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生计方式的稳定同位素考古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0.21
6.6折
¥
16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张国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66304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1203150963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缘起1
第二节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
一、研究方法2
二、研究内容5
第三节研究对象和时空框架5
一、研究对象和时空框架5
二、拓跋鲜卑和北魏王朝5
三、拓跋鲜卑—北魏的考古遗存及其分期8
四、拓跋鲜卑—北魏的迁徙17
第四节鲜卑—北魏研究现状17
一、鲜卑—北魏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现状17
二、鲜卑—北魏多学科研究现状20
第二章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研究现状32
第一节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32
一、稳定同位素分析原理33
二、碳、氮、硫稳定同位素分析实验流程39
第二节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现状40
一、先民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重建41
二、第四纪人类与动物演化研究43
三、农业起源和传播研究44
四、先民社会等级差异判断47
五、家畜驯化、饲喂模式和祭祀行为探讨49
六、中国北部边疆人群生计方式研究51
七、稳定同位素考古学科建设53
八、其他56
第三章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生计方式57
第一节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57
一、考古学背景与样品的选择57
二、测试分析58
三、结果与讨论59
第二节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的生计方式61
一、嘎仙洞时期61
二、南迁“大泽”时期61
第四章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拓跋鲜卑和北魏人群生计方式64
第一节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64
一、考古学背景与样品的选择64
二、测试分析66
三、结果与讨论67
第二节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拓跋鲜卑和北魏人群的生计方式68
第五章山西大同地区北魏先民生计方式70
第一节大同南郊墓群出土动物和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70
一、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70
二、结果与讨论73
三、小结77
第二节金茂园墓群出土动物和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78
一、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78
二、结果与讨论81
三、小结89
第三节星港城墓群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90
一、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90
二、葬俗分析93
三、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97
四、小结101
第四节金港园墓群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101
一、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101
二、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102
三、小结104
第五节其他大同北魏遗存稳定同位素分析105
第六节大同地区北魏先民的生计方式108
第六章陕西西安地区北魏先民生计方式111
第一节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111
一、考古学背景与样品的选择111
二、结果与讨论113
第二节西安地区北魏先民的生计方式114
第七章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生计方式115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利用115
一、植物资源出土和利用概况115
二、植物资源利用所反映的经济形态120
第二节动物资源的利用121
一、动物资源出土概况128
二、动物资源利用概况132
三、动物资源利用所反映的经济形态141
第三节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生计方式及其转变144
第四节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生计方式转变的原因149
一、政治和文化因素150
二、经济因素150
三、自然因素151
第八章两汉至北朝时期其他北方人群生计方式152
第一节汉民族152
一、关中地区152
二、中原地区157
三、华北地区161
四、东北地区161
五、蒙古国巴彦布拉格(Bayanbulag)遗址162
六、北方汉民族生计方式163
第二节匈奴166
一、中国166
二、蒙古国166
三、匈奴生计方式168
第三节月氏171
第四节慕容鲜卑/夫余172
第五节其他北朝人群173
第六节其他北方人群177
一、西北地区177
二、内蒙古地区180
第九章拓跋鲜卑—北魏人群与其他北方人群生计方式对比研究182
第一节拓跋鲜卑与汉民族183
第二节拓跋鲜卑与匈奴和月氏183
第三节拓跋鲜卑—北魏与慕容鲜卑/夫余186
第四节拓跋鲜卑与其他北方人群187
第五节北魏先民与其他北朝人群187
第十章结语190
附表192
后记227
插图目录
图21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原理示意图32
图22硫稳定同位素值的分布示意图37
图31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60
图32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34S值的散点图60
图33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人和动物骨骼δ15N和δ34S值的散点图60
图41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拓跋鲜卑—北魏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67
图51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74
图52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34S值的散点图76
图53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δ15N和δ34S值的散点图76
图54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77
图55金茂园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82
