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萍踪忆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萍踪忆语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49 2.8折 56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邹韬奋

出版社生活书店

ISBN9787807682134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1201786330

上书时间2024-06-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近代中国有名的记者和出版家。1923年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7月创建生活书店。后又办《生活日报》《抗战》(抵抗)三日刊、《大众生活》等报刊。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目录
目录

弁言/001
一 帝国主义麻醉下的种族成见/001 
二 从伦敦到纽约/012
三 物质文明与大众享用/023
四 掌握全美国经济生命的华尔街/034 
五 梅隆怎样成了富豪?/045
六 世界上最富城市的解剖/056
七 金圆王国的前途/068
八 美国劳工运动的大势/079
九 美国的失业救济/089
一○ “赶快”/100
一一 劳工侦探/111
一二 利润和工资/122
一三 金圆王国的劳动妇女/129
一四 金圆王国的劳动青年/140
一五 教会和劳工/151
一六 美国劳工的社会保险/162
一七 德谟克拉西的教育真相/173
一八 杂志国/184
一九 美国的新闻事业/195
二○ “公敌号”/206
二一 听众六千万人的无线电牧师/218 
二二 黑色问题/229
二三 南游/239
二四 由柏明汉到塞尔马/250
二五 由塞尔马回到柏明汉/261
二六 在柏明汉/272
二七 民众的保卫/283
二八 再经华盛顿回到纽约/294
二九 美国青年心理的转变/305
三○ 由大瀑布到大工厂/315
三一 又看到几个“大”/325
三二 美国青年运动/337
三三 美国农民的怒潮/346
三四 两个农家的访问/358
三五 黄石公园和离婚胜地/366 
三六 劳工运动的先锋/372
三七 美国的殖民地——夏威夷/383

内容摘要
《萍踪忆语》是“韬奋著译文丛”之一种,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的《韬奋全集》为底本。邹韬奋在一九三五年由伦敦前往美国进行视察。重点考察了东海岸的代表城市纽约、东北部的首府华盛顿、南部“黑带”的代表城市伯明翰和塞尔玛;在旅行的后半程,同友人驾车从中北部横穿美国,去往回国之前的很后一站旧金山,沿途考察了底特律、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黄石公园等地。回国后用37篇文章记录下了这次视察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多重视角论述了其时美国这个资本主义不错国的政治背景、劳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杂志和新闻事业等。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未来,揭示了黑人解放运动的现状和趋势,等等。《萍踪忆语》既是以一本面向靠前广大读者的新闻报道合集,又是邹韬奋作为当时中国优选知识分子、报人,以一种批评姿态学习优选国家代表之经验后的一份总结,体现了他个人的政治信仰与理念。

主编推荐
37篇“信息量”巨大的回忆录,看民国学者如何考察美国,提供新颖的思路;
以批评的姿态学习优选经验,体现邹韬奋毕生追求的独立精神;
从东到西,由北至南,跨越整个美国,途径纽约、华盛顿、伯明翰、塞尔玛、旧金山、底特律、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等地;
小到投币的自助菜馆、城市的建筑、交往的人物,大到美国的政治背景、工业、新闻业、种族问题、劳工运动、妇女地位等等,重现当时的社会百态;
以多重视角诠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剖析这个资本主义不错国的内部机制。
复古设计精美雅致,丛书套装,装点你的书柜。

精彩内容
写在前面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为韬奋图书馆拟写的嵌名联,今天仍挂在韬奋图书馆的门口。今年适值三联书店成立八十五周年,经邹嘉骊先生提议,我们合议出版一套“韬奋著译文丛”,以纪念三联书店创始人韬奋先生。
    韬奋先生倡导的“竭诚为读者服务”宗旨,开创的书刊互动的事业格局、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既是当年生活书店的特色,也是三联书店延承至今的传统。我们相信,纪念韬奋先生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读他的作品,传承与弘扬韬奋精神,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能展现韬奋先生著译实绩和基本面相的代表作品。因此,我们精选其生前编订的别集,辑为这套文丛,希望既能反映韬奋先生文字生涯的基本面貌、韬奋思想的主要脉络,又适合普通读者购藏阅读。

