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1.13
6.1折
¥
32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朱学芳 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0019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29元
货号1202573662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上集 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一篇 概论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现状
2.1 图博档数字资源统一组织与共享研究现状
2.2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现状
2.3 图博档数字化及服务融合研究发文情况
第3章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实践现状
3.1 国外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实践现状
3.2 国内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实践现状
第4章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内涵辨析
4.1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内涵辨析
4.2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内涵认识角度
4.3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层次辨析
第5章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1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必要性
5.2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可行性
5.3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原则
第6章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6.1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方向
6.2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内容
第二篇 图博档数字资源及服务融合基础
第1章 引言
第2章 LAM数字资源特征差异及共享分析
2.1 数字信息资源概念及特点
2.2 LAM数字资源特征差异分析与共建共享
2.3 IAM数字资源层次化组织与共享策略
第3章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影响因素
3.1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影响因素
3.2 LAM数字资源特征及组织策略对服务融合的影响
3.3 图博档数字信息服务融合效益
3.4 图博档数字信息服务融合利益
第4章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
4.1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基本方式
4.2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创新服务
4.3 LAM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相互协同的服务融合方式
4.4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构建
第三篇 图博档数字资源多维度融合策略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图博档多维度数字化服务融合
2.1 分析框架
2.2 策略体系
2.3 政策建议
第3章 协同系统维度的图博档数字资源聚合策略
3.1 图博档数字化协作框架D-LAM
3.2 图博档信息共享空问IC-LAM
第4章 数字人文维度的图博档数字资源聚合策略
4.1 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
4.2 数字人文仓储的构建与实现研究
第5章 社会记忆维度的图博档数字资源聚合策略
5.1 数字化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机制
5.2城市记忆工程2.0理论与实践初探
第四篇 面向用户的LAM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融合管理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化遗产信息资源
……
下集 技术与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
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以其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为主要对象,以网络信息环境为依托,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实现服务融合功能为目标,探讨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书上集主要介绍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现状、资源、管理机制及体系等方面的理论,具体阐述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思路,描述其内涵、现状、特征、原则、内容,探索基于资源和面向用户的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及多维度融合策略、管理机制,架构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体系。下集主要介绍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资源建设、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服务融合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和实验研究,具体阐述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中的数字图博档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检索技术、版权管理技术与系统、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自动问答系统设计和可视化技术应用,多模态自然交互技术探索、移动信息推荐服务系统以及相关信息服务技术融合分析。
本书是图书、博物、档案领域理论与实践科研人员,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及决策者的良师益友,是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十多年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可作为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研究读本和参考资料。
主编推荐
图书、博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及服务融合涉及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以及互联网通信、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多学科、跨领域的宏大创举,对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的目的是应用网络环境下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对图博档资源多媒体化、数字化、信息资源跨领域共建共享,旨在实现信息资源大规模数字化存储、高效应用、良好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帮助数字资源建设规范运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资源的较为传承、保存、利用、传播、维护和服务、交流、弘扬及传播。
有效的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可以加深公众对图书、博物、档案等文化信息资源的理解和印象,容易被大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和低层次文化群体、文化信息资源比较贫乏的广大农村居民以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获取、使用、接纳,有利于赢得青年这一意识形态工作最突出和最核心内容,对大众文化素质提高、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使得很好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繁荣国家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还有利于宏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良传统,还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有利于进一步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