图56金茂园北魏墓群人骨和牙本质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84
图57金茂园与其他北魏合葬墓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88
图58星港城北魏墓群墓葬分布图94
图59星港城北魏墓群出土的单人葬墓和合葬墓96
图510星港城北魏墓群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97
图511金港园北魏墓群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103
图512大同地区北魏遗存出土生物遗骸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和误差棒图108
图61郭家村北魏墓群平面图及航拍图112
图62郭家村北魏墓群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113
图71七里村北魏墓M29出土的木棺116
图72田村北魏墓出土的木杆117
图73七里村北魏墓M29墓室西壁中部壁画118
图74七里村北魏墓M29棺内出土的植物遗存119
图75七里村北魏墓M29棺内出土的纺织品遗存119
图76湖东北魏墓群M4棺前漆盘中放置的羊脊椎骨和肋骨129
图77湖东北魏墓群M15130
图78大同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僧房炕洞南侧发现的骨骼134
图79呼和浩特武川县坝顶北魏祭天遗址及其出土的动物骨骼136
图710七里村北魏墓M29墓室西壁北侧壁画137
图711金茂府北魏墓群M9漆案上的鱼类遗存138
图712拓跋鲜卑—北魏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142
图713拓跋鲜卑—北魏人、动物和植物稳定同位素数据对比分析图144
图714拓跋鲜卑—北魏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148
图81关中地区汉墓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155
图82关中地区汉墓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34S值的散点图156
图83关中地区汉墓人和动物骨骼δ15N和δ34S值的散点图156
图84龙门堂和申明铺汉代墓群人和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159
图91拓跋鲜卑与汉民族及其他北方人群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183
图92拓跋鲜卑和匈奴动物骨骼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184
图93拓跋鲜卑、匈奴和大月氏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185
图94拓跋鲜卑—北魏与慕容鲜卑/夫余人群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186
图95北魏与其他北朝人群δ13C和δ15N值的误差棒图188
表格目录
表31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58
表41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拓跋鲜卑—北魏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66
表51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71
表52大同南郊北魏墓群骨样污染指标统计表73
表53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δ13C、δ15N和δ34S值的One-wayANOVA分析77
表54金茂园北魏墓群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78
表55金茂园北魏墓群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One-wayANOVA分析83
表56金茂园北魏墓群部分个体骨骼和牙本质稳定同位素数据对比分析84
表57金茂园与其他北魏合葬墓人骨的δ13C和δ15N值86
表58星港城北魏墓群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92
表59星港城北魏墓群人骨δ13C和δ15N值的Kruskal-Wallis检验99
表510星港城合葬墓人骨的δ13C和δ15N值100
表511金港园北魏墓群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102
表61郭家村北魏墓群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112
表71拓跋鲜卑—北魏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骨器和动物风格器物122
表72拓跋鲜卑—北魏殉牲习俗变迁133
表73拓跋鲜卑—北魏人、动物和植物稳定同位素数据144
表74拓跋鲜卑—北魏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147
表81关中地区汉墓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153
表82关中地区汉墓人骨δ13C、δ15N和δ34S值的One-wayANOVA分析156
表83龙门堂汉代墓群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158
表84匈奴人和动物骨骼/牙本质稳定同位素数据169
表85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一号墓地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171
表86喇嘛洞遗址慕容鲜卑/夫余人群稳定同位素数据172
表87安阳固岸和北京西屯墓地北朝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174
表88陕西关中地区不同阶层北朝人群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176
表91汉至北朝时期北方人群稳定同位素数据182
附表一拓跋鲜卑—北魏墓葬一览表192
附表二其他大同北魏墓葬出土遗存稳定同位素数据202
附表三汉代动物和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209
附表四匈奴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213
附表五匈奴人骨稳定同位素数据216
附表六其他北方人群骨骼稳定同位素数据219
内容摘要
本书结合考古出土动物、植物和其他相关遗存,运用骨骼碳、氮、硫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轨迹及其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通过对比北方地区诸如汉民族、匈奴、慕容/扶余、大月氏等人群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对汉至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先民的生计方式进行了梳理。本书基于生计方式研究,揭示了古代北方人群的互动与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稳定同位素分析视角。本书为北方民族考古、稳定同位素考古、鲜卑-北魏历史考古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适合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爱好者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