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52 4.4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沈祖炜主编

出版社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47515372

出版时间2019-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定价88元

货号1201939377

上书时间2024-06-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建馆至今,组织馆员撰写“亲历、亲闻、亲见”史料3000余篇约2000万字,结集出版《史料选编》5辑、《上海地方史史料》6辑、《馆员传略》7辑,编撰出版《上海旧政权建置志》《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等。沈祖炜,浙江慈溪人。曾任上海市经济史学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蒋维乔: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江庸:法学先驱  民族脊梁
高振霄:历史长廊里的独行者
颜福庆:为千万人提供“托命之场”
金兆梓:磨难显操尚,学界一脉存
周予同: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周予同
陶菊隐:笔墨为伴  身后留名
范祥雍:钩沉弘扬先哲,校典嘉惠后学
马定祥:一代钱币大师
刘衍文:文坛宿儒,人间半仙
郑炳中:文学的理想与遗憾
姚昆田:遣兴乐志,恒袖一卷
陈绛: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严隽鸿:济世初衷成隽永 一生无悔奉鸿业
汪庆正:一代文博大家
曹圣洁:接受爱、传递爱的使者
刘耋龄:曲径通幽 渐入佳境
阮仪三:用一生守护中国人的“乡愁”
邹逸麟:大时代转变下的学术与人生
林丙义:秉笔直书传信史
赵鑫珊:站在外国人肩膀上做学问的哲学家
姜义华:攀登峻岭有荆棘
张人凤:不息的传承
严世芸:活跃在中医教育界的改革先锋
周振鹤:逍遥游无涯
郭志坤:学术内化为人格
石印玉:医有传且不囿,道历久而弥新
孙逊:求索不倦拓新局
叶长海:沉潜于艺术的学者
赵昌平:生命有期,学术无限
熊月之:读史经世谱春秋

编后记

内容摘要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继《仁者寿:文化名人的长寿人生》《仁者寿:文化名人的艺术人生》之后,推出“世纪人生系列丛书”之三的《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一书。该书图文并茂,收录文化名人传记31篇,约30万字,配有传主的生活照、工作照或具有史料价值、饱含岁月沧桑的老照片等约300幅。本书所收的学术名人的人生经历和突出成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如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者张人凤,中国戏剧学研究者叶长海,教育家、哲学家蒋维乔,历史学家熊月之等。

主编推荐
★ 讲述学术名人的人生经历和突出成就
★ 生动描绘传主的学术亮点和高度
★ 激发催人前行的正能量

精彩内容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作为一个荣誉性、统战性的文化单位,历来汇聚着许多名士耆宿,其中有一批学富五车的学问家,在学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为了追寻他们的学术活动轨迹,让更多的后人,特别是青年学子从中受到教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采写了三十多位馆员的学术生涯中的动人故事,汇编成这本《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以飨读者。
大凡做学术研究,即做学问,其宗旨不外乎求知。而求知却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不多到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的就是求知过程的艰辛。《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书介绍的各位馆员正是这样的学问家。他们如孔子所言,是把做学问当作自己终生爱好的一批智者,所以他们孜孜矻矻,笔耕不辍而从不言苦,相反,还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老一辈馆员中的学问家秉承中华传统文脉,打下了相当厚实的学术功底,为当代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大多经历“”等运动的折腾与磨难,他们自知“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往劫后余生却加倍努力,许多学术成果形成于“”之后改革开放的盛世年代。从事学术研究的馆员每人都有不少做学问的心得。概括而言,不外乎以下五点:
一、做学术研究,贵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做老实人,做老实事,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务实态度。我相信,学术研究要有科学精神,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所以馆员中的学问家无不如此较真。
二、做学术研究,应当谦虚谨慎,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妄自尊大者,必然自以为是,故而错失对于真理的把握。学问越大,越要泰而不骄。所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岂不就是对这些学问家的优选写照吗?
三、做学术研究,要有良知,得光明磊落。从本书介绍的那些学问家来看,他们都鄙夷违背学者良心的胡言乱语之作。所以,要使文章拿得出手,必须先过自己这一关。这既是学术水准之关,更是良知良心之关。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学术人生蒙羞。
四、做学术研究,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许多馆员曾经潜心研读马列著作,打下了扎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在各自学科领域更是理论底子深厚。我以为,这就是他们成就辉煌学术人生的底气之所在。
五、做学术研究,还要有价值取向上的准绳。不能简单地为学问而学问。古人说,要“思无邪”,才能无愧于天地良心。当代学者更应该追求学问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体现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多年来,国家和上海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或评奖,都是强调这方面要求的。我认为这是接近必要的。学术人生不是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而应该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本书介绍的那些学问家都契合了这种要求。
我相信,以上五点就是本书辑录的各位馆员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人生体验的共性。
王国惟曾经说,古今成大学问之三境界,即“寻”“痴”“悟”。我觉得这也是对学术研究者的人生经验所作的高度概括。一个学者从寻寻觅觅,广泛收集资料;到日思夜想,如痴如醉地执着于探究学问奥秘;再到豁然开朗,领悟到世间万象的规律和本质。这样做学问才叫步步深入,做精做透,因而才能拿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对于学术人生而言,三者既紧密相连,又渐次升华。凡“先做人,再做事”者,能传承美德、启迪大众者,谓之立德;能为社会做成一些好事,有所贡献者,谓之立功;如能著作等身,为社会贡献出有意义的精神财富,谓之立言。所以,我觉得,完美的学术人生在于**,在于为后人留下道德文章。这确是值得所有知识分子共勉的。
《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一书,由上海文史馆组织一批专业作家,也包括文史馆的一些青年干部,通过采访、收集资料,精心撰写,写出了各位馆员学术生涯中的精彩片段,缀连成可读性较强的故事。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他们的人生经验中受到启发。所以我愿借这篇短文,向读者作认真的推介。
谨此为序。

                            沈祖炜2015年春
                          识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