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新思文库
  •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新思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新思文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75 5.5折 5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马丁·普克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04808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898186

上书时间2024-06-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 马丁?普克纳(Martin Puchner)
美国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戏剧教授。在冷战年代,普克纳出生于德国纽伦堡,作为一个不安分而充满激情的旅行者,他先后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欧洲“大学之母”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和欧文分校就读,并在哈佛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
他的研究与写作集中于三个领域:世界文学、戏剧与哲学。他在戏剧、哲学领域的代表作有《怯场》《反对剧场》《思想与戏剧》《革命之诗》等,在世界文学领域的代表作为《文字的力量》,以及他主编的《诺顿世界文学选》,这套六卷本、长达6000页的大书堪称“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一次令人兴奋的疯狂尝试”,以其经典性被英语世界各大学选作教科书,在普通读者当中也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他业余喜爱演奏钢琴、小提琴与中提琴,并为了收集研究资料而周游世界。

目录
前  言  地出
第—章  亚历山大的枕边书
第二章  宇宙——吉尔伽美什和亚述巴尼帕
第三章  以斯拉和神圣经典的诞生
第四章  向佛陀、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学习
第五章  紫式部和《源氏物语》——世界上的第—部小说巨作
第六章  《一千零一夜》与山鲁佐德
第七章  谷登堡、路德和新印刷共和国
第八章  《波波尔?乌》和玛雅文明——第二个独立文学传统
第九章  堂吉诃德与“海盗们”
第十章  本杰明?富兰克林——文字共和国的传媒实业家
第十一章  世界文学——西西里岛的歌德
第十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共产党宣言》的读者们,联合起来!
第十三章  阿赫玛托娃和索尔仁尼琴——在苏维埃写作
第十四章  《桑介塔史诗》和西非的语言大师
第十五章  后殖民文学——德里克?沃尔科特,加勒比海的诗人
第十六章  从霍格沃茨到印度
致  谢

内容摘要
文学不仅仅是世界的镜子,它塑造世界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
《文字的力量》从4000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出16部尤为重要的经典作品,有《伊利亚特》《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共产党宣言》,还有《哈利?波特》,让我们看到文字如何塑造哲学、宗教、政治与文明——
一部英雄传奇,催促亚历山大帝不断征服,直至他治下的土地都浸染上那部传奇的色彩;几个不听话的学生的记录,让他们老师的教诲将在数千年后影响数十亿人;一册薄薄的宣言,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随着这些伟大的作品,帝国兴衰、文明起落,历史在文字的锤击下被铸成我们今日所见的样子。 
这些故事关于青年英雄、优雅的东方女官、浪漫骑士,关于阿拉伯芬芳的集市、加勒比海绿色的海岛,关于莎草纸、羊皮纸与印刷机,关于传承智慧与创造未来。文学有时是雍容平静的,曾在东方宫廷中的少数贵族间被小心传递,有时又化身为人们抨击彼此时投掷的飞刀,以激情与怒火豁开革命的口子。而正是多彩的文学,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商业与历史,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文字的世界。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带我们踏上一场文学朝圣之旅,游历希腊、中国、土耳其与印度的文学狂欢节,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交流,与当地居民对话,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一再重合,让我们看到——文学,它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地与文明相互作用着。

主编推荐
★哈佛大学16堂世界文学通识课,通过《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共产党宣言》等16部改变世界的经典,揭开历史中的关键16幕。用文学解码文明,聚焦那些由诗文引发的帝国崛起、印刷机开启的权力角逐。

★原来,文学不仅仅是世界的镜子,它塑造世界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几册笔记催生了哲学与宗教,印刷机让宗教改革成为可能,报业铺垫了美国的诞生……文学看似位于历史的边缘地带,实则是权力的象征、冲突的中心,帝国随之兴衰,文明随之起落,人类的思维方式随之变迁。《文字的力量》让人不仅重新认识文学的力量,而且重新认识文明与历史,堪称文艺版《人类简史》!

