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锦全文集 第6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锦全文集 第6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1.62 6.1折 11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锦全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6063793

出版时间2018-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1795825

上书时间2024-06-27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锦全,1926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享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是中山大学老一辈学者型人物的代表者之一。

目录
  
关于岭南文化的定性、定位及发生发展的讨论文章


岭南文化的生成、发展与评价


从传统到现代——从开放性与兼容性看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


也谈广东的“文化繁荣


对客家文化的一点感言——在一次客家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岭南古代的学术传播


汉唐时期儒释道的传人和岭南思想的开发与发展


宋明理学的传播及岭南学派的兴起


冼夫人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惠能禅学在岭南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张九龄思想探微


保家卫国勤政爱民——崔与之人生道路的剖析


陈献章评传


湛甘泉哲学思想述评


从陈(白沙)、湛(甘泉)理学看岭南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东莞哲学的不同流派——林光、陈建思想述略


海瑞评传


矛盾调和扬弃承传——朱、陆两家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


屈大均诗作的时代心声


阮元实学思想对广府学风的影响


民族气节家国情怀——岭南文化剪影漫议


评梁启超关于教育思想和人才学观点的重要遗稿


爱国心声何所寄?内忧外患总关情——读《蒹葭楼诗》志感


伍庸伯学术思想述评


“选学”与“诗情——读徐信符《文选研究》与《唐诗研究》的体会


李锦全先生的江门学派研究


论李锦全先生的岭南文化研究


关于爱国主义恩想属性及是非争议的文章


爱国主义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对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的一点认识——传统型爱国主义在中国是否过时


岭南爱国主义传统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思考


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再思考


怎样评价岭南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兼论爱国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鸦片战争时期岭南人士的爱国情怀


共惜忠君违爱国——析黄节一首凭吊岳飞的诗篇


岳飞、袁崇焕是封建专制君权的受害者


黄节的爱国情怀——读《黄节诗选》


作为历史文献的民间文学——对具有反帝爱国思想的晚清粤讴的剖析


冼玉清教授对粤讴研究中体现出的爱国思想


对近代中国“爱国主义”问题的剖析——兼论丘逢甲爱国思想的定位问题


台湾汉族源流及其历史作用——兼对分裂祖国的“台湾民族论”的批判


团结奋进的一曲凯歌——香港“九七”回归与爱国思想


社科研究与时局息息相关


学术争鸣与舆论导向——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对文科学术研究的沉思


也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对“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点思考


对“两个凡是”的一点反思


“两副对联”的杂忆


十年辛苦不寻常


中国传统价值观能否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


区分“经济人”与“道德人”并无必要


是道德评价的越位干扰吗


评《足球》报上的一场争论


对讨论钱穆国史学的一点随想


陶潜《乞食》诗牵动古今情——如何理解陶诗的一点体会


对刘节、陈锡祺老师的怀念


学林思往事南国见师情——刘节先生生平及其治学述略


学习金应熙师的治学精神


对石峻教授的怀思


受益于张岱年三次学术交往的怀思


三十而立继往开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祝词


参加孔子基金会学术活动的联想


从国学经典中体现的和谐文化——发言稿(一)


从国学经典中体现的和谐文化——发言稿(二)


“高层次不够热低层次要降温——与中山大学李锦全教授谈“国学热


所谓“国学热”“读经热”漫议


我的哲学观——忧患意识,旷达人生


李锦全治学述略


博而后约杂中求专——治学杂忆散记


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人生苦乐谈读书


李锦全教授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纵横谈


道——李锦全先生访谈录


参加培养研究生工作的几点随想


李锦全:一专多能教授


李锦全学术成就概览


贯通文史哲,铸成一家言——读《李锦全自选集》


一位哲学家的“心迹——《李锦全自选集》读后感


学兼四部,贯通古今——李锦全先生的学术特点与贡献


李锦全教授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
本书为《李锦全文集》的第六卷。本卷收入的文章比较复杂,前半部主要是收入岭南文化及相关的爱国主义属性问题的文章,是比较有系统的安排;后半部分多是一些随感、杂感杂文,有对师友的怀思和治学方面的互相探讨评论,也有学术自述和学友们写的学术评介、采访记录,可供了解李锦全生平治学总结作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