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政治生态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46
4.7折
¥
46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陈星吴宜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81671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1201952869
上书时间2024-06-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星,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地区研究院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两岸关系等。著有《民进党结构与行为研究》、《台湾地区民主化与政治变迁》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吴宜,女,现任中国社科院台湾地区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目 录
序
导言:关于方法论的简单说明
章 基本概念及分析框架
1.1 政治生态的基本概念
1.2 政治生态视角下的政党政治研究
1.3 民进党政治生态及趋势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2 章 民进党政治生态变迁的制度框架
2.1 民进党的组织结构及特征
2.2 民进党的提名制度与动员系统
第3 章 民进党的派系问题
3.1 民进党的派系类型及其结构变迁
3.2 派系博弈规则变迁及其对民进党的影响
3.3 世代关系与派系生态及发展趋势
第4 章 民进党政治生态变迁与两岸政策的互动
4.1 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基本认知
4.2 民进党政治生态视角下的两岸政策
4.3 民进党两岸政策议题上的基本行为取向
第5 章 政党政治变迁与民进党政治生态的互动
5.1 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发展模式比较
5.2 台湾政党体制的制度化问题
第6 章 台湾社会与民进党政党生态的互动
6.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台湾政治的影响
6.2 解析民进党的“草根性格”
6.3 民进党发展过程中的话语建构问题
6.4 台湾社会分歧:建构、极化与影响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借用政治系统分析及生态学的学理资源,以结构分析为主要方式,尝试探索民进党政治生态实然状态与应然发展趋势之间的逻辑联系。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民进党政治生态变迁的制度框架、民进党派系问题、民进党政治生态变迁与两岸关系互动、政党政治变迁与民进党政治生态互动、台湾地区社会与民进党政治生态互动等,是作者对台湾地区民进党的现实、深入研究。
主编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内、外部因素对民进党政
治生态及发展走向的约束机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或能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
角,乃至提供一个对民进党政治行为更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
精彩内容
序
本书名为《民进党政治生态研究》,具体而言,作者借用了系统论和生态学
的学理资源,从政治生态的视角,研究民进党的政治决策、权力结构调整乃至
其整体的行为取向——三者之间如何互动?以及这三者与两岸关系及社会环境
又有何种形式的关系?唐人杜牧在其《注孙子序》中说,“丸之走盘,横斜圆
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以此来看民进
党,其战略与政策变迁如“丸之走盘”,走“横斜圆直”哪条线?首先取决于内
部结构的互动,但不论怎么走,终究“丸不能出于盘”,即摆脱不了“盘”即两
岸关系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内、外部因素对民进党政
治生态及发展走向的约束机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或能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
角,乃至提供一个对民进党政治行为更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
在历史研究领域,年鉴学派提出的长时段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经典范型,因
为长时段的研究更便于从结构视角探讨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如果放在长时段
中去考察具体事件及短期变化,更能够看清楚可能的发展趋势。本书也采用了
这种长时段、大视野的路径,作者把民进党的派系变迁、其两岸诉求和政策变
化等问题,都放在民进党与国民党博弈以及台湾政治变迁的长过程中去考察,
得出的结论就更具逻辑上的自洽性,也更加具有解释力。
对台湾各政党而言,政治行为的轴心是对权力与资源的争夺。本书的理论
分析主要围绕这个轴心展开。在台湾的政治变迁中,理念固然很重要,但理念
最终需要权力和资源的支撑才能落实。就民进党来说,党内有多少“理念者”
尚可存疑,而对资源分配权的争夺则一直是该党的核心关切,从民进党内部的
派系纷争,到台湾社会的族群问题和后来的蓝绿对抗,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统
“独”问题,与资源分配权的争夺均有密切的关联。相较而言,台湾社会分歧的
建构以及话语系统的重构,均带有随附性特征,是资源分配权争夺的外化形式。
毋庸讳言,民进党自成立到两次执政,无论是对台湾政治系统还是两岸关
系,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者从政治生态分析的视角,认为民进党的发展路
径具有逻辑上的稳定性,而将该党的发展路径及其内在逻辑清楚地勾勒、描述
出来,则可以为判断民进党今后的政治走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书透过这
样的逻辑观察,认为随着台湾政治生态结构的变化,民进党的发展态势也会发
生相应变化。台湾的政治格局经历了长期嬗变之后,现已进入政治结构的快速
转变期,其中政党体系的变化尤其明显。长期以来,民进党与国民党是互为镜
象的存在,当年做在野党时,毕竟有更强势的国民党压着,民进党还能自我检
讨和调整其行为举止乃至政策诉求,而今在国民党无法恢复元气的情况下,民
进党自恃没有敌人或者敌人极度衰弱,行事方式变得更为粗暴,吃相更加难看,
引发的外部冲突也更为突出、激烈和复杂。这些又反过来促成民进党内部的矛
盾突显,其支持基础、内部派系结构以及论述结构都会有相应变化,该党的结
构稳定性也不可避免地减弱。同时,台湾政治系统也因这种变化而出现相应的
调整,震荡性不时高过稳定性,第三势力的生存空间扩大,政坛各方正在激烈
的博弈与变迁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本书初稿我在一年多以前就读过,当时是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委,为本
书做结项鉴定,因为本书其实是源自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一项研究课题。因为
是匿名送审,所以在审读这部著作时,虽其行文风格有“似曾相识”之感,但
真的不知、也不想多花心思去探知作者为何人,只记得当时还纳闷哪里冒出这
么一位专家,其提交的论著布局合理、逻辑严谨、资料较充实、评断有分寸,
读后印象颇佳!直到前几日陈星持此文向我索序,才知道作者原来是自己的学
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陈星是2010 年毕业的,当年那个稚嫩的博士
生,八年后已成为出版了四部专著的正教授,作为他的老师,深感欣慰!在送
上祝福和贺喜之余,也深感后生之可畏、可敬及可学!
以上多为赞扬之词,然而凡事皆有两面,再好的作品也难免有不足或瑕疵。
以我苛刻的眼光来挑剔,本书的行文风格过于偏重“学术性”的彰显,如果能
写得更简洁、更直 白、更清晰些,可能更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本意。至于作者
的一些论断,无疑是能“自圆其说”的,然而也存有商榷的空间,见仁见智,
就交给读者们公评吧!
是为序。
黄嘉树
2018 年5 月10 日,晨6 时30 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