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社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社会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2.37 5.9折 8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志强 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22805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1736201

上书时间2024-06-22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乔志强,1928年生,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山西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山西省历史学会理事长、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著有(含合著、编著)《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国近代史新编》、《山西通史》等18部。发表论文、译文50篇。

目录
导论
编 社会构成
章 人口家庭宗族
节 人口
一 人口数量的演变
二 过剩人口问题
三 人口分布及其流动
四 人口诸种结构
第二节 家庭
一 家庭的成立
二 家庭结构及其关系
三 家庭的功能
第三节 宗族
一 宗族的历史变迁及清代宗族
二 近代宗族的内部结构
三 近代宗族的社会作用
第二章 社区与民族
节 农村社区
一 农村社区类型
二 农村社区特点
第二节 城市社区
一 城市社区类型
二 城市社区特点
第三节 民族
一 民族人口及其分布
二 民族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近代社层变动
节 社层与绅士集团
一 近代社会分层
二 绅士集团
第二节 近代社会流动
一 近代社会流动的开端
二 社会流动的方式与特征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变动
一 “士农工商”的错动
二 剧烈的阶级分化
第二编 社会生活
第四章 物质生活
节 物质生活演变概况
一 服饰
二 饮食
三 居住
四 交通
五 器用
第二节 物质生活与社会变迁
一 物质生活的基本特征
二 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
三 物质生活变迁的社会作用
第五章 精神生活的特色
节 生活信仰与精神品格
一 神祗信仰与日常生活
二 精神面貌与品格
三 精神生活的倾斜与变动
第二节 娱乐与精神情趣
一 传统娱乐形式与特点
二 近代新式娱乐的发展
第三节 礼俗与节日
一 包罗广泛的礼俗
二 千姿百态的节日
第六章 人际关系
节 亲缘关系
一 亲缘关系类型
二 亲缘关系的特点与社会生活
第二节 地缘关系
一 地缘关系类型
二 地缘关系与社会生活
第三节 业缘关系
一 业缘关系主要类型
二 业缘组织
三 业缘关系与社会生活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 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二 近代人际关系的特点
第三编 社会功能
第七章 教养功能
节 赡养功能
一 养济院
二 育婴堂
三 教会与慈幼事业
第二节 自然灾害及其救治
一 持续不绝的近代灾荒
二 近代社会的灾荒救治
三 救治功能与救灾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功能
一 封建教育体系
二 新式学堂的萌芽
三 新式教育系统的形成
第八章 控制功能
节 权力控制
一 政权
二 法律
三 军队与警察
第二节 规范控制
一 封建礼教
二 传统习俗
三 神道之教
四 社会舆论
第三节 社会问题与治理
一 鸦片问题
二 械斗冲突
三 娼妓与赌博
四 缠足与溺婴

内容摘要
乔志强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第2版)》为乔志强先生“和青年教师的集体尝试”,该书分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三编建构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知识体系,内容包括人口、家庭、宗族;社区与民族;社层变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际关系;教养功能;控制功能等。有学者称为“乔氏体系,三大板块”。正文之前有乔志强先生撰写的长达35页的“导论”,讨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社会史的知识结构、研究社会史的意义、怎样研究社会史四个问题。这是靠前靠前本系统的社会史研究著作,有评论认为此书为社会史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际操作迈出的靠前步”,“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该书又有台北南天书局1998年6月中文繁体本,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推荐阅读教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