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代序 1833年8月1日,德国的新闻报刊与中国文化在广州次相遇。 来自普鲁士的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月刊,并以“爱汉者”为笔名,撰写介绍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宗教、新闻和杂文轶事的各类文章。“中国境内份近代化的中文报刊”由此诞生了。1834年1月,郭士立又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表《新闻纸略论》一文,短短331字介绍了西方报纸的起源和当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出版情形。 这一次的相遇带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引起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关注。从魏源《海国图志》到徐继畲《瀛环志略》,再到梁廷枏的《海国四说》,大量关于西方各国地理历史的介绍、蒸汽技术等自然科学的资料都来自《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一场中国和欧洲之间思想启蒙式的对话,随着西学东渐开始生根发芽。 而近两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对于郭士立的家乡德国,尤其是德国新闻传播业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这里有着悠久的新闻媒介发展史,更有着多个世界新闻传播史上的: -最早的欧式活字印刷机:1450年前后,古登堡发明欧式活字印刷术 -世界上最早的周报:1615年的《法兰克福新闻》 -世界上份日报:1650年在莱比锡出版的《新到新闻》 -世界上本新闻学的专著:1690年俾厄斯·波伊瑟的博士论文——《关于新闻报道》 本书的作者在呈现历史上数个“”的时候,并不是像编年史那样简单列举史实,而是将每个时代的新闻媒体的发展融入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中去、把德国放到整个欧洲和世界发展的格局下,来分析不同时代的新闻发展特色。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德国各个历史时期新闻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人们生活的原貌和德国各地的风俗。我们更看到在每份报刊、每个广播电视台、每位新闻人背后鲜活的故事,看到他们在各个时代中不同的命运和独特的办报理念。特别是作者在德国五年多的生活、在德国和欧洲各地的参访游历和对德国风俗和德语文化的了解,为这本《德国新闻传播史》增添了很多有趣的背景介绍和深度解读。 为什么最早的报纸和新闻学研究产生于德国呢?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决定了德国成为欧洲的商业和贸易中心,也注定了这里必然成为连接欧洲和世界各地的重要信息集散中心——向北欧连接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向西连接西欧的法国和英国、向南可通达南欧的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向东则可以途径东欧各国到达阿拉伯各地,甚至亚洲。德国的出版商在各地设立信息采集点,汇总印刷成报刊后又向各地发行。 而发明于15世纪的欧式活字印刷术和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直接影响了此后三百年间的欧洲格局。印刷成本的降低、手写新闻向印刷新闻的快速转变,也使得遍布于德国美因茨、纽伦堡、柏林、汉堡、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各地的印刷商能快速地印刷和传播新闻信息。随即带来的便是书籍印刷量的增加和识字率的提高,因而也让马丁·路德从拉丁语翻译成德语的圣经迅速在普通百姓间普及。原本操持着各地方言的德意志民族,终于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统一。随即到来的宗教改革,让天主教和新教之间针锋相对,甚至引发了欧洲各国竞相角逐的三十年战争。罗马教廷控制下的天主教和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新教,也开始借用报刊展开激烈的思想宣传战。这些决定性的瞬间,将德国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一次次推到历史大潮的最前端。 德国历史上曾长期分裂、争战不止。18世纪的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和紧接而至的欧洲革命,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战争新闻的巨大需求。虽然普鲁士最终在1871年统一了德国,但各地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一战以前,德国报业逐渐在商业化和集团化发展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但紧随其后的战争打破了一时的和平和安逸。战后的社会和经济危机让报刊再次陷入停滞状态。尤其在经历了纳粹政府的严格管制和二战的破坏后,德国媒体又被美、苏、英、法四国划区管制。1949年后德国分裂为东西德,不同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德国各地的媒体差异。1989年东西德统一则成为德国媒体发展的转折点,但是各个地区的媒体仍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全国性的媒体也只有几家跨区域的报纸和公共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等电视台。因此,在了解德国新闻媒体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便是德国媒体的地方特色。 在这本书里,我们随着作者对时代背景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到每个时期德国人的生活和新闻媒体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报刊从最初信息传递的基本工具,逐渐发展成为娱乐、休闲和获取知识的载体。尤其在一些生活休闲杂志里,我们能明显发现德国人对园艺和汽车的特殊热爱。电视和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的发展对德国媒介格局的影响也很大。进入80年代以后,德国广播电视在私有化浪潮下开始实行双重广播电视体制,但公共和私营两种截然不同体制对新闻节目的质量的评价也带来了巨大分歧。媒体开始关注如何在获得大众关注的同时保证节目质量,“公共性”成为公共广播电视台对新闻质量的重要要求,它们“应该为受众提供一个广阔的国际视野,关注世界各地的、欧洲的、德国全国各地发生的、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事情。所引导的观点,也应该是广泛地站在国际化、全体欧盟成员国和德国各个联邦州的立场上,从一个社会发展的深度视野来诠释新闻。节目内容应该为教育受众、提供信息、生活资讯服务,特别是必须为文化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也应提供和公共服务理念相契合的娱乐信息。”[ Interstate Treaty on Broadcasting and Telemedia, 2013] 德国的报刊和电视也面临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虽然报纸的发行量有所影响,但仍然保持在读者中的巨大影响。《南德意志报》、《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等报刊都陆续开设网络报纸供读者付费订阅。德国报业市场的规模在西欧各国中排名。[ BDVZ: Deutscher Zeitungsmarkt ist der gr??te in Westeuropa. http://www.finanzen.net/nachricht/BDVZ-Deutscher-Zeitungsmarkt-ist-der-groesste-in-Westeuropa-36065 [09-21-2014].] 从全世界来看,德国日报的发行量排名第五,仅次于中国、印度、日本和美国。[ World Press Trends 2007,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WAN).] 2012年,德国人均读报时间已经缩短至每天23分钟,而上网时间则迅速提升到83分钟。[ Birgit van Eimeren und Beate Frees: Ergebnisse der ARD/ZDF-Onlinestudie 2012: 76 Prozent der Deutschen online – neue Nutzungssituationen durch mobile.] 私营广播电视台和互联网的可信度与公共电视和报纸相距甚远,报纸则继续保持较高的媒体可信度。 德国媒介的发展过程无疑为中国媒体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这是本全面介绍德国媒体发展的中文专著:它是一部资料翔实、论证严谨的新闻史,将史料与时代背景深入结合、细致解读;它也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德国社会生活史,在德国媒介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几百年来这个国家百千年来人们生活情况;它更是了解德国社会和欧洲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透过这里我们将看到欧洲近六百年来的发展脉络。希望这本《德国新闻传播史》能够促进中德之间的交流,增进读者对西方国家的了解。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