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5.87 4.1折 ¥ 39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段立群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95750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1970927
上书时间2024-06-28
丛书总序
课程改变,学校改变
学校课程变革有三种形态: 一是1.0,这种形态的课程变革,以课程门类的增减为标志,学校会开发一门一门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增减;二是2.0,这种形态的课程变革,学校会围绕某一特定的办学特色或项目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三是3.0,此种形态的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发展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这是文化创生形态的课程变革。
学校如何迈进3.0课程变革?我们在郑州市金水区中小学与幼儿园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得出了一些规律,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1. 家底清晰化: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终点
发展是既定基础上的再提升,学校课程深度变革必须清晰“家底”。根据各种不同的办学基础给学校课程发展准确定位,是迈向3.0的学校课程变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运用SWOT(强项、弱项、机遇、危机)分析,对学校的地理环境、在地文化、政策环境、课程现状、行政领导、学生需求、教师现状等因素分别进行SWOT分析,把握学校课程发展的优势与问题所在。同时,我们注重课程发展思路的研究,把破解影响当前学校课程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制约课程发展的重大问题,贯穿于调研过程的始终,以增强课程发展情境研究的宏观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准确合理的目标体系引导学校课程变革,切实做到清晰把握学校课程发展的“起点”。须知,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终点。
2. 愿景具象化:让课程哲学映照鲜活的实践
课程愿景是学校课程使命的具象,是与学校教育价值观联系的、可以调动师生情感的图景。如果说,目标提供过程的满足,那么愿景则提供事业的动力。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我们需要明确学校的课程愿景,并将课程愿景具象化。学校可以用具象化的方式想象课程、观察课程、思考课程、分析课程、建构课程。当我们在与师生沟通的时候,要善于用具象化的愿景去说明学校课程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我的体会是:“课程即品茶,需哲思;课程即吟诗,需想象;课程即力行,需实践。”人们总是会被伟大的愿景所感动。校长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具体些,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让学校课程理念带着一股清香,透着一种诗意,变成激发师生的动力和情愫。推进学校课程变革,您所要做的便是找到大家信奉的课程哲学,并用课程哲学映照课程变革实践。
3. 结构图谱化:改变课程的碎片化格局
如果把课程视为书本,孩子们可能会成为书呆子;如果把课程视为整个世界,孩子们可能会拥有驾驭世界的力量。为此,每一所学校都应致力建构丰富的“课程图谱”。按照一定的逻辑,理顺学校课程纵向与横向关系是学校课程变革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在横向上,如何将学校课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地分类;在纵向上,如何将学校课程按照年级分为不同层级,努力形成一个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课程阶梯。具体地说,在横向上,重构学校课程分类,让孩子们分门别类地学习把握完整的世界之格局;在纵向上,强调按先后顺序,由简至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保持学校课程的整体连贯。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天然的、严密的学校课程“肌理”,让课程有逻辑地、立体地“落地”,这样有利于克服课程碎片化、大杂烩问题。
4. 类群聚焦化:聚焦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群
类群聚焦化,也就是围绕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群。什么是课程群?课程群是以特定的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课程群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工具,是一种面向碎片化课程的思维方法和操作工具。随着核心素养的倡导,课程改革越来越要求考虑学生素养发展的完整性,课程群构建已成为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小学构建课程群需要关注四点。首先,聚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聚焦育人目标,聚焦课程目标,是课程群建设的首要原则。课程群建设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先发展对某项目标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的课程。 其次,建构链条。也就是确定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相关性,课程之间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以及自成体系。再次,组合搭配。课程群是具有关联关系的课程之组合与搭配。在涉及课程序列的安排上,关键是要找到“课程时序”上的衔接点,即根据学时的配比度与开课时序,各门课程在整体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安排课程。通过标明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时量等逻辑关系来描述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经过这样的组合搭配,有助于揭示课程之间的重复、脱节、断线和时序安排上的不合理现象。*后,整合优化。课程群是一个基于特定目标而组织化了的课程系统,仅仅把几门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召集一处,只是一个“课程集合”。只有课程间完成了相关整合,成为一个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优化,才能称之为“课程群”。因此,课程群建设应将重心放在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以及功能的优化上。
5. 内容整合化:还原完整世界的真实面貌
课程是浓缩的世界图景。3.0的课程是富有统整感的课程,是多维连结与互动的课程。不论是学科课程的特色化拓展,还是主题课程的多学科聚焦,都应尽可能回到完整的世界图景上来,努力将关联性与整合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领略“世界图景”的完整结构。一般地说,课程整合有两种常见方式:一是射线式整合,即以学科知识为圆点,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进行多维拓展与延伸;二是聚焦式整合,即以特定资源为主题,多学科、多活动聚焦,以加强孩子们与社会生活的多学科关联与整合。从表现形式来看,既有学科内统整,又有学科间统整;既有跨学科统整,又有学科与活动统整,以及校内与校外统整等。
6. 操作手册化:让课程变革变得易于操作
学校课程变革应是多维主体参与的变革。如何让师生参与、家长参与,是需要一套可以清晰告知如何操作的课程资料来指导的。我们倡导的学校课程指南就是学校课程手册化的一种做法。一所学校的课程指南包含如下内容:学校简要介绍、学校课程理念、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图谱、学校课程项目(将每一门课程的纲要精炼地呈现出来)。
7. 实施立体化:整个世界都是教室
英国课程学者斯基尔贝克说:“设计课程的*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的确,我们让孩子们采用多样的、活跃的学习方式,如行走学习、指尖学习、群聊学习、圆桌学习、众筹学习、搜索学习、聚焦学习、触点学习、实作学习、仪式学习……但凡孩子们在生活世界里精彩纷呈、活跃异常的“做事”方式,都是课程实施与学习的可能方式。须知,课程实施不仅仅是那些概念化了的“自主、合作、探究”。杜威说:“一切学习来自经验。”实践、沉浸、对话、互动、参与、体验是课程*活跃、*富灵性的形式,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法。重视孩子们直接经验的获得,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扩充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和见识,是3.0课程的重要表征。
8. 经验模型化: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模式,应该建构基于特定课程哲学而组织化了的课程系统,将各课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有逻辑的育人图景。学校课程哲学、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实施及课程管理与评价是课程模式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其中,学校课程哲学是课程模式的灵魂,课程功能和课程结构框架是课程模式的主体内容,课程实施是课程模式的必要落实,课程管理与评价是课程模式的基本保障。建构学校独特的课程模式,是由学校内涵提升与特色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学校课程变革要运用系统思维把自己的经验模型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模式。一所学校构建了自己的课程模式,并有逻辑地推进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发展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格局,学校发展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态势。在郑州金水,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课程改变,学校改变;课程灿烂,学校灿烂!
