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7.86 4.9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胜英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30500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912168
上书时间2024-06-07
自1999年设立会展专业以来,中国会展学历教育从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到博士,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会展专业教育体系,会展院校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 追溯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历程,会展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与我国会展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人才需求的增长,会展教育也逐步向规模化与高端化转变。 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世纪90年代初,展会的主要目的还是出口初级产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这一阶段,因对外贸易的国营属性尚未彻底改变,因此大多数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依附于国营外贸公司参加展会。以1956年创立的“广交会”为例,展会收入占当时全国外汇收入的20%-50%,而我国的外汇总收入只有1.23亿美元(1957年)。该阶段会展产业形态应该说还没有形成,会展教育也无从说起。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展会的组织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993-2000年,广交会对组展方式进行了多项改革,确立了“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展 ”的十六字方针,展期也从30天减少到20天再到6天,从一年一届分为一年两期,从单向出口到双向进出口。系列化的改革极大调动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商会参与广交会的积极性,参展企业从1 472家猛增至8 000多家,展会规模呈倍数增长。展会的商贸价值也从出口创汇为主逐步向服务于我国产业市场拓展与提升、增强我国产业国际化分工地位的方向转变。 这一阶段我国展馆建设进入规模化投入时期,北京、上海、广东陆续规划建设会展场馆。1984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建成,2004年国家会议中心批准建设。1992年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建成,1996年上海国贸中心落成,1999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奠基。广东汕头林百欣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997年建设落成,1998年开始规划设计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展馆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德展览中心(2001)、佛山市花卉世界展览中心(2001)、广州锦汉展览中心(2002)、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2002)、佛山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2002)、广州花城会展中心(2004)相继建成。还有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展中心)于1997年扩建。会展场馆作为会展产业链中的重要主体,大规模的投入与建设为中国会展产业兴起与发展以及蓄能发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伊始,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等多方利好使会展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5年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由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CIEC-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Group Co.)和慕尼黑国际博览亚洲有限公司(MMI Asia Pte. Ltd.)共同组建的中国展览业*家合资公司。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会展产业在2000年后呈现出独立的产业形态与特征,中国会展教育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起步。由此可见,中国会展产业兴起与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催生会展教育的原始动力。 基于此,本蓝皮书确定的编著原则与整体框架思路是:一方面对我国会展教育历程进行客观翔实的描述,另一方面对会展教育发展做出序时性、规律性的阐释,尽可能“按时序解释结构及其实绩”(美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本蓝皮书在追溯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纵向到横向,由点到面,动员各省、市、自治区相关院校的教师展开深度调研,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并从九个方面对我国会展教育进行全面梳理。在统计数据汇总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分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总报告。 (1)蓝皮书开篇从会展教育研究着手,梳理了2003年以来的会展教育研究文献,着重收集近3-5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会展教育的文章、著作等,较为清晰地反映了会展教育发展过程中各方关注的问题。 (2)将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描述性归类(分别是2003-2008年起步阶段、2009-2014年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7年稳定发展阶段),以会展院校设立会展专业为线索,从高职高专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进行阶段性统计分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 (3)对会展各专业不同学历层次招生院校与招生数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展现了会展专业规模化发展过程,反映了较为清晰的沿革轨迹。2003-2008年学历招生规模以高职高专为主;2008-2014年会展本科院校与招生数量均超过了高职高专,同期会展硕士研究生院校增长较快;2015-2017年会展专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增速有所减缓,设立院校数量明显低于前期,本科院校招生情况相对稳定,但高职高专院校出现了停招减量的现象,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院校有所增加,招生数量也有所增多。 (4)对我国会展教育主体结构展开了统计与分析,分别从研究生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乃至国际合作教育层面,对各省、市、自治区相关会展院校不同学历层次的院校数量、招生数量、分布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即在呈现全国总量的同时也体现了区域分布。 (5)对相关院校会展专业设置情况做了全面的调研。从整体情况来看,以“管理、策划、设计”为会展主流专业。会展本科院校大多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高职高专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为主,这与**初核准的专业名称有关。会展设计专业相对灵活,有的设置为广告与设计专业,有的设置为会展设计专业,有的设置为艺术与科技专业。源于会展定位于旅游学科之内,有的院校在旅游管理下设置了会展专业方向。值得关注的是,会展高学历教育专业设置则呈现较多的变化:有的是传播学与广告,有的是旅游管理会展方向,有的是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有的是会展策划与管理。 (6)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纲领。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都体现在培养计划中。本蓝皮书在梳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着重挖掘了各会展院校的特色课程与核心课程。从相关材料来看,各会展院校不同程度地对会展专业的特色进行了规划与设计,体现了课程体系贴近市场、靠近行业发展的变化与需求。 (7)实践教学是会展专业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如何开展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各会展院校关注的问题。本蓝皮书主要从行业培训、校企合作以及相关竞赛的角度,对会展院校的实践环节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相关资料显示,通过校企合作和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大多数院校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有的院校专门设置了实践课程,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8)对会展师资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从专业师资配比数量到师资的学历、职称情况,从师资的从业经历与师资的年龄结构,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目前我国会展院校师资的实际情况。就学历层面而言,本科会展院校的师资基本以博士为主,高职高专以硕士为主,有相关会展从业背景的教师相对较少。 (9)对专业对口、薪资收入等方面展开了调研与分析。会展专业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各省市薪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分报告基本按照总报告的架构进行撰写,以便读者在同一个界面上进行比较与分析。分报告所反映的各省、市、自治区会展院校情况更为具体和详细,是对全国总报告有益的完善。
本书依托国际会展产业研究院(上海),汇集各高校会展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在全面深入调研获得*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全国会展教育状况总体分析报告;二是省市的会展教育具体分析报告。本书涵盖了全学历会展教育,从会展硕博、本科、高职高专、中职各个层次,内容涉及会展专业设置、会展师资、会展专业培养方案、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会展专业招生就业等方面,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是目前*权威性的分析报告。
王胜英,博士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国际会展产业研究院院长。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2010年出版专著《权证价值判断与风险防范》。曾主持国际博士后基金项目《论权证价值判断与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本外逃及其逆转: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强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