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 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4.89
5.7折
¥
79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美)王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696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2107730
上书时间2024-07-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笛,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
目录
导言 三十年的学术探索
编 早期研究:以计量史学为中心(1980~1990年代)
章 计量历史:清代四川人口、耕地及粮食问题
一 清初四川人口的恢复与移民
二 人口的数量考察
三 耕地面积的修正
四 粮食亩产和总产估计
五 清代四川的人口压力
六 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
第二章 施坚雅的影响:近代长江上游城市系统与市场结构
一 经济区域与市场系统
二 不错市场与城镇发展
三 集市的作用及其功能
四 市场密度与农民活动半径
五 区域市场发展的局限
第三章 跨国研究:华人社区的冲突、控制与自治
——二战前美国城市中的中国传统社会组织
一 华人社区中的社会组织
二 华人社区组织的功能
三 组织间的冲突
四 华人社区内的控制和自治
五 华人组织在不成功的同化过程中的角色
六 融合还是同化
第二编 中期研究:以日常生活为中心(1990~2000年代)
第四章 从下往上看:晚清街头文化、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一 街头与城市商业
二 街头与民众日常生活
三 谋生街头
四 街头的节日庆典
五 街头改良
六 街头控制
七 创造新的地方政治空间
八 从改良到革命
第五章 下层群体的考察:“茶博士”
——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一 茶馆业和雇工
二 “茶博士”
三 在男人的世界讨生活
四 工会及会员问题
五 性别冲突与工会内部权力斗争
六 暴力阴影下的茶馆工人
七 男女茶房的社会形象
八 政府管控
九 下层民众之间的冲突
第六章 诗歌作为历史资料:城市之韵
——19世纪竹枝词里的成都日常生活
一 竹枝词及其作者
二 城市景观与公共空间
三 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
四 大众娱乐活动
五 对城市人的描述
六 阶层、民族和性别
七 精英对民众的批判
八 诗歌中的历史
第七章 从微观到宏观: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
——从成都个案看中国城市史研究
一 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
二 进入城市的底层
三 茶馆的微观历史
四 变化和延续
五 公共政治中的民众和精英
六 “无意义”的小题目怎么变成有意义
第三编 近期研究:以文本解读为中心(2000~2010年代)
第八章 图像的解读:图像与想象
——都市历史的视觉重构
一 什么是历史的想象
二 想象和情感与历史观和方法论
三 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四 图像的解读
五 图像与想象
六 图像的局限
第九章 文本解读:乡村秘密社会的多种叙事
——1940年代四川袍哥的文本解读
一 档案中的叙事
二 社会学调查的叙事
三 小说的叙事
四 袍哥的个人叙事
五 文史资料的叙事
六 怎样解读不同的叙事
第十章 从语言看历史:神秘的语言和沟通
——19世纪四川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政治文化
一 联络的秘密政治
二 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
三 饮茶吟诗中的力量角逐
四 从语言揭示隐秘的历史
第十一章 社会学的启发:社会学与1940年代的秘密社会调查
——以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为中心
一 沈宝媛与“农村工作者”
二 沈宝媛社会调查的学术渊源
三 调查者沈宝媛
四 沈宝媛的调查方法
五 沈宝媛对袍哥命运的认识
六 社会学调查怎样成为历史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很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主编推荐
1、作者王笛为知名历史学者,师从有名学者罗威廉,系靠前新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出版多种著作,口碑颇佳。
2、本书系作者对其三十年海内外学术生涯方法论总结,系作者抢先发售对自己学术探索经历的梳理。反映了作者在史学研究上的方法转向和具体实践,读者可从中窥见三十年来史学研究的风云转换。
3、作者的研究转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计量史学为中心,中期以日常生活为中心,近期以文本解读为中心。不仅反映了作者在方法上的探索和发展轨迹,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4、作者兼及中西方学术环境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对双方学术传统均有了解,并坚持用中英双语进行写作,这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和广大读者,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