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都简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8 0.8折 5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一民, 主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7177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735184

上书时间2024-09-04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一民,现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城市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和教学。先后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变迁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国城市通史”等。出版《成都通史·民国时期》等专著十余部,发表重要论文上百篇,曾获四川省社科很好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有名文博、考古专家。先后主持、组织包括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金沙遗址等多项考古发掘,荣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撰写论著多篇(部),其成果涉及四川和成都古代历史、考古、文化、艺术等领域;主持建设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很受观众喜爱的城市博物馆。

目录
第一章满天星斗的文明起源
第一节大山广川润泽成都
一、大山之下立都城
二、广川水盈润天府
第二节成都远古历史与传说
一、古史传说与古蜀先民
二、古蜀先祖:蚕丛、柏潢与鱼凫
三、杜宇和鳖灵的传说
第三节早期文明起源的考古证据
一、文明曙光初照平原
二、大型聚落与社会形态的变化
三、农业革命在成都平原扩展
第四节历史传奇的延续
一、三星堆文明的形成
二、多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第五节璀璨金沙
一、金沙文明的崛起
二、神鸟与太阳崇拜
三、兼收并蓄
第六节西南大国——开明王朝
一、开明立国与“徙治成都”
二、载魂之舟王族船棺
三、蜀与秦楚及“西南夷”
第七节秦并巴蜀——成都历史的转折
一、开明国的没落与秦并巴蜀
二、秦筑大少城
三、成都融入统一国家进程
第二章天府之国,列备五都
第一节水润天府
一、从大禹到李冰
二、千古工程都江堰
三、平原灌渠系统与二江工程
第二节华夏名城,列备五都
一、手工业制造重镇
二、商业之都
第三节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一、茶的发明与茶文化的起源
二、王褒《僮约》与成都茶文化
第四节世界漆器生产中心
一、成都漆器的源与流
二、漆器生产和技术的进步
三、漆行天下
第五节丝绸制造中心与丝绸之路
一、沃野千里兴农桑
二、丝绸制造中心
三、成都与丝绸之路
第六节文翁兴学与蜀学初兴
一、文翁兴学,石室生辉
二、蜀学初兴群星璀璨
第七节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
一、司马相如:广博宏丽,卓绝汉代
二、王褒:辩丽可喜,独具风格
三、扬雄:始于模仿,终于超越
第八节古医奇珍冠华夏
一、西蜀多名医
二、医学成就冠华夏
第三章乱世乐土
第一节蜀汉立国与诸葛亮治蜀
一、蜀汉立国
二、三国鼎立与诸葛亮治蜀
第二节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一、既丽且崇
二、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第三节成汉之都
一、流民入蜀与成汉建国
二、李雄与大成国
三、成汉的衰落与灭亡
第四节丝绸之路河南道
一、河南道的兴衰
二、河南道上的成都蜀锦
第五节佛教人蜀与发展
一、佛光照西蜀
二、名刹古寺与佛教造像
第六节道教起源
一、鹤鸣仙山降天师
二、天府蜀山启道源
第七节《三国志》与《华阳国志》
一、堪与《史记》《汉书》相媲美的《三国志》
二、方志之祖《华阳国志》
第四章九天开出一成都
第一节“扬一益二”甲天下
一、曾城填华屋,二江环绕流
二、天下奇珍,聚出其中
第二节前后蜀立国与天下之富国
一、前后蜀立国
二、天下之富国
第三节销魂摩诃池,花重锦官城
一、销魂摩诃池
二、花重锦官城
第四节诗家律手在成都
一、自古诗人例到蜀
二、诗仙与成都
三、浣花溪边一草堂
四、万里桥边女校书
第五节音乐名都会,蜀戏冠天下
一、音乐名都会
二、蜀戏冠天下
第六节西蜀画派与花间词派
一、西蜀画派开风气
二、花间词派别具一格
第七节佛寺与名僧
一、禅林福地广
二、参透世间道
第八节青城山与青羊宫
一、洞天福地,神仙瑶台
二、川西道观
第五章西南大都会
第一节从封闭到开放
一、城市建设新变化
二、坊市制度解体
第二节万商成渊,休闲之都
一、百货汇集甲天下
二、市井繁荣游乐兴
第三节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一、交子的产生
二、交子何以在成都产生
第四节蜀刻雕版甲天下
一、蜀刻雕版探源
二、蜀刻甲天下
第五节两宋名士尽风流
一、蜀中多名士
二、史学鼎盛
三、易学在蜀
第六节行省建立与“壮丽大城”的兴衰
一、四川行省建立与成都省会地位的确立
二、“壮丽大城”的兴衰
第七节蜀王府城,地宫烛影
一、华丽巍峨蜀王府
二、地宫烛影美天下
第六章毁灭与重生
第一节大西政权与毁城之殇
一、张献忠据蜀称帝
二、毁城之殇与江口沉银
第二节湖广填四川与成都重建
一、湖广填四川与成都移民
二、城市重建
第三节蜀学复兴
一、教育衰微与锦江书院建立
二、尊经书院与蜀学复兴
第四节四川机器局与工业文明之光
一、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的创办
二、特点与成效
三、曲折命运与影响
第五节废科举兴学校
一、科举制的废除
二、新式学校的建立
第六节维新之梦与立宪运动
一、维新之梦起春雷
二、立宪运动启民智
第七节“引起中华革命先”
一、川省筑路潮
二、“干路国有”与保路运动
三、“成都血案”与同志军起义
第七章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第一节军阀统治下的成都变迁
一、军阀崛起与成都巷战
二、“防区制”下军阀对成都的争夺
三、从“二刘大战”到“川政统一”
第二节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尊孔复辟与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成都党组织的成立
第三节留法勤工俭学与留学教育
一、“尚俭乐学”与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二、觅济世救国与修身立命之法
第四节新式教育的曲折发展
一、民初教育改革
二、民国前期教育的曲折发展
三、抗战时期教育的兴盛
第五节警察与市政
一、警察的创办及演变
二、从市政公所到市政府
