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7.95 6.3折 ¥ 233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朱恒夫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0635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33元
货号1202811598
上书时间2024-06-11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戏曲研究可谓热潮澎湃,逐浪相高,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可能超过80年代之前的宋、元、明、清、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三十年的总和。研究的课题除了一般的戏曲史、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舞美、戏曲导演、戏曲管理等之外,还不时地出现热点,于是,研究的面更广,发现的文献更多,提出的论说更为丰.富。
以热点来说,至少有下列八.个。
一是目连戏。《目连救母》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著录的一个戏曲剧目,也可能是戏曲形成之初的剧目。之后,它与宗教祭祀、祈祷民俗相结合,不断地完善,成了常演不衰的骨子戏。在弋阳腔兴起之后,它负载着这一声腔到处传播,并使弋阳腔在异地扎根,衍生出青阳腔、徽腔、湘剧、祁剧、辰河戏、川剧、绍剧、岳西高腔、瑞安高腔等系列的高腔剧种,它被这些剧种称之为“戏祖”或“戏娘”。除了在20世纪因为战争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被中断过几十年之外,一直被演出。在一些地方,谓之为“平安大戏”,一些村庄或每年演一次,或两三年演一次。由于演出的需求量大,以致一些班社只演目连戏,甚至许多村庄的男女老少组成若干个目连戏班,以演出目连戏为业,进而使得目连戏成为一个戏曲剧种,如“高淳阳腔目连戏”。目连戏虽然在20世纪初受到了钱南扬、周作人、胡朴安等人的关注,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进入新时期之后,在思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目连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仅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就举办了十多次,研究的论著则有数百篇(部)之.多。
二是傩戏。在中国戏剧大家庭中,傩戏是极其重要的成员,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具有强大的宗教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傩戏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一种民俗事象,或在规定时间或在与神灵“商约”的时间内,不但必须演出,而且必须观看,甚至组织者或观众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表演”。旧时,傩戏几乎遍布全国城乡,乃至今日,大部分省份仍有留存。傩戏有民间傩、宫廷傩、军傩与寺院傩之分。傩戏的功能主要是驱邪纳吉、祛病消灾,以保个人、家庭、家族乃至村庄的安宁。这样的功能是傩戏生命力所在,它之所以能从简单的傩仪发展为内容繁富的傩戏,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将其视为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和顺、地区安宁的保障。傩戏虽然也有娱人的功能,但仅是客观上衍生出来的。傩戏的演出地点不只在戏台上,也不固定在一个地点,家族的祠堂、家庭的堂屋、打谷场、道路等,都是其表演场所,如果说傩戏有剧场的话,那么这个剧场包含着整个村庄。傩戏的演职人员除了巫师外,更多的是愿主家庭成员或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的成员。后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而做演员时,不是应差式的参与,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因为在他们看来,参与表演不是娱乐,而是事关自己与亲人命运的否泰。傩戏的演唱内容,是叙述体与代言体相结合,以前者居多。然而,这一独特而重要的戏剧形式,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学界重视。直至20世纪80年代为编纂《中国戏曲志》进行全国戏曲普查,才将长期蛰伏于地下的傩戏挖掘出来。稍后,曲六乙先生等学者创办了“中国傩戏研究会”,吸纳许多有志于传承、光大傩文化之人,从事傩戏的调查与研究,并产生了一大批成.果。
三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梅兰芳作为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他不仅推动了京剧的发展,如融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行当于一炉,创造了“花衫”的行当;对乐器伴奏、舞台布景、服饰化妆、舞蹈身段等作了成功的探索;创演了《嫦娥奔月》《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经典性的剧目,还在戏曲文化对外的传播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到日本、美国、苏联的演出,让外国人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并由衷地钦佩中国人在艺术上的创造力。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之后,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由回复到不断增强,从而对民族传统文化愈发珍视。研究梅兰芳,实际上是重视民族文化的表现,因为梅兰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戏曲的代表性人物。在这个热点的研究上,梅兰芳纪念馆与中国戏曲学院贡献较.大。
