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9.95 6.1折 14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举科,孙伟平,胡文臻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9880

出版时间2015-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1201184893

上书时间2024-09-04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举科,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甘肃生态城市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伟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胡文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约研究员,博士。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
一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进展和新理念
二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与分类评价
三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战略路径
Ⅱ 整体评价报告
2 中国生态城市健康状况评价报告
Ⅲ 分类评价报告
3 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4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5 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6 景观休闲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7 绿色消费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8 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评价报告
Ⅳ 核心问题探索
9 信息化与生态城市建设
10 中国雾霾治理战略框架
Ⅴ 附录
11 生态城市建设国际合作(照片)
12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介绍
1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大事记(2014年1~12月)
14 参考文献
15 后记

内容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以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健康宜居为理念,以服务现代化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更新民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己任,把生态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用农业带、自然带和人文带“三带镶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生态城市发展之路。 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化仍处于“初绿”阶段,民众对城市生态的要求日益强烈,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优选的民生工程。刘举科、孙伟平、胡文臻编写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版)》仍然坚持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建设标准,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动态评价模型对284个省、地级城市进行了全面考核,对政府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效果及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排名,评选出了生态城市特色发展100强。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给出了各城市绿色发展的年度建设重点和难点。在考核评价的同时,报告还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雾霾治理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回归自然的目标:人的自然健康是绿色发展的首要目标,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健康的很基本保障;雾霾、城市病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更新观念、强化制度、创新驱动并以持之以恒的决心来实现;要加快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化城市。

精彩内容
序    言 李景源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从转变观念的阶段转入加快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生态文明的建设标准大幅提高,不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瞄准优化调整,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展望未来,2020年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知道,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诞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快速工业化,既是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过程,也是付出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的过程。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使人类文明的发展遇到了莫大的障碍。 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支撑,唯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才是长远发展的优选本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负债太多,导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短期集中爆发。过去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旧的和新的环境问题日益叠加,出现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面对挑战,我们毫无选择,只能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达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和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千家万户福祉和民族未来的根本大业。同志在天津考察时对生态环境有重要论述,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精神的文明,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由奔小康到要健康,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才能让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  生态文明建设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人类对发展无休止的需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永远是一对矛盾。要破解“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之矛盾,就要摒弃“人定胜天”的传统思想,树立尊重自然优先、顺应自然优先和保护自然优先的生态文明理念。古诗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我们要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发展生产力。要自觉地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构建适应于生态文明发展的方式。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要做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强化节约利用资源的过程管理,将能源、水和土地消耗强度降到最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尽快启动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把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作为重点,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治理,防治水、大气和土壤等污染,有效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有效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搞好国土空间开发顶层设计。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国土是其空间载体,应从宏观方面着眼、从微观方面着手,搞好顶层设计,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遵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使自然有更多的修复余地。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不动摇,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要功能定位,坚持生态红线划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模式、农业发展模式和生态安全模式,绝不能逾越,否则将受到应有的严惩。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和红线。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严格的制度和法治为后盾。“知之非艰,行之唯难”。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涉及各个领域,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准备。尤其要建立并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同时将能够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诸如消耗资源、损害环境和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引导和约束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再不能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一些对生态环境不屑一顾、盲目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实行责任追究制,甚至要终身追究。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三  生态文明建设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建设美丽中国中,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瞄准产业结构,从眼前出发,放眼长远,适时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变。在质量与速度问题上优先考虑质量,在速度与结构问题上优先考虑结构。追求生产质量,拒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以质量取胜。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水处理产业、电动汽车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促进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助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即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兼顾生态保护;既要建设新城,又要兼顾旧城改造;既要利用资源,又要注重改善民生。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针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大类功能区域,实施差别开发,并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不断完善城市布局,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劳动力就业以及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走城市精细化、精致化管理之路,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保建,完善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全时空管理网络,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树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城市典型示范作用,以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认真实施生态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修复生态环境。继续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诸如清水工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等。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做好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积极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PM2.5治理合作,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大绿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保证城市拥有足够的“肺活量”。继续实施风沙源治理、防护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开展市容综合整治工作,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加强海洋、湿地、森林及沿海滩涂、入海河口等保护修复,搞好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开辟可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世界科技变革的新趋势,优先支持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美丽中国建设的瓶颈问题,加强对环境技术、稀有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清洁生产、低碳节能、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能源环保类科技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 塑造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心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塑造人的心灵之美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坚持以德育人、以教启智、以文化人,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引导群众增强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倡导合理适度消费、绿色低碳消费,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营造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开展美丽城市、美丽街镇、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校园、美丽工厂、美丽军营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多办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不断提升中国的“美丽指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