★激情澎湃、充满故事,小说般精彩的“文学世界史”。用文学性的叙述,带你走近亚历山大、苏格拉底的内心世界,见证骑士、海盗、诗人、修道士跌宕起伏的人生。

★哈佛大学人气教授写给大众的阅读指南。从4000年文学史中精选16部伟大作品,用口语化而精当的解读方式,教你成为一个明智的读者,不仅学会如何读名著、如何理解文学,更能读出故事背后广博的文明图景。

★好评如潮,赢得历史界与文学界联手力荐,历史学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知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强力推荐。

★含71幅精美插图,细腻呈现文学故事中的一幕幕。

★是一场文学朝圣之旅,也是文学爱好者的旅行指南。作者踏遍近二十个文学圣地,去伊斯坦布尔与诺奖作家帕慕克在交谈中体会《一千零一夜》,去京都感受《源氏物语》,寻访墨西哥游击队以理解玛雅史诗《波波尔?乌》……与读者一起在旅行中体会文学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精彩内容
前言
有时候,我会尝试想象一个没有文字的世界。那样一来,我坐飞机时就没有书看了。书店和图书馆会腾出许多额外的空间(而我的书架再也不会被塞得满满的)。出版业将不复存在,亚马逊也不可幸免。而当我在夜晚难以入眠时,再也不能从床头柜上找书看了。
这一切都不是好事,但这些甚至还未触及问题的表面—如果文字从不曾存在,如果故事只有口头传颂而从未以文字记载,我们将会失去什么?这样的一个世界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历史观念,我们对帝国和民族的浮浮沉沉的理解,将会截然不同。大部分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将根本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不会有促使它们诞生的作品。几乎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将连同它们赖以表达的经文手稿一同消失。
文字并不只是为了爱书者而存在的。从它在四千年前与世界打了第—个照面开始,文字一直在塑造和影响地球上大部分人的生活。
……
正是在讲故事和文字书写的交汇处,诞生了文学。以前,讲故事只是带着不同的规则和目的存在于口述文化中。而一旦讲故事和文字书写产生关联,文学就作为一种全新的力量登场了。所有那之后发生的,即文学的全部历史,都是从这个交汇的时刻开始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讲述文学的故事,我必须同时将焦点对准讲故事的传统,以及诸如字母、纸、书和印刷之类的创造性技术的演变。讲故事和文字书写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字本身至少被发明过两次,一次在美索不达米亚,而另一次在美洲。美洲的神职人员出于无法掌控文字的恐惧,拒绝用文字记录神圣的故事。他们的感受,两千年后在生活于地球另一端的西非吟游诗人身上得到了呼应。埃及的抄写员们接受了文字,但试图不予公开,想要私自占有文字的力量。像苏格拉底这样有感召力的哲人述而不作,以此对抗经典文本拥有权wei的观念,并且反抗那些使经典化成为可能的文字书写技术。之后出现的一些发明只是选择性地被使用了,比如阿拉伯学者们使用了中国的纸,但对中国的另一项发明—印刷术——则没有兴趣。
文字的发明常常伴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产品。保存古老的文本,意味着它们所用的语言得以人为地保持生机。自那以后,就一直有人学习“死语言”。一些文本被宣告为神圣的,因此引发了不同经文的读者之间激烈的对抗和战争。新技术有时会引发媒介形式的竞争,比如公元头几个世纪发生在传统书卷和更新的书之间的争斗,当时基督徒用他们神圣的书本与希伯来古卷抗衡。后来,西班牙探险家用他们印刷的《圣经》和手工制作的玛雅经文较量。
关于文字的宏观故事在我心中慢慢成形,在我看来,它以四个阶段展开。第—个阶段由小群体的抄写员主宰,只有他们能掌握早期困难的文字系统,并因此掌控了那些从讲故事的人当中收集的文献,比如《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希伯来圣经》(Hebrew Bible),以及荷马的《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
在第二个阶段,当这些经典文本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那些富有感召力的教师对它们提出了挑战,比如佛陀、苏格拉底和耶稣。他们公开抨击神职人员和抄写员的影响力,他们的追随者则发展出新的写作风格。我将这些生动的文本称为“教师文学”(teachers’literature)。
在第三个阶段,得益于那些让接触书写更容易的创新,独立的作者们开始登场。这些作者先是模仿古老的文本,但接着,像日本的紫式部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这样的更大胆的作者很快就创造出新的文学体裁,其中zui为重要的是小说。
zui后是第四个阶段,纸和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了批量生产和大众文学的新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报刊和海报传单,还有比如《富兰克林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或《共产党宣言》这样的新文本。
这四个阶段,以及使之成为可能的故事与发明,共同创造出一个由文字塑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宗教是以典籍为基础的,而国家和民族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习惯与过去的声音对话,想象着向未来的读者致辞。

