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12 3.5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士宇 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49732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201157649

上书时间2024-09-04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士宇,北京外国语大学靠前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研究。曾在《南方体育》、新华社体育部、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担任兼职记者,参与采访中国网球公开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曾主持完成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青年网民在网络媒介事件传播中的行为研究”,编著《读解新媒体》,编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史》分册。已在《新闻与写作》《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章绪论:叙事学视角下的体育新闻研究
1.1大众传媒中的体育新闻缘起
1.2交叉领域的新闻研究
1.2.1叙事学理论演变
1.2.2叙事学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应用
1.2.3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体育报道
1.3研究方法的确立
1.4探寻新的新闻叙事分析维度
第2章体育报道中的叙述者与聚焦模式
2.1政治说教意图明显的叙事
2.1.1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体育传媒
2.1.2外显的叙述者与“透视内心”的聚焦方式
2.2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叙事
2.2.1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体育传媒
2.2.2营造客观叙事效果的叙述者-聚焦者模式
2.2.3揭秘类叙事的叙述者-聚焦者模式
2.3满足视觉享受的“看”的叙事
2.3.1政治和商业力量交织下的电视体育传媒
2.3.2双重叙事机制下的干预式叙述
2.3.3多重式内聚焦的立体叙述
2.4“流空间”里众人书写的叙事
2.4.1互联网体育传媒的成长与壮大
2.4.2“众声喧嚣”的复调叙事
第3章体育报道中的人物类型与人物刻画
3.1革命语境中成长的“英雄”
3.1.1程式化的“成长”叙事
3.1.2受“革命快感”驱使的神化英雄
3.2举国体制中树立的“典型”
3.2.1被集体主义话语“绑架”的政治样本
3.2.2承载强国梦想的精神符号
3.3光环笼罩中被消费的“明星”
3.3.1标榜个性的“超级偶像”
3.3.2“金牌战略”下的“失意人”
3.3.3“丑闻”中的另类争议人物
3.4非奥项目中享受运动的“追梦人”
3.4.1小人物的传奇故事
3.4.2追求品位的高消费人群
第4章体育报道中的叙事主题
4.1政治话语中的足球赛事
4.1.1阶级斗争思想主导下的革命叙事
4.1.2“友谊,比赛第二”的外交叙事
4.1.3民族主义:政治主题的另类表达
4.2回归专业话语的足球赛事报道
4.2.1为技术“正名”:从读者来信到学术探讨
4.2.2从塑造技术攻关典型到呼唤“技术流”
4.2.3摆脱国际赛事报道的两极叙事框架
4.2.4反思中国足球的发展路径
4.3处于资本旋涡中的足球报道
4.3.1鼓舞与抨击: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双重旋律
4.3.2审视足球与资本的关系
4.3.3充斥商业营销元素的足球世界杯报道
4.3.4打假、扫黑、反赌:足坛异常行为的嘹望者
4.4挖掘足球报道的文化内涵
4.4.1球迷:那一群为球痴狂的人
4.4.2国度与城市:足球栖息的场所
4.5足球报道中的娱乐狂欢
4.5.1文体不分家?频频现身的娱乐圈明星
4.5.2案例:皇马访华报道中的娱乐叙事
第5章体育报道中的叙事风格
5.1从俯视的“宣传体”走向平视的“报道体”
5.1.1“宣传体”的训导教化与非理性
5.1.2“报道体”的学理色彩与趣味旨趣
5.2从单向封闭的“口播体”走向双向交流的“对话体
5.2.1从庄重到个性的听觉语言风格转变
5.2.2仪式感与目击式的历史见证
5.2.3取悦观众的娱乐与煽情叙事
5.2.4交流感与吸引“你”探索的叙事
5.3包容与混杂:网络体育报道的叙事乱象
5.3.1倾诉个人体验的“宣泄体”
5.3.2非线性叙事结构下的开放型叙事
5.3.3迎合男权文化的情色叙事
第6章六十六年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
6.1在传媒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厘清体育新闻史
6.2从建构到解构:体育报道话语变迁背后的意义解读
6.3从报道到叙事:新闻报道研究领域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媒体从19世纪晚期开始报道体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作为新闻报道中一个独立的类别,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王士宇编写的《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借鉴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体育报道视为一种叙事文本,从体育、传媒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理解体育报道的历史变迁。书中选择了叙事者、聚集、人物类型、人物刻画、叙事主题、叙事风格这几个概念作为分析指标,对1949车新中国成立以来靠前体育报道的叙事文本进行分析,不仅梳理了体育报道的叙事变迁及其规律,而且诠释了中国体育发展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权力主体如何在这一领域争夺“意义解释权”。

精彩内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界逐步推行“举国体制”的方式发展竞技运动,1956年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结束了中国人没有竞技体育世界纪录和世界冠军的历史。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沉寂后,80、90年代开始兴起的“奥运战略”使中国体育代表团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奥运战绩。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全球的11438名运动员参赛,中国凭借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位,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中国“竞技体育大国”的国际形象逐步为世界所接受。
    体育的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民众的参与,也离不开传媒的报道。体育和中国大众传媒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伴随着大众化报刊的发展,体育报道开始在报纸中出现。1864年4月18日,上海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刊登的《日跑马单》,是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的体育报道。1909年4月,中国最早的体育刊物《体育界》由上海的中国体育学校体育界杂志社创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报刊界首先开启了体育报道。1950年7月1日,新中国份体育专业报道杂志《新体育》问世,1958年,《体育报》面世。70年代末,中国相继涌现出《足球》《体坛周报》《南方体育》等专业性体育报纸,综合类报纸也纷纷推出体育版,体育媒体的类型更加多样化。1995年1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开播,打破了报刊一统体育报道的局面,电视凭借其视听媒介的特性消解了赛事与观众的时空间隔,给观众更加直观、精彩的视觉享受。与此同时,一些资深的体育迷并不满足于报刊和广播电视带来的体育报道,他们借助当时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发布和传播消息。据陈彤回忆,新浪网最初的人气积累与其前身的四通利方网站中的体育沙龙论坛不无联系,当时的网民在这个足球论坛中相互交流赛事消息和观赛感受,网站也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体育频道。互联网媒体的加入,使体育报道的阵营更加强大,组成更加多元。如今,体育已成为大众传媒报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和体育之间已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围绕体育运动的推进和发展已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链,传媒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新闻“是众多话语形式中的一种”,它“不是静态的、抽象的、系统的语言,而是新闻工作者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语境中运用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产物,即话语” 。在新中国体育的发展进程中,传媒在社会政治、文化语境的变迁中如何报道体育?这些新闻话语变化体现出体育报道领域中怎样的话语权力机制的变迁?本书试图解答这两个问题,并希望给学界和业界一定的启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