四是戏曲文献的整理、集成。改革开放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做的不多,成绩突出的是郑振铎等人主持影印的《古本戏曲丛刊》、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钱南扬的《宋元南戏辑佚》等。改革开放之后,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国家出版基金等机构的支持下,戏曲学人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戏曲文献,有的汇编了古代的戏曲理论著作,有的搜辑了流落海外的戏曲剧本;有的选辑了艺术价值较大的剧目,还有的是对口述材料的整.理。
五是昆曲。自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社会不仅向它提供了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条件,还鼓励学界对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二十多年来,其研究的成果数量,是其他任何一个剧种难以望其项背的,每年发表二百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十多部学术著作,以昆剧为研究对象而撰写的硕士、博士论文亦有十多篇,其代表性成果应为吴新雷的《中国昆曲大辞典》、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昆曲学研究课题系列”丛书.等。
六是皮影戏。皮影戏的历史悠久,在五十年之前尚活跃于全国大部分乡村,是广大底层老百姓重要的娱乐形式,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它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不断地衰萎。对于它的研究,学界一直是冷落的,直到本世纪初,才引起了学界的关注,魏力群、康保成等人对它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皮影戏全集”和“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丛书”。鄙人和同道则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了数以百计的皮影木偶戏剧本,遴选出代表性的作品,整理出版了35册的《中国皮影木偶戏剧本集.成》。
七是地方剧种史。在编写《中国戏曲志》各省卷的过程中,各省市乃至县的戏曲专家对本省、本市、本县的剧种发展历程做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工作,在地方志、文人的著作等文献中爬罗出相关资料,对老艺人、老“新文艺工作者”、主管文艺的官员进行访问,在获取大量文献之后,他们写出了一些剧种史著作,如京剧史、昆剧史、川剧史、评剧史、豫剧史、越剧史、臧剧史等等,总数有几十部之多。也有以一个地区的戏曲发展史为研究对象,撰写成某某省戏曲史,或某个流域的戏曲史。2017年,文化部在三年全国戏曲普查的基础上,正式宣布中国戏曲现存348个剧种,随即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合办、由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百戏盛典”活动,让348个剧种到昆山汇演。随之,文旅部组织各地的研究人员,撰写每一个剧种的发展史,这个浩大的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八是历史剧。历史剧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的剧目类型,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应该说,它取得的成绩最大,许多剧作家是因为写出了优秀的历史剧而成名。然而,对什么是历史剧、历史剧应该怎么写,一直争论不断。早在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历史剧不等于“历史学”,历史学须“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应是“失事求似”,只要描绘了特定时代的风貌和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向,不必拘泥于史实。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茅盾为首的一些文学家、史学家和剧作家,认为历史剧既然是“历史 剧”,就应该尽量尊重史实,主要人物和故事的主要情节,应是真人真事。允许虚构,那也只是为了使历史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生动;历史事件更具有戏剧性。进入新时期之后,戏曲理论界分别于1984年、2008年和2022年举行了全国性的历史剧学术研讨会,但每一次研讨会在根本性的问题上都没有取得共识,因此,争鸣还会继续下.去。
这些课题之所以成为热点,可能是由于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获得了许多新的资料,有了研究的基础;二是复兴民族文化与振兴戏曲的需要,其研究有助于展示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优良品质和为戏曲的振兴提供富有启发性的理论;三是经济的发展,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鄙人躬逢经济发展、学术昌明的时代,有幸参与了几乎每一个热点的讨论,撰写了论文和著作,对于戏曲史、戏曲理论的建设,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起了一点点的作用,这是甚感欣慰.的。
戏曲研究永远在路上,以后还会出现新的热点,还会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但前提是要保持现有的社会环境:安定的生活、富饶的经济与自由的思.想。