第六节抗战大后方复兴基地
一、最主要的兵源地
二、全国军政副中心
三、战时经济重镇和物资供应基地
四、保存民族文化火种的家园
五、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战略基地
第七节现代文学之都
一、融通俗与批判于一身的白话文学
二、集救亡启蒙于一体的抗战文学
第八节古城迎新生
一、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据点
二、彭县起义与成都解放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成都,一座三千多年城址未移、两千多年城名不改的城市,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从古蜀文明到天府文化……成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魅力。
    何一民、主编的《成都简史》是一部简明扼要介绍成都历史的通俗读物,书中通过“满天星斗的文明起源”“天府之国,列备五都”“乱世乐土”“九天开出一成都”等专题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成都千年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现了成都历史文化的兴盛与繁荣。诗人李白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者了解一个山水如画、人杰地灵的成都。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前言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神韵的城市,一座传承古蜀文明,以天府文化为内涵,富有鲜明时代个性的城市。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人类从野蛮进入到文明的主要标志有城市、青铜器、文字和国家。在距今4500年至3000年,成都平原相继出现了若干座早期古城,其中新津宝墩古城的城墙内面积达280余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不亚于同时期中原地区古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器类型多样,体型巨大,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充分显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水平。金沙遗址则出土了上万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从宝墩古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的发现,不断表明历史文献所记载的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等在成都平原建立早期国家是历史的真实。早期城市的出现,国家的建立和大量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显示在距今4500年至3800年间,成都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成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极强历史延续性和深厚城市文化传统根基。从宝墩古城群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完整地展现了成都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在人类文明史和世界城市目前占据了一席特殊之地。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相继兴起了若干早期城市,但其中大多数早期城市只经历了短暂繁荣就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在历史的荒原,只留下一些遗迹深埋地下。而成都与这些世界早期古城相比,却显示出独特性和历史延续性,数千年来成都虽历经风雨,却摧而不颓,毁而不灭,不断再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3000多年来城址未移,2000多年来城名不改。今天仍然是中国拥有影响和号召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这种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在世界城市目前是十分少有的现象。秦统一以后,成都融入中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西汉后期至东汉,成都与洛阳、临淄、邯郸、宛并称为全国“五大都会”,是当时秦岭淮河以南专享的工商业大都会。汉代成都是全国蜀锦织造中心、漆器制造中心和茶文化发源地。成都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织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为当时中国西部对外交流的中心。唐代,以成都为中心的西蜀地区成为唐王朝的主要财赋之区,成都与凤翔、京兆、河南、太原共为五京;且一度成为陪都“南京”。唐代成都城市规模较前更加扩大,人口增多,经济发达,其城区分设成都、华阳两县,为当时全国85个望县中建造规模优选的城市。唐中期,成都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故而时人有“扬一益二”之说。从唐代到北宋的数百年间,成都不仅城市规模巨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而且文化也十分兴盛。唐宋时期,大量的文化名人聚集成都,大诗人白居易感叹说:“诗家律手在成都”。其时中国出现“自古诗人例入蜀”的文化现象。大量的诗人、画家、艺术家都来到这个位于西南的城市,他们一方面来吸取成都文化的营养,另一方面不断为成都文化注入新的富有活力的文化因子,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都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如画,胜锦似绣,经济发达,特产富有,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独具特色和魅力。1.成都是一座开拓创新的城市。在成都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是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质。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从都江堰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成都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智慧令世人惊叹,成都历史上闪耀着众多的“全国”、“很好”。