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做教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31
4.3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储朝晖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5524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601533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储朝晖,安徽岳西人。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暨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教育再造》《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教育改革行知录》《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等,主编《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0~6岁儿童养育专家全知道》《小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中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等。
目录
序面对教育的不完美
辑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信仰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四通八达的教育之路需要阳光铺就
高中教育须从“修塔”向“建广厦”转型
需重视国际班热背后的信心缺失
拆除“围栏”,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讨伐封杀不如找出病因解决问题
薄弱学校只有发现自己才能走出薄弱
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彰显以人为本
春风来了,尚待细雨
教育的产业属性不是“狼”
愿EMBA能“豪华落尽见真淳”
公民意识教育始于行
第二辑何以体现教育的应有价值
教育应让人民感到幸福
校训是成人之砥
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
南通一日三冠军引发的教育思考
“志”“业”并举方能实现职教价值
让幼儿教育回归公益性
面对“第二”考验的是人格容量
秉承行知精神,办为农村造血的教育
教育改革:让人民更幸福
文化精神内存于我心
农村寄宿校不仅仅是学习场所
突破薄弱环节,实现民众希望
质疑也是科学调查的一部分
第三辑何以抵达理想的教育
用人民满意量一量教育改革
教育要靠变革和质量赢
开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教育改革关键在于变革体制
教育行政化是教改的优选阻碍
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
中国大学革弊反正之道
唯有变革才能改变留美预备学校的窘境
用行政问责推进教改
兑现改革承诺才是改善教育的可行路径
解放出来,回归当下
走出高职专业设置的围城
余家菊论乡村教育及国家主义乡村观的两难处境
第四辑将“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未来高考要以人为本
高招应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教育部门应退出高招主体地位
高招的根本问题在于行政权力过大
招生公平需要专业规则做堤防
建立学生为本的考试招生制度
独女高考加分政策似乎已过保质期
取消鼓励类加分是给教育公平加分
看待高考加分要走出一刀切思维
打破高校招生中的固化利益链
自主招生应转向“专业主导”
交费才能招生是学术的逆淘汰
体育考试成绩应与升学挂钩吗?
第五辑呼唤真正的大学精神
愿大学里多一份真诚
大学精神是大学学人的共同话语与责任
章开沅的真诚能否撬动院士终身制?
大学增量变革是条羊肠小道
香港科大的兴盛之道
大学章程亟须从纸上走到路上
中西部高校拿什么留住推免生?
还原西北联大历史原貌全貌
高校经费投入体制须细化至学科
大学当靠培养质量为学位“背书”
师范院校不改名要靠共识
高校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
行政与学术角色分离还须深化细化
大学价值取向应求“真”有“爱”
让高校学生多些自主管理
高校合并至今遗留四大苦果
西南联大离我们有多远?
只招党团员的院校谁敢进?
学术权力应回归学术
军队院校招生不应排斥职高
第六辑教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多元评价
评价,要打破对分数的迷信
建立多元自主分类的教育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实践和理论的提升
多方评价增强“特级”教师信度
堵住评价中的“腐败通道”是关键
“工士”含金量社会来评价
校长容纳监督才能“大”起来
“取消共建生”新政需引入社会监督
后记
内容摘要
《心平气和做教育》系教育专家储朝晖近十年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教育文章的结集。他从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信仰、何以体现教育的应有价值、教育如何变革与创新、高考与招生如何改革、应该树立怎么样的大学精神、如何让教育评价真正发挥作用等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剖析了教育一线的各类难题,并建言献策,提出了可操作性的举措,对于促进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视野的开阔等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内容
序面对教育的不完美1981年秋天次知道陶行知,到屯溪的延安路看了他的生平事迹展览,便被他吸引了,此后写了首自勉打油诗:八一秋风撩醒思,志立教育造新世;抛却身边半根草,人类优教度此时。由此确定了自己“教育是我的职业,研究是我的生命,把教育办得更好是我的人生目标”的人生定位。自1983年开始作教育与社会调查,30多年来对教育实地调查、实践、思考,积累了太多的心里话。其实这些话或许都是常识,但没有这些经历和体验的人尚不知道这些常识。于是现实中的教育被各方面的压力挤得类似腌菜粑,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总是酸溜溜的,甚至对人的健康成长发展还有不小的伤害,但人们不得不把它放在嘴里嚼个不停,甚至还要被迫咽下去。到了知天命之年,这些心中的常识常被一些媒体约稿掏出来,但都比较零碎。多位出版人都跟我说:你何不将它们结集出版?可一直忙这忙那没时间做这件事。直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再敦促,才有这个“教育评辨”系列的集子出来。书中所收文章是最近十年来各媒体约写的稿子。这些文稿确实是我就所思考的问题写成,事先没有设计整体框架,但与教育的实际问题紧密扣合。将该系列取名“评辨”是由于所收文章基本采用了评论辨析的文体和表述方式,对现实教育各个方面有批判、鞭挞的意蕴,也有讲理、分析的成分。总体上我觉得中国教育经过近70年的“齐步走”,走得人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独自去走路了,不会一个人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迈开步子;近一二十年又以同一个起跑线为标准,让不少人产生“起跑线上的恐慌”,所有的人都想挤进同一个跑道赛跑。从遵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看,齐步走和所有人在一条跑道上跑步都不对。“散步”才是治愈中国诸多教育病的良方。因为散步是自由、自主地随意走,每人确定自己的目标,不按规定的路线和路程,自己选择时机和路程长短,这样每个人才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中国教育当下需要的正是每个人自主地迈出自己的脚步,以自己适合的速度、方式,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目标,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如何走,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教育的各种问题。这个系列对每位教育当事人是清醒剂,从不同角度和路径构成解决教育问题的整体对策体系。中国当下的教育问题,就好比是一枚硬币,或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多面体,它的一面是各级政府,另一面是参与教育的民众,还有一面是媒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其中起着联络、反馈以及其他各种作用。当人们对政府的某些做法不满时,可以找到政府这些做法的民众基础、媒体的盲视、社会组织的无能;而当人们审视教育上的不当行为时,发现它又与体制以及政府的某些政策和做法相关,与政府管理者的素质相关,也与社会各方面的见识和发展水平相关。表面看来这些问题好像无解,其实这个解有多个方面,多个主体。这个系列就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去从多个方面求解中国教育问题。每一位读者,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选择、表达、参与改变当下不完美的教育,也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变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乃至改变社会。如果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这样想,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那么教育和我们的生活就会一天天地好起来。储朝晖2017年于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