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95
4.3折
¥
11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林玉茹 等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0308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5元
货号1201518009
上书时间2024-06-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林玉茹,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台湾地区史研究所研究员。
周子峰,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
姜修宪,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王湛,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目录
绪论
节 闽台地区的研究范围界定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篇 近代闽东闽北经济地理
章 绪论
节 区域研究对象、资料及历史经济地理研究脉络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变迁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基础
第二章 对外贸易的发展
节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口岸一腹地圈的形成与变迁
第三章 工业化进程
节 机器工业的成长与分布
第二节 传统手工业的分布与变迁
第四章 农业生产与布局
节 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林牧渔业
第五章 交通运输业的演进
节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与繁荣
第二节 传统水陆运输业的维持与发展
第六章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
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和变迁
第二节 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构建与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的变迁
第二篇 近代闽南闽西经济地理
章 绪论
节 福建南部区域的界定
第二节 学术源流
第三节 福建南部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章 近代经济变迁的动力与原因
节 传统经济网络的形成
第二节 华侨与近代本区域的经济变迁
第三节 通商口岸对区域近代化的作用
第三章 产业部门的变迁与地理分布
节 交通与通讯的发展
第二节 农业发展
第三节 传统手工业的演化
第四节 新式产业的兴起
第五节 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四章 城镇体系的发展
节 开港前本区的城市发展
第二节 开港后本区城市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从米粮市场运销结构看本区城镇体系
第四节 近代厦门的城市发展
第五节 近代本区中小型城镇的发展
第六节 近代本区墟市的发展
第五章 两大区域经济的变迁与区域特点
节 闽南地区
第二节 闽西地区
第三篇 近代台湾经济地理(清统治时期)
章 绪论
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鹿耳门正口下的全岛型经济区(1684―1783年)
节 鹿耳门与厦门正口对渡机制的形成
第二节 地域经济区的萌芽与鹿耳门正口体制的松弛
第三节 作为全岛政治经济中心的府城
第四节 商人团体的出现与扩散
第三章 清中叶三大区域型经济区的鼎足而立(1784―1850年)
节 单一正口对渡政策的打破:由三正口至五正口
第二节 以鹿耳门府城为中心的区域型经济区
第三节 鹿港区域型经济区
第四节 八里坌-新艋区域型经济区
第五节 噶玛兰地区型经济区
第四章 开港前后的南北双核心区域型经济区(1851―1895年)
节 被迫的自由贸易时代与经济近代化的萌芽
第二节 全岛版图的完成与政治近代化
第三节 淡水-基隆区域型经济体系
第四节 安平打狗区域型经济区
第五章 结论
第四篇 近代台湾经济地理(日据时期)
章 绪论
节 综述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地理
节 台湾作为日本殖民地原材料供应基地的形成
第二节 山地经济状况:樟脑生产与原住民传统经济及生态破坏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工业分布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地理
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的“工业化”
第二节 战争后期台湾“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和毁灭
第四章 日据时期的区域经济和交通体系
节 日据时期的区域经济
第二节 港口建设和海运事业
第三节 铁路交通
第四节 公路交通与陆路交通体系
第五节 城市及其市街体系
表图总目
参考征引文献举要
索引
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6卷,闽台近代经济地理)(精)》为吴松弟任主编、戴鞍钢任副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六卷,本书作者林玉茹、周子峰、姜修宪、王湛。本书论述闽台地区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区域内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化、新的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等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