    综观邹韬奋的一生,“独立”是其毕生追求的一个核心品格。在他的新闻出版事业上表现为,始终追求所办刊物的独立、报人身份的独立和言论的独立。早年的邹韬奋受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很大,梁启超、黄远生、胡适、孙中山等的理念与主张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邹韬奋早期对蒋介石政府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一直抱持积极的改良主义态度。
    “九一八”事变后,他逐渐对国民党政府和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与此同时,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思想。后期对后者发生了认同,认定其为当时的先锋力量与思想,继而萌生了入党的念头。无论是对任何党派、任何思想采取何种态度,都是邹韬奋经过长时间考察、独立思考的结果,绝不是投机、盲目、谋私利的行为,所以后期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与他毕生追求的独立精神并不相悖,反而是其身体力行的证明。
    邹韬奋思想上的转变,与他的六次流亡经历密切相关,其中,次流亡经历——?带有一定主动性地游览考察欧美大陆——对他思想转变所产生的影响优选。1933年7月,邹韬奋乘船去往欧洲,在欧洲一待就是一年多。先后考察了意、法、英、德,将考察心得整理成文章,逐一寄回国内在《生活》周刊、《新生》周刊上发表,后汇集成《萍踪寄语》初集、《萍踪寄语》二集出版。1934年7月,邹韬奋从伦敦前往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全面了解了苏联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认为苏联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开端”。对苏联的考察文章后集结成《萍踪寄语》三集出版。
1935年5月开始的美国考察之旅,是邹韬奋欧美流亡之旅的最后一站。因为行程匆忙,在美国得到的素材,直到回国之后邹韬奋才有时间将它们整理追记下来,所以之前的结集称“寄语”,而美国游记的结集却取名《萍踪忆语》。
    韬奋的美国之行,因曾与美国全国学生同盟所领导的旅行团同游苏联,结识了不少美国进步青年,所以在到达美国后,邹韬奋得到了他们有力的介绍和热心的指导。重点考察了东海岸的代表城市纽约、东北部的首府华盛顿、南部“黑带”的代表城市伯明翰和塞尔玛。在旅行的后半程,同友人驾车从中北部横穿美国。沿途考察了底特律、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黄石公园等地,最后由旧金山乘船返回中国。回国以后,用37篇文章记录下了这次视察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帝国主义麻醉下的种族成见》《从伦敦到纽约》《物质文明与大众享用》等29篇曾在《世界知识》上发表,《由大瀑布到大工厂》《美国农民的怒潮》等8篇是“七君子事件”之后,邹韬奋在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完成的。
    《萍踪忆语》介绍了当时美国这个资本主义最强国的政治背景、劳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杂志新闻事业以及黑人惨遭压迫等情况。美国南部“黑带”的特殊经历,苏联社会和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鲜明对比,使邹韬奋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外强中干的经济、虚伪的民主政治、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尖锐的黑人问题……同时预言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没落,让他更加确定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未来的唯一出路。可以说,邹韬奋至此完成了思想上的大转变。

    《萍踪忆语》最早由上海生活书店于1937年5月出版;1940年重庆的韬奋出版社重新出版,之后又再版加印过多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联书店分别于1950年2月、1958年6月、1987年9月出版过《萍踪忆语》;2000年7月,《萍踪忆语》以作家出版社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之一出版;201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庆祝世界知识出版社成立80周年影印早期经典丛书”收录了《萍踪忆语》。
    本书以生活书店初版本为底本,并参校以《韬奋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7卷中收录的《萍踪忆语》,删去了“弁言”前的文字。正文中关于国外地名的中文翻译多且凌乱,为避免读者困惑,决定取该地名或次出现,或出现频率最高,或者较贴近现行译名的翻译进行统一。
在“文丛”的编辑过程中,编者以保持作品原貌为基本原则,参照各版本厘定文字差异,订正文字、标点错误,同时对全书体例进行统一。编者对原文内容不做任何改动,只做技术性校注。作者本人的注释按原样保留,删去原编者所加注释,“文丛”编者所加新注注明“编者注”。由于彼时各种原因隐去的内容,均用×表示。

    本文丛和本集的编选成书,得到了韬奋先生的亲属,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资深编辑家邹嘉骊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上海韬奋纪念馆、出版博物馆慷慨援手提供图片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
               编辑部
    2017年9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