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与燃料电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7.39
6.4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朝玲,王刚,王倩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11051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713044
上书时间2024-07-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朝玲,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氢能协会会员
成都市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四川省清洁汽车协会会员
科研背景
作者自2000年开始从事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储氢合金)开发,做为主研人员参与无钕稀土低温贮氢合金电极材料及宽温区镍氢电池的研究工作,全程参与该项目的技术转让、企业建设等工作,并受聘为四川宝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工。
作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钒钛基储氢合金及储氢系统开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和攀枝花市科技项目等20余项。做为副组长和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863、四川省科技支撑、攀枝花市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首次提出了V-Ti-Cr-Fe四元合金体系,成分优化后的合金室温放氢量超过2.5wt%,80℃放氢量超过3.0wt%。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2008年日本NEDO年度报告中做了详细评述,2014年著者受邀在国际氢化物会议上做了特邀报告。项目正在执行成果转化。
作者自2008年开始启动直接水解制氢材料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先后开发了Mg-Al系、NaBH4系和Mg-Ca系、Si-Fe系水解制氢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作者主持和深入参与了863项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板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H-index16,被引超过820次,申请和授权专利近10项,获市级科技奖励2次,获ScienceFather授予的Best Research Award。
教学背景
作者任教17年,热爱并全心投入教学工作。负责并完成校级《氢能技术》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2015)并运行至今;负责MOOC《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建设,于2019年12月上线;主讲11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负责新能源与低碳技术创新班运行;负责新能源本科实习基地建设。
把学术前沿、市场和研究成果与课堂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参加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竞赛,获互联网+国铜、挑战杯省金奖(优秀指导教师)等。
获“四川大学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获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二等奖和教学示范教师称号;获全英语授课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四川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二等奖,多次获“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和“博赛奖教金”。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氢的发展历史
1.1.1 氢发展史大事年表
1.1.2 兴登堡号和挑战者号空难
1.2 氢能发展趋势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2.1 氢的丰度及同位素
2.1.1 氢的丰度
2.1.2 氢的同位素
2.2 与氢分子相关的几个基本术语
2.2.1 单重态与三重态
2.2.2 正氢和仲氢
2.3 氢气的物理性质
2.3.1 氢的平衡相图
2.3.2 氢气的状态方程
2.3.3 焦耳-汤姆孙效应
2.3.4 反转曲线
2.4 氢的扩散及化学性质
2.4.1 氢的扩散
2.4.2 氢的化学性质
2.5 氢气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2.5.1 固体的表面效应
2.5.2 氢与固体间的表面效应
2.5.3 氢脆
2.6 氢的四种化学态
2.6.1 简介
2.6.2 四种化学态的氢相互转化和应用
2.6.3 分子氢
2.6.4 质子
2.6.5 原子氢
2.6.6 氢负离子
2.6.7 氢化物应用的新领域
2.6.8 Mg颗粒外表的氢负离子
2.7 氢化物的表面工程
2.7.1 氢化物的各种表面相互作用
2.7.2 表面特性的重要性
2.7.3 表面特性的改善措施
2.8 本章结语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制氢技术
3.1 碳氢化合物制氢
3.1.1 化石燃料制氢的物理化学基础
3.1.2 天然气重整制氢
3.1.3 煤制氢技术
3.1.4 生物质重整制氢技术
3.2 电解水制氢技术
3.2.1 电解水制氢原理
3.2.2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
3.2.3 固体聚合物电解水制氢技术
3.2.4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技术
3.2.5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
3.2.6 总结与展望
3.3 水的热化学制氢
3.3.1 热化学制氢的工作原理
3.3.2 热化学制氢的优缺点
3.4 水的光催化制氢和光电化学制氢
3.4.1 光催化制氢
3.4.2 光电化学制氢
3.4.3 光催化制氢和光电化学制氢的区别
3.4.4 光电化学制氢的优缺点
3.5 生物质能制氢
3.5.1 生物质生化发酵制氢
3.5.2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氢
3.5.3 生物质制乙醇+乙醇制氢
3.6 本章结语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储氢技术
4.1 分子态储氢技术
4.1.1 高压气瓶储氢
4.1.2 氢气压缩
4.1.3 液态氢储存
4.1.4 高压储氢与液氢储存对比
4.2 吸附储氢技术
4.2.1 吸附现象
4.2.2 物理吸附
4.2.3 化学吸附
4.2.4 吸附储氢材料
4.2.5 小结
4.3 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
4.3.1 储氢合金的组成
4.3.2 储氢合金的储氢原理
4.3.3 小结
4.4 过渡金属配位氢化物
4.5 非过渡金属配位氢化物
4.5.1 金属硼氢化物的结构
4.5.2 复杂氢化物的稳定性
4.5.3 金属硼氢化物的脱氢机理
4.5.4 金属铝氢化物的脱氢过程
4.5.5 小结
4.6 制氢-储氢一体化技术
……
内容摘要
《氢能与燃料电池》主要内容包括氢能研发背景、氢的发展历史、氢的物理化学性质、五种典型的制氢技术(含碳氢化合物制氢、电解水制氢等)、六类典型的储氢技术(含高压气瓶储氢、液态氢储存、固体材料储氢等)、氢的典型应用(含氢燃料电池车、固定式和移动式燃料电池发电等)以及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五类典型的燃料电池技术。
本教材与中国大学MOOC网同名课程“氢能科学与工程”配套,相关章节的视频、在线题库、配套彩图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使用。
《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供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及其他相关行业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氢能行业人员的入门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