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41 4.4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晓玫 等 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3999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1571165

上书时间2024-06-15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移动通信概述
1.1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1.1.1移动通信的概念
1.1.2移动通信的特点
1.2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1.2.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3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
1.3.1移动通信的分类
1.3.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4移动通信采用的基本技术
1.4.1调制技术
1.4.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1.4.3多址方式
1.4.4抗干扰措施
1.4.5组网技术
1.5移动通信的典型应用系统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损耗模型
2.1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2.1.1概况
2.1.2电波传播方式
2.1.3直射波传播
2.1.4反射波传播
2.1.5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6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
2.2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2.2.1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
2.2.2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
2.2.3多普勒频移
2.3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
2.3.1时延扩展
2.3.2相关带宽
2.4阴影衰落
2.5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5.1电波传播的地形环境
2.5.2奥村模型
2.5.3Hata模型
2.5.4Hata模型扩展
2.5.5IMT2000模型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编码及调制技术
3.1信源编码概述
3.1.1语音编码
3.1.2语音编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3.1.3脉冲编码调制(PCM)
3.1.4线性预测编码(LPC)
3.1.5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3.2信道编码概述
3.2.1分组码
3.2.2卷积码
3.2.3交织编码
3.2.4Turbo码
3.3调制技术概述
3.3.1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
3.3.2移动通信实用的调制技术
3.4线性调制技术
3.4.1四相相移键控(QPSK)
3.4.2交错四相相移键控(OQPSK)
3.4.3π/4QPSK
3.4.4正交振幅调制(QAM)
3.5恒定包络调制技术
3.5.1最小频移键控(MSK)
3.5.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
3.6扩频调制技术
3.6.1扩频调制技术概述
3.6.2PN码序列
3.6.3直接序列扩频(DSSS)
3.6.4跳频扩频(FHSS)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抗信道衰落技术
4.1抗衰落技术概况
4.2分集技术及应用
4.2.1分集的概念
4.2.2分集的分类
4.2.3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
4.2.4Rake接收机
4.3均衡技术及应用
4.3.1均衡原理
4.3.2均衡的分类
4.3.3线性均衡技术
4.3.4非线性均衡技术
4.3.5自适应均衡技术
4.3.6均衡技术的应用
4.4智能天线技术及应用
4.4.1智能天线技术概况
4.4.2智能天线原理及分类
4.4.3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组网技术
5.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5.2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5.2.1邻道干扰
5.2.2同频干扰
5.2.3互调干扰
5.2.4阻塞干扰
5.2.5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5.3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
5.3.1区域覆盖
5.3.2信道配置
5.4多址接入技术
5.4.1频分多址(FDMA)
5.4.2时分多址(TDMA)
5.4.3码分多址(CDMA)
5.4.4空分多址(SDMA)
5.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5.5.1FDMA和TDMA蜂窝系统容量
5.5.2CDMA蜂窝系统容量
5.6系统移动性管理
5.6.1位置登记
5.6.2越区切换
5.7TDSCDMA/GSM混合组网
5.7.1TDSCDMA/GSM混合组网共站址研究
5.7.2TDSCDMA/GSM混合组网互干扰研究
5.7.3TDSCDMA/GSM混合组网互操作研究
思考与练习题
第6章2G移动通信系统
6.1GSM系统概述
6.1.1GSM系统的特点
6.1.2GSM系统网络结构
6.2CSM移动通信网络接口
6.2.1GSM系统的主要接口
6.2.2C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6.2.3无线接口
6.3GSM的主要业务
6.3.1GSM的基本业务
6.3.2GSM的补充业务
6.4GSM无线网络规划
6.5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
6.5.1IS—95CDMA简介
6.5.2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
6.5.3CDMA正向传输信道
6.5.4CDMA反向传输信道
6.5.5呼叫处理
6.6第二代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系统
6.6.1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GPRS)
6.6.2基于GSM/GPRS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系统(EDGE)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
7.1概述
7.23C新兴业务及应用
7.3实现3C的关键技术
7.4WCDMA移动通信系统
7.4.1WCDMA技术概述
7.4.2无线接口的分层
7.4.3信道结构
7.4.4信道编码和复用
7.4.5切换
7.5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
7.5.1CDMA2000技术概述
7.5.2演进过程
7.5.3信道结构
7.5.4CDMA2000基本工作过程
7.6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
7.6.1TD—SCDMA技术概述
7.62系统原理
7.73G无线网络规划
7.7.13G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7.7.23G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LTE移动通信系统
8.1LTE概况
8.2LTE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8.2.1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
8.2.2LTE的系统架构
8.3LTE的两种制式
8.3.1LTE两种制式的由来
8.3.2LTE两种制式的对比
8.4LTE的主要业务及现状
8.4.1LTE的主要业务
8.4.2LTE的业务现状
8.5LTE关键技术
8.5.1OFDM技术
8.5.2MIMO与智能天线
8.5.3软件无线电技术
8.5.4载波聚合
8.5.5多点协作
8.5.6HARQ
8.5.7自适应调制编码
8.6LTE无线网络规划
8.6.1LTE规划要点
8.6.2LTE覆盖估算
8.6.3LTE容量估算
8.7LTE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SG移动通信展望
9.1SC概况
9.25G网络体系架构
9.35G关键技术
9.3.1无线传输技术
9.3.2无线网络技术
9.45G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9.4.15G应用场景
9.4.25G场景和关键技术的关系
9.4.35G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TD—LTE数据业务和FTP下载验证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将详细介绍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几代移动通信的典型系统及应用。充分反映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及技术需求。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精彩内容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特别是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在我国的全面推广. 移动通信已成为通信行业发展最活跃、最快的领域之一. 它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备受青睐的通信手段. 然而. 另一方面. 这种快速的变化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原有教材中. 有些内容已比较陈旧. 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需要修订或重新编写. 如何编写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适应当前变化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我们在参考大量教材、专著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力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较详细地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及系统应用. 期望编写出一本既能反映当前移动通信展现状. 又能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因此.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兼顾了以下几个方面:1) 考虑到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第1 ~ 5 章介绍移动通信相关理论、相关技术时. 去掉了烦琐的公式推导. 浅显易懂地阐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内容.2) 考虑到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对当前已正式投入商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 技术的系统架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等做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突出反映了移动通信的最新研究成果.3) 本书可分为两部分: 部分(1 ~5 章) 介绍移动通信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 第二部分(6 ~9 章) 介绍系统原理及应用. 另外. 附录中补充了TD LTE 4G 移动通信实验的相关内容. 可供已具备该实验条件的学生参考.4) 充分考虑到教材容量和课程学时的限度. 对教材内容的编写安排上主次分明. 力争做到精选素材、精心编写. 使本书做到篇幅虽小. 但覆盖面大.本书共分为9 章: 第1、2 章讲述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理论. 第3、4、5 章讲述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包括编码调制技术、抗信道衰落技术及组网技术. 第6、7、8 章讲述了2G、3G、4G 这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主要业务及网络规划等. 第9 章对5G 的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书第1、2、4 章由余晓玫编写. 第3、5 章由赖小龙编写. 第7、9 章由喻婷编写. 第6 章由易红薇编写. 第8 章和附录由余晓玫和赖小龙共同编写. 全书由余晓玫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 并在网络上获取了很多相关资料和素材. 在此对它们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 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