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术编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学术编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0.8 5.6折 48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玉兰,胡吉省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94678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80元

货号1200763718

上书时间2024-06-13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总主编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著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辛亥日志》等8部学术著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全国很好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撰者陈玉兰,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宁查氏文化世家研究》、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王韬全集》的整理与编纂。著有《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

目录
上 卷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1)
洪武二年己酉   1369年...........................................................................(19)
洪武三年庚戌1370年...........................................................................(28)
洪武四年辛亥   1371年...........................................................................(41)
洪武五年壬子1372年...........................................................................(46)
洪武六年癸丑1373年...........................................................................(51)
洪武七年甲寅   1374年...........................................................................(58)
洪武八年乙卯   1375年...........................................................................(63)
洪武九年丙辰   1376年...........................................................................(70)
洪武十年丁巳   1377年...........................................................................(76)
洪武十一年戊午   1378年........................................................................(81)
洪武十二年己未   1379年........................................................................(84)
洪武十三年庚申   1380年........................................................................(88)
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年........................................................................(93)
洪武十五年壬戌1382年........................................................................(99)
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年.....................................................................(104)
洪武十七年甲子   1384年.....................................................................(107)
洪武十八年乙丑   1385年.....................................................................(112)
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年.....................................................................(117)
洪武二十年   丁卯   1387年.....................................................................(120)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年..................................................................(123)
洪武二十二年己巳   1389年..................................................................(126)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年..................................................................(128)
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年..................................................................(132)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1392年..................................................................(135)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138)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141)
洪武二十八年乙亥1395年..................................................................(144)
......

内容摘要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抢先发售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靠前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近期新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知名品牌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接近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主编推荐
《编年》举中国品质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靠前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而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