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98
3.8折
¥
55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美)阿瑟·米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1866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2885434
上书时间2024-06-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很好戏剧奖等。
"
目录
导言/梅绍武 1
第一幕 41
第二幕 106
演出说明 171
内容摘要
《美国时钟》是米勒以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写出的一个社会剧。据他本人说,他是受美国作家斯特兹·特克尔《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一书的启发,经过多年酝酿才写成这出戏。特克尔通过他所访问的众多普通美国人的口述,以新闻体裁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那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精神和生活带来的灾难,而米勒则把这一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更为真实地再现于舞台。全剧人物多达四十余个,几乎囊括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的美国剧评家由此而认为剧作家没有着重刻画三两个主人公的面貌,是此剧的一项缺陷,殊不知米勒的意图正在于说明那场危机“几乎触及了所有的人,不管他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他用戏剧形式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文献性壁画,侧重灾难的全貌,从而重振人们的尊严和信心。这种形式早在布莱希特的一些剧本和多斯·帕索斯的那部《美国》三部曲小说中有关新闻短片的章节里就已出现过,米勒则把它做了进一步的发挥。米勒的剧本一向具有自传性质。由于他目睹了那场危机,《美国时钟》中的许多场景可以说是他根据回忆记录下来的真实情景,例如剧中人李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生活拮据而不得不辍学进入工厂工作,就是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其中许多描写可以说是米勒对当时美国青年思想面貌的如实写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剧阐述了美国人民经历了那次浩劫后终于认识到“这个国家其实是属于他们的”。以这一思想转变作为全剧的结尾,说明米勒在创作思想上已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局限于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推销员等小人物的个人悲欢离合的狭隘题材。米勒写此剧的动机,无疑是想告诫美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不要在虚假的繁荣景象中忘却过去沉痛苦难的历史,其用心良苦使《美国时钟》具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美国时钟》1983年5月首演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斯波莱托剧院,11月移至纽约百老汇,但仅上演了12场,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米勒并未气馁,对剧本做了精心的修改,于1984年奥运会前夕在洛杉矶马克·泰珀剧院再度公演,终于获得好评。同年英国伯明翰的轮换剧目剧院也上演了这出戏。《卫报》评论道:“与其说它是一出传统剧,毋宁说它是大萧条期间万花筒般的美国社会史……体现了戏剧概括时代基调的力量。”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1.以普利策奖得主纪实作品《《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为蓝本的戏剧“二创”,反思大萧条,反思新政
从《都是我的儿子》到《推销员之死》再到《美国时钟》,米勒一直着迷于经济对角色命运的塑造。然而,不同于前二者聚焦个像,后者侧重群像刻画,囊括了深陷经济泥潭的从巨富到贫农的各个阶层,生动还原了一幅大萧条时代众生百态的浮世画卷,探讨了危机之下人性的两面,以及个人与政府、社会体制关系的变迁。
2. 百老汇、伦敦西区常演不衰,提名劳伦斯·奥利弗奖,荣获BBC年度戏剧奖
演出大事记:
1980—5月首演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斯波莱托剧院,11月转至纽约百老汇;
1984—7月于洛杉矶马克•泰珀剧院上演,后于英国伯明翰的轮换剧目剧院上演;
1986—8月于伦敦科泰斯洛剧院上演,12月转至奥利弗剧院,提名劳伦斯·奥利弗奖,荣获BBC年度戏剧奖;
1988—7月于马萨诸塞州的威廉斯顿戏剧节上演;
1997—10月于外百老汇上演;
2012—3月于伦敦芬伯勒剧院上演;
2019—3月于伦敦老维克剧院上演;"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与其说它是一出传统剧,毋宁说它是大萧条期间万花筒般的美国社会史……体现了戏剧概括时代基调的力量。——《卫报》
*一幅由“美国戏剧的良心”绘制的大胆生动的大萧条全景图。——《纽约时报》
*那响彻夜空的钟声预示了历史往往会重演。人类的错觉和无知并非只端坐于历史书或历史剧本的书页之间,而是时刻在场。——Culture Whisper
*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而是各种势力,比你在黑暗中偶然听到的声音要大得多。这是一个美国故事,是美国在讲述它自己的故事。——阿瑟·米勒
*它是米勒对道德选择的不懈探索,也是米勒在模糊虚构与真实界限层面更深刻的体现。——琼恩·施鲁特(美国作家)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