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再开发与"三线"工业遗产再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7.17
6.6折
¥
1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左琰,朱晓明,杨来申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6060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8元
货号1201509687
上书时间2024-06-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左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名城委工业遗产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中国室内》执行编委。长期从事室内设计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的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2002-2004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赴德攻读联培博士,发表建筑与室内方面论文60余篇。主要专著有《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2007)、《西方百年室内设计1850-1950》(2010)、《上海弄堂工厂的死与生》(作者,合著2012)等。
朱晓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湖北、山东、陕西、宁夏、大运河沿线及上海等地持续开展“156项目”“三线”建设、近现代建筑遗产的建造技术演进研究。著有《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一个皖南古村落的历史与现实》《勃艮第之城——上海老弄堂生活空间的历史图景》等著作。
杨来申,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青海专委会主任,青海蓝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籍贯山东,生于上海,“老三届”下乡知青。1976年回城参加工作,定居江苏镇江。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90年代初去青海发展至今。主持多个文化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项目,代表作有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青海藏医药博物馆)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历史研究:“三线”建设及“三线”工业遗产
章“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与“三线”遗产价值评析
1.1“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
1.2“三线”建设的决策动因
1.3“三线”建设的实施机制
1.4“三线”建设的成果总结
1.5“三线”遗产的价值评析
1.6“三线”遗产的研究概况
第2章青海“三线”时期工业发展和大通“三线”工业遗产
2.1青海“三线”时期工业历史发展沿革
2.2青海化工工业沿革和“三线”时期国防化工企业
2.3大通“三线”时期工业发展概况
下篇青海模式:新“三线”建设
第3章国防军工遗产——青海705厂的保护与再生
3.12014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缘起和背景介绍
3.22014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概况和特色
3.3重水研发与青海705建厂历史
3.4705厂及其附属厂现状调研纪实
第4章线建设:设计的价值
4.1组:代号705
4.2第2组:青海省大通县国防工业体验园概念设计
4.3第3组:光华1965
4.4第4组:705重水城核聚力
4.5第5组:新光明工坊
4.6嘉宾与指导老师点评
第5章第二线建设:学术的力量
5.1整合多校学术资源的主题论坛
5.2学界与政府对接的圆桌研讨会纪实
第6章第三线建设:记忆的回响
6.1705厂的口述历史
6.2705厂人物访谈
第7章西部开发新政下的“三线”遗产再生
7.1美国冷战遗产报告解读
7.2西部开发新契机带动“三线”遗产再生
7.3青海大通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1冷战中的军事遗产——美国国防部冷战遗产项目报告(节选)
附录2青海工业文化博览园策划建议书
附录3青海工业遗产调查和研究提案
附录42014再生设计营指导教师访谈
附录52014再生设计营工作花絮及部分学生参营心得
附录6705厂原厂办主任马应孝的信
附录7国家计委给705厂原40位职工来信的回复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青海大通原光明化工厂(代号705厂)及其附属厂为主体对象,通过对2014年青海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成果整理,剖析青海三线工厂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反思和探索这批特殊的西部三线工业遗产在当代城镇化建设中的命运和出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