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论与雅俗之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雅论与雅俗之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57 2.5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顺庆,李天道 著;蔡鍾翔,邓光东 丛书主编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20870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542628

上书时间2024-06-15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重量教学名师,跨世纪很好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期刊)主编,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West主编。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文论》等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多次获重量很好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及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一等奖。
李天道,彭州市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文科二级教授,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央编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老子美学的当代意义》、《中国美学之自由精神》等专著多本。获四川省教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次;获省部级社科很好科研成果奖三等奖5次、二等奖1次。
蔡锺翔,江苏吴县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汉语教研室、新闻系、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古代美学研究。曾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副会长、顾问,承担多项重量科研项目。所编撰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五卷本)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一等奖。

目录
绪论 雅俗论的文化渊源
一、“雅正淫奢”之别
二、雅乐
三、俗乐
四、尚雅贬俗
五、“雅正”诗学精神
上编 “雅”论
章 高雅
节 雅人
第二节 雅趣
第二章 典雅
节 释“典”
第二节 “典雅”说的美学内涵
第三章 和雅
节 中正平和
第二节 “和雅”之境
第四章 清雅
节 以清比德
第二节 雅如清韵
第三节 空灵雅洁
第四节 静以体道
第五章 古雅
节 “古雅”说的生成
第二节 “古雅”说的美学意旨
下编 雅俗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章 先秦:雅俗审美意识的滥觞
节 “雅”与“俗”的分野
第二节 “雅”“俗”相通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雅俗审美观
第四节 “化俗为雅”的审美观
第五节 孔子的“尚雅卑俗”审美观
第六节 孟子的“雅俗并举”审美观
第七节 宋玉的“尚雅隆雅”审美观
第二章 两汉:雅俗审美意识的承益
节 《诗大序》的“尚雅贬俗”论
第二节 扬雄辞赋应“归之于正”的尚雅论
第三节 桓谭的“离雅乐而更为新弄”审美观
第四节 王充的“以俗为雅”论
第五节 应劭的“化俗为雅”论
第六节 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道听途说者之所造”的雅俗论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雅俗审美意识的发展
节 曹丕的“文体雅化”论
第二节 挚虞的“以义正为助”论
第三节 萧子显的“不俗不雅”论
第四节 萧统等的“隆雅尊雅”论
第五节 刘勰的雅俗论
第六节 钟嵘的“扬正抑俗”雅俗观
第七节 其他
第四章 隋唐:雅俗审美意识的拓展
节 刘善经的“博雅”论
第二节 刘知幾的“以俗为雅”论
第三节 李白的“自然高妙”尚雅观
第四节 殷瑶的“重雅轻俗”论
第五节 杜甫的“别裁伪体亲风雅”雅俗论
第六节 皎然的“清新淡雅”论
第七节 司空图的“典雅”论
第五章 宋辽金元:雅俗审美意识的延伸
节 苏轼“超凡脱俗”的审美主张
第二节 苏辙的“雅气”论
第三节 陈骥的“贵俗”论
第四节 梅尧臣的“平淡闲雅”论
第五节 黄庭坚的“化俗为雅”论
第六节 陈师道“宁僻毋俗”的雅俗观
第七节 严有翼的“尚雅卑俗”观
第八节 张表臣的“格力雅健雄豪”论
第九节 杨万里的“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论
第十节 张戒“婉而雅”“含蓄不露”的雅俗观
第十一节 陈善的“尚雅忌俗”论
第十二节 严羽的“学诗先除五俗”论
第十三节 罗大经的“俗语不害超妙”论
第十四节 沈义父的“当以古雅为之”论
第十五节 张炎的“雅正”说
第十六节 周德清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论
第六章 明清:雅俗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节 李贽的“以俗为雅”论
第二节 冯梦龙的“重俗”论
第三节 徐渭等的“本色”论
第四节 李开先的“以俗为雅”论
第五节 小说评论家的雅俗论
第六节 “说话”评论家的雅俗论
第七节 张凤翼的“雅言”论
第八节 诗论家的雅俗论
第九节 李渔等的“以俗为雅”论
第十节 清代讲唱评论家的“雅俗共赏”论
第十一节 王夫之的“雅正”观
第十二节 方苞的“清真雅正”观
第十三节 厉鹗的“尊词”“尚雅”审美观
第十四节 张惠言的“醇雅”审美观
第十五节 孔尚任的“宁不通俗,不肯伤雅”审美观
第十六节 焦循的“以俗为美”观
后记

内容摘要
“雅”与“俗”,是中国美学目前一对既古老又弥新的范畴。就古代文艺美学看,“雅”属于统治者、士大夫精英文化层面,是正统的、雅正的;“俗”则属于被统治者、平民百姓大众文化层面,是世俗、俚俗与浅俗、粗俗的。从狭义上看,“雅”与“俗”,意指审美意趣与审美境界上的高雅别致、典雅庄重、超凡脱俗与通俗浅显、质朴粗犷、自然本色等。从其美学思想的发展看,“雅”与“俗”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正是基于此,曹顺庆、李天道著的《雅论与雅俗之辨/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才从“雅者正也”的审美意识出发,考察了中国美学雅论与雅俗之争的文化渊源,阐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同时,还对我国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审美意识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观点鲜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审美意识的立体面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