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史(1905-1949)
  •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史(1905-19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史(1905-1949)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6.89 6.0折 128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21924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3178171

上书时间2024-07-02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涛,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就职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江西文化艺术基金项目评委、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表演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表演)建设点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艺术基金项目5项。发表各类期刊论文近20篇。参与撰写《中国电影史学》,该项目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少有电影史学研究出版项目;参与撰写《延安文艺档案》,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现主要从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电影历史及理论、戏剧历史及理论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绪论

一范围和定义

二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原生形态:“活动照相”中的表演(1905-1911年)

一初识光影梦幻

二记录时期的银幕表演特性

三初入期的电影表演实践——戏曲类型片及其表演

四早期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电影表演

五为电影表演而准备

第二章范畴初建:“影戏”的表演(1912-1931年)

一萌芽期的电影表演

二镜头以外的表演

三多彩的银幕表演

四探索中的电影表演理论雏形

第三章语系嬗变:新兴电影运动下的表演现象(1931-1937年)

一新兴电影运动下的形象塑造

二默片的表演高峰

三有声电影、技术对表演的影响

四现实主义表演观念的滥觞期

第四章众象纷呈:观念形态分歧下的“表演”(1937-1945年)

一抗战环境下的表演意图

二为“宣扬”而表演的大后方

三纷杂的“孤岛”群像

四香港制造

五现实主义表演的深化

第五章话语重建:趋向同一的表演(1945-1949年)

一观念形态的“社会表演”

二社会、人文交织的银幕形象

三现实主义民族表演体系的雏形

第六章早期中国电影表演发展之当代启示

一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体系研究对当下电影技术的启示

二中国早期电影表演艺术审美对当下电影的启示

三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理论溯源与启示

四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对于当下电影民族性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表演,是古时先人与神明交流的方式,是人类交往时不自觉的反应,是不同媒介中变幻的世间百态。唱念做打、声色影画,表演,一直贯穿于中国的表意体系之中。本书梳理了1905~1949年中国电影表演的历史。自1905年《定军山》徐徐拉开中国电影的大幕,中国电影历经了“活动照相”中的“不自知”的原生表演,于舞台与银幕的光影之间,逐渐建立起最初的表演范畴。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如火如荼,中国电影迎来了默片的表演高峰,电影表演开始显露出对现实与人生的理解。有声电影等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的电影表演带来了阵痛与成长。1937~1945年,政局的动荡造就了众象纷呈的表演,并于1946~1949年逐步勾勒出现实主义民族表演体系的雏形。本书立足当下,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早期电影表演做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考察,尝试为当代中国电影表演的发展提供参照与启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