学校课程发展丛书是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和郑州未来教育研究院以及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是“品质课程”区域探索与实践的又一个成功例证。
祝愿金水教育的明天更灿烂!
杨四耕
2019年7月5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英语学科课程群的构建,是以英语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为基础,打破课程原有的属性,围绕课程内容中心向各个方向分解。每门课程的设置,既有其固有的教学内容,又与其他相关课程有纵向或横向的关系,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为儿童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方式。在强调英语课程本身教学的同时,根据其内容辐射出的相关课程来构建课程组,使相关课程内容的分布、课程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和课程设备的匹配更加合理,更宜于实现“课程群”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课程群支撑起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本书中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已呈“百花齐放”之势:品趣英语,Open-ing English,新美英语,快乐英语, 5E英语,Fun English ,BEE英语,E趣英语……各学校英语学科的课程理念贴近了儿童的英语学习需求,课程的稳步实施让孩子们拥有了丰富的体验,语言之优美,文化之多元,家国情怀之真切,世界之包罗万象。
前言 以课程群支撑起英语深度学习
*章 情智共生之英语
课程设置的愿景是达成学习者的情智兼修。外语学科的课程建设宜立足于为学生设置和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内容,立足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立足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情智化,构筑灵动智趣的生命课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略,开发自身潜能,尽可能多地以不同形式感受和体验英语的实践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英语学习情智共生,学生在多样的、人文的、立体的课程学习中,汲取多元文化的精华,树立世界的眼光;让英语学习情智共生,学生在感受英语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就中,丰盈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实现自我的价值。
灵动英语: 让英语学习情智兼修
Happy English: 让英语学习充满乐趣
第二章 浸润学习之英语
以“听、说、读、写、综合实践”为核心,构筑多元化课程资源。给学生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让每个孩子听见自己的声音——我会对自己说;让每个孩子听清别人的声音——我敢对别人说;让每个孩子听懂大家的声音——我能对大家说。教师要聚焦学生兴趣、天性、需要,通过资源联动、有效互动、评价驱动来激活课堂,让师、生处于“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生命状态,通过手活、口活、脑活,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动静结合中内化语言,形成彻悟,锻炼能力,生成智慧。打通学科内和学科间的逻辑联系,把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激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让课程支撑起学生的“语言浸泡”,实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
回声英语: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绽放自我
5E: 让学习者沉浸其中的英语课程
第三章 享受趣味之英语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学体现有趣、有效、有用。这三个特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富有特色的英语课程,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形成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展有效的英语学习。以引导学生快乐学英语、主动学英语为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英语课堂的魅力感,力求在和谐自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Fun English: 充满乐趣的英语学习
E趣英语: 循趣而来与世界对话
第四章 品味畅美之英语
语言,与思想如影随形;美,给予教育以通透、愉悦;课程,因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存在。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课堂也并非教学的所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是学生成长的核心助力。我们的课程致力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丰润沃土。我们的课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灵魂碰撞,同时也是独特自我的美好绽放,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给予学生成长需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多维空间、多重领域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激发自我关怀的热忱,将丰富多元的学习对象与学习体验化为自身经验,品味英语学习的欢畅和愉悦,一个个自由、独立的生命在此成长、绽放,一个个精彩的提问、深刻的探究在此生成。让每一个独立、自由的生命,在课程的孕育和激发之下,成就一树一树的花开!
畅英语: 在快乐中拔节生长
新美英语: 语言的启新育美之旅
第五章 多元融合之英语
语言文字多元化、意义表达整合化、信息技术宽泛化、新闻媒体数字化等促使人们的交流方式与意义构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信息传递由单一文本走向多模态,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来适应多模态的信息交流方式,由单一教学资源手段转变为多元融合教学模态。教师要形成“小课堂,大资源”的意识,选取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打破教材局限,立足于学生真实生活,融通社会、世界乃至未来,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让学生既能学习教材文本又能与文化内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有意义的、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趣味性和有效性,以及在未来真实使用英语的能力。
品趣英语: 让品质和趣味共生
OPENing English: 开拓未来的英语学习
后记
实施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培育中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课程群》通过10所学校的英语学科课程群建构的案例展示,从学校课程哲学、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框架、学校课程实施来全面展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英语课程群建设的道路与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