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7.47
6.9折
¥
68.5
全新
仅1件
作者沈扬,张文慧 主编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75345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5元
货号1201562466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沈扬,1980年生,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兼任靠前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TC217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土力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要从事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和本构理论、软土地基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参研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近10项。以靠前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40篇,教改论文5篇;靠前发明人授权和公开发明10余项;靠前作者出版科技著作1部、教学著作4部;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部。
张文慧,博士,河海大学副教授,自1996年开始一直从事土力学教学工作和岩土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堤防与道路工程处理、特殊土工程性质和改良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目录
靠前章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靠前节导言
第二节筛析法试验
一、试验原理
二、试验设备
三、试验步骤
四、数据整理
第三节密度计法(比重计法)试验
一、试验原理
二、试验设备和试剂
三、试验步骤
四、数据处理
第四节激光粒度仪试验
一、试验原理
二、试验设备和试剂
三、试验步骤
四、数据整理
思考题
第二章土的基本物理指标测定试验
靠前节导言
第二节含水率测定试验
一、概述
二、烘干法
三、酒精燃烧法
第三节密度测定试验
一、环刀法
二、蜡封法
三、灌水法
第四节比重测定试验
一、比重瓶法
二、浮称法
三、虹吸筒法
思考题
第三章无黏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测定试验
靠前节导言
第二节优选干密度(很小孔隙比)试验
一、试验原理
二、试验设备
三、试验步骤
四、数据处理
第三节很小干密度(优选孔隙比)试验
一、试验原理
二、试验设备
三、试验步骤
四、数据处理
第四节相对密实度应用的补充说明
思考题
第四章黏性土的基本工程指标测定
靠前节导言
第二节液塑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原理
三、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四、圆锥仪液限试验
五、碟式仪液限试验
六、搓滚法塑限试验
第三节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原理
三、试验设备
四、试验步骤
五、数据整理
思考题
第五章土的渗透系数测定试验
靠前节导言
第二节室内常水头试验
……
第六章土的变形特性指标测定
第七章土的抗剪强度和指标测定试验
第八章室内试验土样制备
第九章室内岩石强度和变形试验
第十章土工织物试验
第十一章载荷试验
第十二章触探试验
第十三章原位波速测试法
第十四章场地应力位移监测基本技术
第十五章专项岩土工程的检测、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涵盖了目前在土木、交通、水电、采矿等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室内外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全书共分为十五章,较详细地讲述了土的颗粒分析、土的基本物理指标测定、无黏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测定、黏性土的基本工程指标测定、土的渗透系数测定、土的变形特性指标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和指标测定、室内试验土样制备、室内岩石强度和变形试验、土工织物试验、载荷试验、触探试验和原位波速测试、场地应力位移检测、现场专项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等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及分析注意要点。
精彩内容
第2版前言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以岩土体为对象开展分析,以试验测试、理论分析、数分析三大方法为主体研究手段。其中,试验测试技术不仅独立发挥作用,而且也是验证理论和数分析可靠性的重要支撑。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作为国家两个首批岩土工程重点学科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开展专业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授。为应对靠前外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发展的新态势以及配合相关课程教学的有效深入,作者所在团队于2013年出版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材。该教材出版后,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并在2015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
对靠前版教材进行修订,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靠前版对现场测试技术内容的介绍还较少,本次修订对目前原位开展的典型测试技术予以重点补充,主要包括场地的基本土工测试技术(如沉降、水平位移、孔压观测方法等),四类典型土建工程(基坑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和桩基工程)中的测试技术等;其二,在靠前版出版后的三年间,部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有了显著发展,一些领域的相关规范也有了变革,因此在修订时,将一些规范修订内容与时俱进地予以呈现,同时也对一些新测试技术进行了补充说明,以供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以及高校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工作借鉴和参考。
修订后的教材共十五章,其中靠前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由沈扬负责修订;第九章由王伟负责修订;新增的第十四章由励彦德(中交天津港航勘查设计研究院)撰写,第十五章由张文慧、陶明安(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倪小东、李海龙(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勘察分院)、沈扬、王俊健撰写;葛冬冬(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水利局)、徐海东、朱颖浩、杜文汉、邱晨辰、葛华阳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修订工作;施文、沈雪、李安、芮笑曦、宋顺翔、王钦城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绘图和校订工作。以上参与修订工作的成员,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河海大学。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借鉴和引用了一些靠前外专家、学者的书籍、学术论文等资料,并得到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PPZY2015B1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9060)资助,在此谨表谢忱。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恐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shenyang1998@163.com。作者2017年3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