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51
4.1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永芳 等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74102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3086245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永芳,理学博士,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河南省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学、土地利用评价与法律制度、环境与资源法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30余项;独立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农村土地制度体系特征演变逻辑、挑战与趋向
一、农村集体土地概念和类型
(一)农村集体土地概念
(二)农村集体土地的类型
二、规则、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内涵辨析
(一)规则与制度
(二)土地制度
三、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和特征
(一)农村土地制度体系及分类
(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体系特征
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演变逻辑与研究进展
(一)不同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特征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脉络与逻辑
(三)农村土地治理制度的演变脉络与逻辑
(四)新时代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瓶颈与挑战
(一)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难以匹配
(二)农地产权稳定与宅基地利用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土地流转不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羁绊
(四)征地制度的结构缺失影响农民土地权益
(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改革仍需落实
六、以系统性改革应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整体性挑战
(一)以系统思维进行顶层设计
(二)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要符合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实
(三)以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四)推进配套改革,提升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系统性和战略性
(五)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立法
(六)拓展农村土地权能,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第二章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式、绩效与改革路径
一、产权和土地产权制度概述
(一)产权概念
(二)产权制度的内涵
(三)土地产权与权利
(四)土地产权制度和内容
(五)土地产权制度效应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形式与绩效
(一)不同时段土地产权制度的形式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绩效
三、面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
(一)以政策为引领,构建更加公平与高效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二)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提升农业内生性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三权分置”下稳定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四)赋予农村集体成员更多的财产权,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第三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特征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概念及种类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制度
(一)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属性
(二)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审批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
(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概念
(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法律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
(四)增值收益分配的央地实践探索
(五)农村集体性建设用地的改革方向
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概述
(二)农村宅基地权利制度演进逻辑
(三)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进程
(四)农村宅基地利用与功能演化分析
五、推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
(一)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
(二)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三)以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农民财产性收益
参考文献
第四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与三权分置制度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概念、类型和法律属性
(二)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历程
(三)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及其承发包规则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五)《民法典》对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进
(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对策
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一)“三权分置”的概念
(二)“三权分置”的内容
(三)“三权分置”的法律意蕴
(四)农地“三权分置”的完善
参考文献
第五章“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一、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的背景、目标与意义
(一)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的背景
(二)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的目标
(三)耕地保护的意义
二、耕地保护制度的阶段进展
(一)耕地保护和数量管控制度的提出
(二)耕地质量保护引起关注
(三)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并重得到高度重视
(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提上日程
(五)耕地保护的制度体系框架及建设
三、耕地保护制度内容
(一)耕地数量的保护
(二)耕地质量的保护
(三)耕地的生态保护
四、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
(二)耕地保护政策难以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质量目标
(三)耕地非农化问题仍需监管
(四)耕地非粮化问题(必须遏制)
五、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优化策略
(一)摸清耕地现状,进行分类整治和管理
(二)科学调配产业结构,防止特色产业挤压粮食生产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
(四)建立纵横结合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加快构建部门协同机制,党政同责,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多目标驱动下的耕地利用动态平衡制度
一、耕地利用动态变化
(一)耕地数量的变化
(二)耕地质量的发展方向
二、耕地保护不平衡的现状及动因
(一)耕地保护不平衡的现状
(二)多目标驱动下的耕地保护政策变化
(三)全国耕地位移变化情况
三、耕地利用动态平衡制度
(一)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二)占补平衡制度
(三)进出平衡制度
(四)耕地利用中规划平衡和利益平衡
(五)“大食物观”下的耕地功能平衡
四、耕地利用动态平衡制度的落实措施
(一)统筹区域耕地“占补”与“进入”的来源
(二)严控新增耕地的“数量”与“质量”
(三)严格评估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
(四)差异化利用不同特征的耕地后备资源
(五)抓实新增耕地项目的核实认定
(六)探索促进粮食与生态安全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策略
五、耕地生态补偿制度
(一)耕地生态补偿概念
(二)耕地生态补偿理论
(三)耕地生态补偿机制
(四)建立统一的耕地补偿法律法规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七章较为基本农田和黑土地保护制度
一、较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一)较为基本农田制度概述
(二)较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方法
(三)国土空间规划中较为基本农田划定流程
(四)较为基本农田的法律保护规定
(五)较为基本农田保护存在问题识别
(六)以农民为中心的较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与路径设计
二、构建严格的黑土地保护法律制度
(一)黑土地保护的立法背景
(二)黑土地的开垦与利用
(三)黑土地法律保护内容
(四)保护黑土地的科技需求
参考文献
第八章大食物观下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
一、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转型
(一)“粮食安全”的定义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三)食物安全的内涵
二、大食物观下耕地空间用途扩展
(一)从占补平衡到进出平衡的耕地用途管制的拓展
(二)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空间扩展的用途管制
(三)基于耕作层的耕地管制内涵的扩展
(四)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耕地空间用途管制的扩展
三、大食物观下对耕地用途管制的要求
(一)在较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坚持刚性管制,确保粮食安全
(二)因地制宜实施弹性管制,确保充足的食物资源结构
(三)正视粮食安全转型的历史与现实,尊重农户经营权
(四)提升食物供应能力和食物生产质量的新应对
(五)耕地用途管制的多部门协同执行
四、大食物观下耕地用途管制新挑战
(一)耕地红线管控的新挑战
(二)耕地利用管控的新挑战
(三)完善耕地分级管控体系,应对现代农业管理新挑战
五、面向大食物观下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的建议
(一)树立“藏粮于地”理念,因地制宜地管制耕地
(二)树立“大食物观”理念,实施地尽其利的耕地用途管制措施
(三)树立“藏粮于技”理念,建立地尽其用的耕地用途管制体系
(四)树立大食物观,推进经济作物、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以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性考察视角, 聚焦农村土地制度和法律演变内容,具体包括: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体系特征、演变逻辑、挑战与趋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式、绩效与改革路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与三权分置制度,“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多目标驱动下的耕地利用动态平衡制度,较为基本农田、黑土地保护制度和大食物观下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产生逻辑和作用机制的分析,理解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变迁图景、知识基础和理论体系, 进而理解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对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社会公平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探究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为国家土地政策、制度的制定与研究提供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