早在战国时期,成都就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战国后期李冰集蜀人之智慧主持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无坝自流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汉代文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所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晋代常璩编著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成都是中国的雕版印刷中心,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即是成都所造;宋代,成都商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正是成都人的不断开拓创新,成就了几千年来的持续繁荣。今天,成都更是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的开拓创新精神,并以此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2.成都是一座开放开明、和谐包容的城市。成都虽然地处亚洲大陆深处,四周环山,但地理上的封闭性反而激发了成都人的开放、开发精神,蜀道虽难,但却从未阻止过成都人对外开发的步伐。从三星堆到金沙,从开明王朝到当代改革开放,成都的发展一直体现了开放、开明的特性。汉唐时期,成都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与中国各地和欧亚大陆多个国家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古有丝绸、交子、邛杖等为据,今有20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近百条靠前直飞航线、世界财富论坛举办等为证,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性特质。成都在数千年的发展变迁中历经多次大移民和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洗礼,涵养出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内核。成都的和谐包容文化特质,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包容共生。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成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成都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就是继承了传统文化很好基因,既顺应自然,又因势利导,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谋求科学发展。其次,成都的和谐包容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友爱。成都从建城之初就是一个不断有外来人口参与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可以说,成都的“包容”文化如泰山之高不拒微壤,大海之广不拒细流一样,对外来的人、事、物从不排斥,而是敞开怀抱,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南北文化、东西文明在此交汇、交融。成都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撷取众家之优长,为我所用,结出独具魅力的文化硕果,川菜、川酒、川剧等中华文化的奇花异果的形成过程就是成都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典型例子。3.成都是一座崇文重教、厚德向善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都形成了鲜明的崇文重教文化传统和厚德向善的精神特质。成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和影响深远的天府文化,汉代蜀太守文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校,直接推动了蜀学的勃兴与飞跃,出现了蜀地学术与儒家发源地山东学术并驾齐驱的局面。几千年来的发展使成都的人文积淀深厚,孕育和汇集过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教育家以及各类历史名人。千百年来,成都人在优雅时尚的天府文化熏陶和滋养中,以善良、友爱、热情、宽厚、互助、大气等很好品德,培育出的一种既平和闲逸,且又知人情冷暖、有温度的社会大家庭,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始终演奏着“厚德”与“向善”的乐章。综上所述,可以说天府之国的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活力之城;一座不断探索、敢为天下之先的创新之城;一座开拓进取、胸怀天下的开放之城;一座天人合一、兼容并包的和谐之城;一座崇文重教、厚德向善的文化之城。当前,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的成都,已经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这既是对绵远悠长的历史文化延续,又是对于现代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厚积而薄发,居高以谋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也已清晰可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成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生活在成都的人们,如何在这伟大的时代为成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在一些公益广告牌上写着:“了解成都,热爱成都,建设成都。”这句话的逻辑思维就是,只有了解和认识成都,才能对成都这座城市产生热爱之情,而只有具备了热爱之情后,才能尽力建设好这座城市,也才能为创造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因而为了满足对成都历史认识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本书。读史以明智,博古以鉴今。了解成都,热爱成都,请读此书。何一民  王  毅  2018年6月6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