全书分为“历史回顾”、“当代成就”、“创演探索”三个部分。“历史回顾”共20篇文章,阐述了中国傩戏、傩舞、社火、阳戏、皮影戏、昆剧等戏曲的产生、兴起、发展、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戏剧名家汤显祖的事迹以及《黛玉葬花》《牡丹亭》等剧本的成就和创作经验。论述了三庆班、富连成、进京徽班等戏班和梅兰芳、“传字辈”等名角的特色。“当代成就”共12篇文章,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戏曲政策与有关戏曲的重大活动,如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海昆剧观摩演出大会、20世纪50年代戏曲剧团体制改革、新中国戏曲剧团首次出访演出、京剧现代戏的实践与经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教育等。“创演探索”共12篇文章,对于《春香传》《五女拜寿》《澶渊之盟》《则天皇帝》《人鱼姑娘》等剧目作了剖析与评价,并对于新时期戏曲以及戏曲现代戏的成绩、不足、表演艺术、发展路径等作了探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教育 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教育 部“美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工程”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史》首席专家之一、国家哲社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与国家哲社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史(上海卷)》首席专家。获得国家民间文艺著作奖“山花奖”一等奖、教育 部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两次获得田汉戏剧奖理论奖一等奖第一名等多种奖项。荣获2021年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
001 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3 中国傩戏的概念、主要剧种及价值
023 论中国傩舞的发展、表演形态与美学特征
049 社火与赛戏的形成、发展及艺术形态
075 苏北傩戏对当地戏曲剧种生成与发展的影响
088 论仪式剧与世俗剧杂糅的阳戏
114 论东北民香的来源和与旗香的关系
121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剧目特征
146 苏松城镇对于昆剧生成、兴起与广泛传播的贡献
164 论明清之人对《琵琶记》创作经验的总结
178 进京徽班的扬、苏二府籍主要演员及擅演剧目
194 三庆班在沪鸿爪考述
213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226 谫论富连成在上海的演出
242 民国年间新闻界对昆剧“传字辈”形象的真实书写
262 论昆曲行头及穿戴原则
277 《梅欧阁诗录》与《〈黛玉葬花〉曲本》的文献价值
290 论“梅兰芳评传”所塑造的梅兰芳形象
299 论灯戏的草根特性
312 论时曲、说唱艺术的《牡丹.亭》
327 论汤显祖与江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3 中国共产党与现当代戏曲的发展
374 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成功经验
389 20世纪50年代戏曲剧团体制改革研究
409 华东戏曲研究院对于戏曲发展的贡献
429 京剧现代戏的百年实践与成功经验
447 一次史无前例、继往开来的昆剧汇演与研讨盛.会
..——1956年上海昆剧观摩演出大会的经验
455 昆曲,挡不住的诱惑醉人的美
463 体现时代美学精神,引领菊部创新发.展
..——新中国上海戏曲剧目创作概观
472 如何将乡村生活搬到戏曲舞台.上
..——对新时期农村题材戏曲现代戏的考察
487 戏曲文化极其成功的对外展.示
..——论新中国戏曲剧团首次出访演出
501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戏曲教育
556 论进入新中国的梅兰芳
571 《斩经堂》:故事溯源·剧旨评析·传承思考
589 戏曲改编域外故事的成功探.索
..——越剧《春香传》的创演经验
605 《五女拜寿》成为戏曲经典剧目的经验
615 论京剧《澶渊之盟》在新编历史剧创作中的典范意义
629 论越剧历史剧《则天皇帝》的优点与不足
649 皮影戏《人鱼姑娘》: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之作
652 新世纪戏曲现代戏的成绩与不足
659 罗怀臻:勇做戏曲突围的急先锋
666 戏曲现代戏编演的意义、问题与发展的路径
686 振衰起敝,艰难前行
..——新时期戏曲概论
699 “十七年”时期影响较大的农村题材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方法
721 论提升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水平的方法
734 后.记
本书是著名戏曲史家与戏曲理论家朱恒夫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它们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对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提出了许多新的发人深省的观点。本书作者对于中国戏曲历史与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对于剧本、台词、音乐、唱腔、表演程式等都有相当的造诣,故而书中所收文章皆言之有物,分析到位,观点鲜明,议论鞭辟入里,评点令人信服。本书文字生动、流畅、朴实,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水平。本书对于戏曲研究者和爱好者都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