这本文学史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zui新的文字书写技术革命。如此量级的革命并不经常发生。从中东和希腊开始的字母革命使书写变得容易掌握,提高了识字率。纸的革命从中国开始,在中东延续,它降低了文学的成本,并因此改变了文学的性质。它还为印刷革命奠定了基础,后者zui早发生在东亚,几百年以后在欧洲北部得到发展。这中间还有一些更小的革新,比如小亚细亚的羊皮纸(parchment)和罗马的抄本(codex)的发明。在过去的
四千年间,有那样一些时刻,新技术地改变了文学。
技术改革仍在进行。显然,当今的科技革命每年都在用新的书写形式轰炸我们,从电子邮件和电子阅读器到博客与推特,不仅改变了文字被传播和阅读的方式,而且因为作者们也在适应这些新情况,而改变了书写的方式。同时,我们zui近才开始使用的一些词,听起来像是回到了文字久远的历史里一些更早的时刻:就像古老的抄写员一样,我们“向下卷动”(scroll down)文本,盘腿坐着读“平板/ 写字板”(tablet)。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新与旧的组合?
在探索文学的故事的过程中,我变得焦躁不安。仅仅坐在书桌前思考文学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星球的历史,感觉很奇怪。我必须前往这些伟大的文本和发明诞生的地方。
于是我从贝鲁特到了北京, 又从斋普尔到了北极圈。我探寻了特洛伊和恰帕斯的文学遗迹,与考古学家、翻译家、作家们对话,在加勒比寻找德里克?沃尔科特,在伊斯坦布尔寻找奥尔罕?帕慕克。我去了那些文学被埋葬或烧毁,尔后又重新出现并重获生机的地方。我在土耳其伟大的帕加马图书馆的遗迹中漫步,琢磨着羊皮纸是如何在这里被发明的。我惊叹于中国的碑林,帝王们试图以此让他们推崇的经典不朽。我跟随游记作者的脚步,去西西里岛追溯歌德发现世界文学的步伐。我寻找南墨西哥萨帕塔起义的首领,因为他曾经将古老的玛雅史诗《波波尔?乌》当作反抗和起义的武器。
在那些旅途中,我几乎处处遇见以某种形式书写的故事。接下来,我将尝试通过讲述文学以及它如何将我们的星球变成一个被书写的世界,来传达我的经历。

媒体评论
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堂吉诃德》,再到《哈利?波特》系列,普克纳不仅向我们讲述了4000多年来塑造文明的重要文学作品,还带我们去认识那些创作了这些作品的人。他让我们看到,文学不仅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普克纳用类似于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一书的方式,将“讲故事”提升到了人类显著特征的高度。或许,在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写作起到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得多。——《金融时代》(Finan Times)

普克纳的好奇心似乎无穷无尽,他不仅旅行于虚构世界,还周游真实世界……他的理想是“世界文学”,这个词来自歌德。这本书有着惊人的广博与动人的激情,堪称对这一理想的致敬。——《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