”的“考据”方法所具有的现代性,打破了以往认为“乾嘉考据”学派暮气沉沉的观点。
本书是至今为止海外汉学界罕有的关于《四库全书》研究专著,且对清代政治史和学术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出版后获得了1989年度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