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味的形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意味的形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51 4.1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海维清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14594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01730958

上书时间2024-06-06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海维清,男,1981年生,满族。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员,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学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全国舞蹈艺术理论及评论人才培训班”学员。从事专业舞蹈实践及理论研究工作24年。曾代表“国家民委”“国家汉办”多次出访美国、韩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进行相关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参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主办的多届《成都靠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作的舞蹈作品《楠木特之魂》《康定情歌》《我的地球母亲》等,获“巴蜀文艺奖”等奖励。曾在《舞蹈》《符号与传媒》《人民音乐》《四川戏剧》等多家艺术理论刊物发表如《中国舞蹈的“造化”之美》《舞蹈符号学初探》《论舞蹈艺术语言的诗性本质》《“经典改编”舞蹈的前、后文本关系试推》等1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四川省社科基金等舞蹈研究课题多项。现主授“中、外舞蹈史”“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概论”“基本功”等课程。学术研究方向:“舞蹈符号学”“民间舞蹈文化”。

目录
研究现状
章 “前语言”符号舞蹈“肢体化”表意历史
节 前语言“肢体化”表意特征
第二节 从功能性动作到舞蹈符码
第二章 “圈舞”符号是“有意味的形式”
节 “圈舞”舞蹈文化遗存
第二节 “圈舞”符号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三章 中华“圈舞”符号历史渊源及形式特征
节 “圈舞”符号的历史
第二节 “圈舞”符号的基本构成类型
第三节 中华“圈舞”符号的共性艺术特征
第四章 中华传统“圈舞”符号的西部地区选点分析
节 西部地区人文、地理概况
第二节 “跨文化现象”的西部“圈舞”符号个案重读
第三节 西部地区“圈舞”符号的基本分布特点
第五章 “圈舞”符号的形式内涵与文化内涵
节 “圈舞”符号的基本几何概念
第二节 “圈舞”符号行进方向的选择
第三节 各类型“圈舞”的符号构成内涵
第四节 “圈舞”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内涵
第五节 渗透在“圈舞”中的“崇拜意识”
第六节 “圈舞”是中华最早的集体舞蹈形式之一
第七节 从“圈舞”兼看舞蹈符号“理据性”与“元语言”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圈舞”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节 “圈舞”舞蹈文化的传承
第二节 “圈舞”舞蹈文化的流变
第七章 “圈舞”符号的美学意蕴
节 圈舞“师造化”与“物我同一”
第二节 移情——以“圈舞”实现“物我两忘”
第三节 舞蹈的“大自然”——“以天合天”
第八章 当下时代“圈舞”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节 “非遗”语境下“圈舞”艺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圈舞”非遗保护中暴露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症结
第四节 “圈舞”类非遗保护的原则性立场及措施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海维清著的《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抢先发售将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放在人类共有文化的高度,以横向、纵向交织的方式,借鉴符号学、形态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并在借鉴和参考前人单一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实地考察所掌握的材料,结合相关“圈舞”内容的影音、图片及文字资料,针对中华民族普遍存在的“圈舞”舞蹈文化现象,就其产生动因、传承和发展的广义文化内涵,进行了一次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考察和研究,侧重通过“符形”分析,对“圈舞”舞蹈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圈舞”发生的文化、社会背景进行全局性的考察和诠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